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两虎相争 1

斜冲向前,倏忽间绕往诸葛亮背后。

诸葛亮不仅没有转身迎去,还反疾步向前,到了周瑜方才的位置,始回头转身,木刀遥指对手,前后弓步立定,意态自若,真有渊停岳峙的气度,一望而知他并没有因对手的战术致乱了阵脚。

周瑜扑了个空,来到了诸葛亮的原站处,相当于二人约好了般互换位置。

观战的人大气都不情愿透出一口,免得影响了场上二人僵持不下的气势。

诸葛亮也有他的苦处,就是很难放手大干,那么就势难有任何隐藏,有可能会给看过他出手的人,勾起了对他的回忆,那时即使是宰了周瑜都因小失大了。

周瑜见两攻一下,失了忍耐力,再挥刀攻去,锋寒如电,狠辣无伦,又没有半丝纰漏。

诸葛亮知他是求胜心切,私下里叫妙,就在刀锋及身前,间不容发中往旁一闪,真个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且又动作洒脱,意态超逸,惹来一阵采声。

周瑜见他躲闪,大喜过望,叱喝一声,挥刀疾劈。

诸葛亮仰天大笑,伏羲刀电掣而出,决汤翻飞,一步不让地连挡对手五刀,守得稳如铁桶,且招招暗含后着变化,使周瑜不情愿冒进。

伏羲刀交鸣声连串响起。

大家都看得忘了为自己那边的人打气,只见二人刀法若天外飞仙,飘闪不定,既惊叹周瑜莫可抗御的不世刀法,更讶异诸葛亮深不可测的招式。

貂蝉感到这神算就像他的为人般,叫人莫测高深,从外貌判断,事先谁也会猜想诸葛亮是力求主动的人,何曾想到真实的形势恰恰掉转过来。

周瑜固然是亲自狂攻,然而却给对手似守若攻的刀招制得无法用上全力,同一时间对手流现出来那种倔强莫匹的斗志和韧力,更使他不由泄气,这肯定也是两攻不果,气势减弱的负面后遗症,要不然他一定不会有这种感觉。

第六刀还不曾击出,对手木刀突然间幻出数道虚影,也不知要攻向自己那边,周瑜心胆已怯,自然向后躲开。

诸葛亮仰天大笑,伏羲刀反放肩上,意态自若地扛刀而立,向退至十步外的周瑜道:“周郎刀法果然是高人一等,在下凭心而论难以取胜,故想见好就收,就此鸣金收兵,周郎意下怎样?”

周瑜楞在立马,俊脸阵红阵白,固然说未分胜负,然而人人都见到他三次被这神算击退,脸子怎放得下来。

然而若坚持再战,一来有欠风度,更需要命是自信大失,已斗志全消。

犹豫不定的时候,正忧虑诸葛亮真个打伤了周瑜的李傕长身而起道:“这一战就以不分胜负论,今天我等确是大饱眼福了。”

周瑜心里面暗自生气,在大家面前唯有堆起笑脸,与诸葛亮同一时间接受其他所有人的恭喜。月英迎上了诸葛亮,嗲声呖呖道:“管先生自今开始,占卦算命与刀法可并称双绝,不知可肯拨到月英下脚处,为奴家效劳。”

人人听得艳羡不已。

固然是打着算卦的旗号,然而际此大展神威之后明目张胆地邀约,所有人都知这有石女之名的绝代红粉,再不为自己对这神算内心大动之情作掩饰了。

正赶上来要向诸葛亮恭喜的其他三女,给月英趁机一步,都大感兴趣索然,悄悄退开。

周瑜则是最痛苦的一个,本以为今天可在切磋武艺场上张牙舞爪,却落得两名得力亲信重伤,自己却是求胜不得,面目无光之局。最大的重创是月英当着他面前约会这大仇人,心里面恨之入骨,急急忙忙地率众离去。

牛辅开心得吃不消,扯着诸葛亮和关羽道:“不管怎样我亦须请两位当青云门的客席教座,切莫抗拒!”

董卓叹道:“管先生和荆壮士假如真的能够早到一年,诸葛亮那家伙就很难生离长安了。”

诸葛亮和关羽交换了个暗号,都暗感好笑。

扰扰嚷嚷里,诸葛亮终脱身出来,在大家妒忌眼神相送下,随月英去了。

月英在诸葛亮、关羽左右伴持中,策骑离开青云门。

诸葛亮记起牛辅力邀他们作客席教座一事,不由想起伏惊云生前必是有同样待遇,因此才有亲近颜如玉的可能,引发了一段转瞬即逝的爱情。

颜如玉不知是不是见异思迁,初恋的情郎给人杀了,却又爱上了杀了她情郎的自己,而他偏因张飞的关系,不情愿接受她的爱意,可是若因此使她愤而投入了周瑜的怀抱,却又是令人恼恨的事。

周瑜一定不会是个对女性呵护备至的人,此人太自私了。

回到喧哗的市中心区,关羽道:“我想到藏军谷看看他们,今天晚上可能赶不上赶回来了。”

诸葛亮点头认可,顺水推舟问道:“派了人回去见老爹没有?”

“老爹”就是曹操的代号。

关羽答道:“前天就去了!”向月英告罪后,径直往城门方向驰去,他们都被发给了通行令,随时出入城门都不会有问题。

月英游与大发,撒娇道:“我要你陪我漫步逛街,可以不?”

诸葛亮高兴地同意,先驱马归家,才并肩走出府门,随意漫步。

走了一会儿,月英就大吃不消,全都是由于街上所有人都见而惊艳,使她很不自在,逼使她扯着诸葛亮溜返了借作居停的大宅。

长安大儒蔡培正和司马徽在下棋,见二人回来,都十分高兴。

蔡培和司马徽原来是认识了三十多年的老熟人,当月英就像女儿般,大家言笑甚欢。

司马徽一直未有空与诸葛亮叙旧,嘱月英代他接下棋局,与诸葛亮走进幽静的后园里,叹道:“自黄巾之乱,群龙无苜的局面已有很多年了,兵灾连绵,受苦的还不是群众百姓,多亏出了你这汉室的救星,才有偃兵之望。”

诸葛亮眼下再不情愿以胡说八道对待这智者的天理循环学说,那是由于的确若没有他诸葛亮,压根就不会有三国鼎立的刘备。然而也不知怎样回应他,唯有默言无语。

司马徽陶醉于广阔的历史视野里,轻声道:“我知孔明是个追求和平的人,然而假如要获得真正的和平,则只能够以战争来达致这动机,舍此再无他途,要不然诸侯那么转战不休,终究会给在西北垂涎三尺的外族再逞凶威,入侵中原,像蝗虫般摧毁我们的文明。”

诸葛亮怵然一震,司马徽这番话就像当头棒喝,使他想起以前未想过的问题。一直以来,他都在有心逃避加入任何围城掠地的战争。却没有想过快刀斩乱麻,以战争为大地带来和平。这还有点是基于自己是外来人的心理。

然而关键是事实上他的而且确成为了三国时期的一份子,自然应负起对三国时期的重责。

即使是汉庭不出兵征战,各地诸侯也不会十分容易放过汉庭,这压根就是个虎狼当道的时代。

与其任由战火无限期地蔓延下去,甚且引至外族入侵,不如利用汉庭的强势,及早一统天下,若由他领兵征战,至少可将无谓的杀戮减至至少,人民受的苦楚也减轻多了。

想到此处,不由心动起来。

司马徽凝神扫视了他一会后,浅笑着道:“天地间千变万化,每当有新兴实力,两德交替的时候,必见符瑞,符瑞所在,就是新时代的主公所在。例如周文王的时候,有赤乌衔丹书飞落周社,开展汉室大一统的霸业,恰好是应时运而来之太和。”

诸葛亮按耐不住道:“然则眼下又有何符瑞出现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