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万平城

那是一个大型商队,前前后后有十几辆马车。

许是不急着赶路,马儿都用走的,蹄子踩在地上踢踏踢踏的还怪好听。

随着他们一路走来地上漫起些尘土,难怪人们对远道而来的人都是对方风尘仆仆,果真是有风,又尘,还有仆人。

待他们走上前来荼靡招手拦住:“各位大哥可是要去万平城?”

一个看起来是他们头子的中年壮汉说到:“对,我是从京都过来的商人,今天应该是要路过万平城在那休整一天,姑娘有什么事吗?”

为了应对这种问题荼靡想出一个很好的借口:“小女子家中亲人亡故,想去万平城投奔舅舅,不知各位大哥可否带我一程?”

还不等主事大哥同意,后边一个白净的小生赶紧说到:“可以可以,反正都是顺路,姑娘快上车吧!”

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白净小生一把拉过荼靡就坐在敞篷车板上:“你就坐在这里就行,路上有些颠簸,可以抓住这个箱子的两边,箱子很重很牢固的。”

说完他就自顾自的回到另一个车板上。

荼靡一路无言。

只听他们中途聊天知道他们是京都的商人,京都的生意不好做打算回西子城的老家。

刚刚那个白净的小公子是那家主的儿子,而开始搭话的那个壮汉只是一个仆人,到也算是家主的心腹。

一家人分两路走,家主早在前几天就已经出发了,小公子非要和在京都结识的好友们道别才耽误了几天。

一路慢慢悠悠的走着,申时三刻到的万平城。

到城门口荼靡就和他们分道扬镳了。

荼靡打算进城里去玩,而他们这些过路人只是路过,想着时间还早还想继续赶路。

万平城还挺大,据说比起来京都也不遑多让。

当然这只是周边的几个小城的说法。

真正去过京都的人才知道京都是多么的繁荣昌盛。

“哎哎哎,站住!”一个守城的士兵拦住荼靡,“入城费。”

“啊?”想前世荼靡也是逛过不少城池,倒也没有听说进城还要收费的,疑惑的问到,“进城都要收费了?”

看着一边卖菜的大爷交了钱进去,荼靡也学着个他十个铜板才进了城。

进城之后忙拉住刚刚看见的大爷问到:“大爷,这怎么现在进城都要收入城费了,以前不是不收费的吗?”

大爷顺势把筐子放下,抬起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的:“姑娘你不是本地人吧!我们万平城之前是不收费,但是每年七夕前后都是要收入城费的。”

“每年七夕的时候都有很多外地的人慕名而来,我们万平城的七夕灯会除了京都没有哪座城能比得上了。”

“但是这灯会也不会让人白看,所以就有了这入城费,这也算是我们万平城的经济来源之一。”

荼靡了然,自己办的灯会别人来看也是要收门票的。

荼靡又问:“那大爷,你是万平城的人吧!为什么你进来也要收费?这不会很不公平吗?”

大爷呵呵笑着说到:“不瞒你说,我们万平城输的这些入城费都是用来交税的,钱收够了我们这些老百姓也就可以免一年的税了,如果有多的城主大人还会当做津贴发给我们这些菜农。”

“哎呀,不说了,天色不早了,我还要赶着在酉时前把这些菜送到林府,我先走了啊!”

大爷有点赶时间,蹲下来挑起菜就走。

荼靡掐指一算后天就是七夕了,得赶紧找个客栈住下,万一晚了没地方住就遭了。

走了好几家客栈都说已经满客。

后来还是在城中中心地段找到一家还有空房间的客栈“万家客栈”。

地段繁华,修饰堂皇,连门口的牌匾都是金子做的,一看就很贵。

但作为精怪的荼靡是不缺钱的。

当然也不是用术法变出来的银钱。

主要是朝璇山深处有几个金矿银矿,山中精怪外出多少回去挖点。

啊,这美妙的大自然的馈赠!

荼靡刚走上第一个台阶店小二就迎上来:“客观是打尖还是住店?”

一边问一边小心翼翼的将荼靡引进去。

到柜台前荼靡从荷包里掏出两锭金子:“住店,住三天。”

掌柜的抬起头,脸上的皱纹随着笑堆得一层又一层:“客官,这不大够啊!”

刚说完不够荼靡就又掏出一把金锭问到:“现在够了吗?”

掌柜的乐呵呵的把金锭刮到柜台后的抽屉里笑着说到:“够了够了,多的都有。”

虽然说有多的,但他丝毫没有要找钱的意思。

见荼靡还看着他,掌柜的解释到:“最近来万平城的人有些多,很多客栈都住满了,大家也都在涨价,我们万家客栈现在这个价格也是很合理的。”

岔开话题说来说去就是不打算找钱。

当然荼靡也不缺那点就懒得跟他计较那么多:“所以我住哪间?”

掌柜的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给客人安排房间,拍了一下自己脑门说到:“哎呦,客官你瞧我这记性,客官是喜欢热闹点的还是宁静点的?”

荼靡想了想自己还是喜欢热闹就说要热闹点的。

掌柜的看了一下小本本就让小二带着她去了三楼聆宣阁。

小二亦步亦趋的带着荼蘼到了三楼,打开一间房间并把房门钥匙交给荼靡:“客官这就是您的房间,客官有什么需要随时叫小的,小的就不打扰客官休息了。”

说完退下,还特别贴心的带上门。

荼靡进房间看了一圈,果真是万平城最好的客栈,这摆设值得起这个价。

进屋的右边是一张床,床上挂着轻纱帘,床铺铺的是柔软的棉花垫,被子是蚕丝里料,轻薄保暖,外面套着的是绣着金丝的锦缎,无一不透露着豪华。

床边的衣架是红木的。

中厅是一张大桌子,上面还摆着一瓶修剪好的新鲜荷花。

房间的左边放着个软榻,踏上有个小茶几,上面摆放着精致的茶具,糕点。

打开茶壶一看还在冒烟,应该是刚刚有小厮才泡的香茶。

闻着挺香,可惜荼蘼不精茶道,只知道味道好闻和不好闻的区别。

软榻后是连着开的几扇窗户,就连中厅也有连开的几扇窗。

中厅后的窗户对着一片池塘,现在正值盛夏,池中莲花盛开清风自来,池边柳随风曳碧丝长,池中一只小船是店小二在采摘莲花荷叶。

软榻后的窗户对着大街,繁华落尽眼底,街上人影绰绰,看得荼靡都想下去走走。

出门后不认识路随便走走。

街上有不少人正在挂灯笼,准备着后日的七夕灯会。

“瞧一瞧,看一看了啊,精致的扇子,折扇,团扇,纸扇,你想要的都有。”

“折扇绘画题词了啊,五文钱一句词,十文钱一幅画。”

荼靡好奇一看,果然,那卖扇子的摊位上都是空白的折扇,边上题词作画的应该是她丈夫。

不得不说真是会做生意。

“油纸伞,油纸伞,买伞防雨了。”

“糖葫芦,糖葫芦,酸甜可口的糖葫芦,糖葫芦,......”

远处一个大爷扛着一串稻草,上面插着不少糖葫芦声音嘹亮的叫卖。

听得荼蘼都馋了。

荼靡顺溜的掏出一文钱:“一串糖葫芦。”

大爷收了钱把稻草靶子放低写让荼靡自己选。

这些糖葫芦各个都是釉红锃亮,个头一个比一个大。

反正都差不多随便取一串就是。

一边走着一边啃着手里的糖葫芦。

大爷在做糖葫芦之前还精心将山楂核剔除,本该是山楂核的地方填满了糖浆。

一口咬下去满嘴甜滋滋的味道,而后慢慢回酸。

见前面围着一堆人也跟着挤进去凑热闹。

那是一个杂耍团,正在表演头顶瓷碗走钢丝。

那女子走的极稳,头上的碗不见一丝颤动,可周围的观众大气都不敢喘。

等她走到钢丝的尽头猛的一跳,吓得人们瞳孔皱缩生怕碗掉地上碎了。

十几个碗在空中翻了一圈稳稳当当的落在女子的脚背上。

等女子将碗放在地上人们才敢大声叫好。

“各位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谢谢各位观众老爷们小姐们!”

赏钱一堆一堆的砸过来。

荼靡当然也不吝啬给她十几文钱和少量的碎银子。

主要这女子说话的声音有些耳熟,但又想不起来什么时候见过这号人物。

收好赏钱差不多申时一刻,见她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大家才意犹未尽的散开。

跟着一起陪她收拾东西的是她夫君,当然东西主要是她夫君收拾。

人散完了才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一边还有凡人在也不好相认就暂时离开。

再往前走就是菜市场了,但菜这些东西都是要买新鲜的,大多是早上买菜,所以那边看起来有些荒凉,也没几个人。

走到这不想走了调头回去。

路上见到一个糕点铺前人头攒动,遵循买的人多的东西肯定好吃原则荼靡也跟在后面排队。

排了好一会才排到,随手点了几个买的人多的糕点。

老板娘用油纸包好递给荼靡。

荼靡用手托着油纸的底部,摸着还是热的。

回到客栈也该到饭点了。

小二上前帮忙接过荼靡刚刚买的糕点和一些杂七杂八的小东西问到:“客官是想在大厅用餐还是想在房里用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