第80章:王族来投

在军议上,陈胜与诸将定下了攻秦的总体战略,明确了各部的进攻方向。

做完决定,陈胜也不耽搁,当场便亲写诏令,命使者快马送往王畔、宋留、邓宗等三位楚将处。

同时伍徐、田臧、周章等人也被交予将军印,接着下去分配部属,到了第二日便率军拔营启程。

楚军的行动速度很快,目的是在秦廷那边反应过来前,尽快打下荥阳,攻入函谷。

整个过程中,吴广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不仅是因为陈胜和他聊了心的缘故,更因为在这时间点上,大多数人都对反秦事业抱有盲目的乐观与自信。

其原因是陈胜称王,并复立楚国社稷,让周围郡县的许多人受到鼓舞,他们纷纷杀官造反,举旗响应。

短短时间里,就有新蔡、寝县,许县、芒县等城池转投楚军麾下。

这就是史书上说的当此之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且这个范围随着消息的传播,还在不断的往外扩大。

六国故民纷纷揭竿而起,杀秦吏而投楚,当前形势可称一片大好。

这种情况下,从楚王陈胜,到中间的诸将,再到最下层的黔首,全都认为秦人就是纸老虎,伐无道诛暴秦并非口号,而是极有可能实现的未来。

众人情绪高涨,吴广自然不会傻到去和他们唱反调,就算出言劝谏,估计也没人听,还会反嫌他唱衰。

吴广只默默清点楚国府库,并从城外军中挑选锐卒进行训练。

他要在离开陈县前,尽可能多的为未来做准备。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关注陈县的变化。

比如这几日,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各地赶来陈县。

其中就有不少人值得注意。

第一个便是房君蔡赐。

“蔡赐乃旧楚时的老臣,被封于房邑,故号房君。”

“此人素以忠耿著称,曾向荆王负刍多献良策忠言。然负刍不听,还遣其离朝罢归。后来暴秦灭楚,负刍被执押入关中,蔡赐则回其祖地上蔡隐居。此人在楚地多有贤名,如今他来陈县,对吾等来说是好事一件。你且代我亲迎,以显重视。”

陈胜对蔡赐的到来很重视,并让吴广前去相迎。

吴广明白他的意思。

陈胜出身寒微,靠着首义和军事成就自立为楚王,在正统性上总是差了一些。

如果蔡赐这个昔日旧楚忠臣前来向陈胜效忠,承认陈胜的楚王名号,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

吴广其实也挺好奇,在蔡赐这种旧楚老臣的眼中,他们这些泥腿子建立的楚政权是个什么形象。

“秦人残虐天下,陈王奋起而举义兵,为天下先。吴王领兵向西,一举逐秦兵,皆乃天下英雄也,老朽甚为佩服。”

出乎吴广的意料,蔡赐并无猜想中的高傲与矜持,反而一见面,便向吴广说出恭维之语,并拱手行礼。

“房君长者,不可多礼。”

吴广忙上前搀扶,心中不免惊讶。

这蔡赐不是被称作忠耿老臣吗?怎么一见面就开始吹嘘他和陈胜了。

或是看出了吴广的想法,蔡赐轻声道:“自故楚沦亡,社稷为丘墟,万民为秦虏,老朽便日夜思念有豪杰揭竿而起,奋逐暴秦。今陈王复楚,蔡赐愿躬身效命,还望吴王引见。”

吴广打量着眼前老者白发苍苍的脑袋,以及那双略显浑浊的眼眸,从对方的话里品尝出一点东西。

蔡赐的经历有些像屈原,都是君王听信谗言而罢黜。

不同的是,屈原是芈姓之后,与楚怀王感情深厚,听闻楚都沦亡后选择跳江殉国。

蔡赐虽是楚之贤臣,可对楚王族的忠心远不如对整個楚国的感情。这十余年他对出芈姓王族的忠诚逐渐消弭,日夜所思只是将秦人赶出这片土地,至于谁来做这个王,他并不在意。

这样的人,正是陈胜政权的合作对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