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考察

第二天又实地考察了大德县几个中学(因为余亮这一次来,也是投资办中学),他也看出来了,这些学校也是人满为患啊,人太多了,教室里已经装不下了,一个班级往往有七十人,甚至八十人。

“这种情况下,对学生也不好,应该多招几个班啊。”余亮说。

“是啊,每个班都是这样。”此时此刻,教委主任王培付说。

听说这位老板要来大德县投资,这位王培付一直陪同着。如果能让余亮投资办校,也是他的一件功劳啊。

“国家每年不是投入一些钱吗?”

“这个钱还是杯水车薪啊,老师工资能发出来就不错了。”

王培付又跟余亮说明了情况,现在财政在这一块的投入有限,而且,社会发展也太快了,很快农村的孩子涌入城市,他们在县城里买了房子,有些是在县城里租房陪读,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城,城里的学校毕竟有限啊。

乡镇里还有一些中学,学生是越来越少,还有一个趋势就是这些乡镇中学的老师,也在城里买了房子,他们也是一放学就返回到城里来居住,这样就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来。

如果成绩不行了,家长对农村的教育也会越来越失望,他们也一样会把孩子往城里来送的。

“是啊,是啊。”余亮说。

“余总,你真的打算投资吗?”

“是的。”

“太好了。”

“不过,我也有自己的条件。”

“什么条件,你说。”

余亮说出了自己的条件,就是关于老师方面的担心。如果你想教育质量高,必须要有最优秀的老师来。如果全部从社会中招聘,这些青年老师要成长起来,肯定是需要时间的。必须从这些体制内的老师中来招聘。

之前余亮也跟江玉杰就这个问题探讨过的,因为大德县只是内地一个小县城,这里的人们思想必然保守,叫他们舍弃铁饭碗,来到一个私立学校里打工,他们肯定是心里打鼓的。

就算你给他们最两倍三倍的薪水,他们也不一定肯,因为公立学校有一个保险箱,无论如何也不会炒掉他们,但是私立学校就不一样了,你干不好随时可能叫你走人。

而这个干得好或者不好的标准也是在管理者手中的,你得罪了某一个人,可能就会丢掉饭碗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保留这些老师的编制,当余亮提出这个问题以后,王培付说:

“这个我可不能答应,我还得请示上级领导。”

“行吧,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我可以考虑投资。”

这是投资者的条件,王培付也必须向上级汇报。果然第二天,副县长徐明成就过来了。徐明成是分管教育的副县长,这事他可以拍板的,晚上他请余亮等一行人吃饭。

“你说的这个问题,我开会研究过了的,可以考虑。”徐明成说。

“这么说来,徐县长是答应了?“

“你说说的你的想法。”

在夏国,很多事情就是在饭桌上谈成的,今天余亮算是体会到了。这一次来吃饭的,这个徐明成副县长的职位最高,还有教委主任,招商局局长等人。

他们也清楚,如果这事成了,余亮可以投资10亿,甚至20亿来这里办校呢。他们也十分期望这一问题能得到解决。

余亮也不着急,他也清楚,这件事,你如果着急了,他们就不会给一些优惠政策了。这时,江玉杰也适时地发言了,她跟招商局长老张是熟人,她说:

“老张,人我是替你招回来了,能不能留住,就看你们的了。”

“是,是。”

“你也清楚,余总这20亿,投到任何一个县城,都是一笔不小的钱啊。”

大家一起点头称是。

是啊,大德县的情况是这么一个情况,本来,这个教育也不是赚钱的工具,应该是福利性质的,这笔钱也应该由他们财政来出的,但是大德县的经济不景气啊,没有钱啊,现在也只能用社会资本来投入。

余亮则认为,这些人能想到用社会资本,本身也是思想开明的表现,余亮也看出了他们的犹豫,说:

“你看,这些老师们保留编制,同时,也来我这里工作,他们肯定是愿意的,你们也节约了一笔钱。”

“是哦,你不说我还没有想到呢。”

应该来说,这句话也的动了徐明成,副县长徐明成不但分管教育同时也分管财务这一块。当家难啊,况且是当一个县的家,县里的财政不景气,给老师们的工资,给公务员的工资,还有其他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每个月为了给他们发工资,他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现在好啦,这些老师们如果能进到余亮的私立学校里去,可以省下一大笔钱来,因为他们是在给余亮工作,所以这笔钱也由余亮来发。

这事同意了就好办了。接下来的谈判就要顺利得多,当然,这些细节上的谈判就由叶青青跟当地的官员们来谈。因为只是教育用地,不能跟其他的商业用地一样的价格,肯定要优惠一些,至于这些优惠条件到底如何优惠,还是需要双方来谈。

大德县的人当然希望能卖出更好的价格来,但是这事也不能一锤子买卖,还得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地皮也以合理的价格买了下来,接下来就是成立项目部,先把校舍给盖起来。

对于余亮真的能在家乡投资,江玉杰也是十分感激的,她说要请余亮吃饭,余亮说:

“就在这里吃自助餐,不是挺好的吗?”

“可是酒店的自助餐,天天吃好像也有些吃腻了。”

“有吗?”

“我是怕你吃腻了。”

“我倒没有。”

余亮也哈哈笑了。余亮现在住的酒店也是大德县最好的星级酒店,应该来说,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早中晚都供应自助餐,内容相当丰富。余亮本来对吃的也不太讲究,他也是站在江玉杰的立场上,替她省一点钱吧。

但是江玉杰也是觉得回到自己家乡了,还是应该带余亮四处走走,逛一逛,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江玉杰这样说了,余亮也不好拒绝,只能答应她了。

二人一起出去吃饭,刚好也可以单独谈话。在一间包间里坐下来,也是边吃边聊,先说了一些闲话,江玉杰说:

“怎么样,好吃吗?”

“还行吧。”

都是一些口味比较重的食物,余亮觉得也不太好吃。但是不好说什么的。倒是江玉杰也说了她的感受,以前觉得这是难得的美味,在她记忆中,一直想着这一口,但是现在真正吃到了,发现再也找不到记忆中美好的感觉了。

“这只说明一个问题。”余亮说。

“什么?”

“你发财了,生活比以前过得更好了,所以,再也找不到从前的感觉了。”

“可能真是这样。”

对于余亮的说法,江玉杰也表示认可。她说到她童年的生活,总之就是苦难,生活在农村里,过得并不容易。也正是这个原因,让江玉杰在外努力打拼,现在算是有了自己的事业了。

接下来,关于这个学校的建设情况,二人也展开了讨论,江玉杰说:

“亮少,你觉得应该办成高档的贵族学校,还是一般性质的学校,让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也上得起?”

“你说呢?”

“我认为还是应该办成普通的,能让老百姓的孩子上得起的。”

江玉杰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她之所以办这所学校,也是考虑到能让农村那些亲戚的孩子能在城里上学。如果学费收得很贵,让农村孩子上不起,这个私立学校设立的意义又何在呢?

余亮也是听她说完,没有发言,这让江玉杰误以为余亮是认可了她的方案了。余亮说:

“姐,你也投资了钱在其中的,你想是做慈善吗?”

“我是小股东。”

是,大部分的钱也是余亮投的。但是这毕竟是江玉杰的家乡,她又作主把余亮拉过来投资的。余亮打算投入10个亿进去,江玉杰多少也要表示一下,所以,也投了300万,算是小股东了。占比也不是很多,但是余亮还是给江玉杰说话的机会,只是现在听完了,知道了江玉杰的想法,并不是太认可她的观点。

“钱不钱对我不重要,不过,我也不想你亏损,毕竟,10亿也不是小数目啊。”江玉杰说。

“是啊,投这么多钱,你说办成一个普通的学校,合适吗?”

“我们可以再投资房地产。”

关于这个思路,江玉杰也跟余亮谈论过的。可以再加大投入,在大德县买一块地皮,盖一片楼盘,然后房子肯定会大卖的。毕竟,这几年很多外出打工的人也赚了钱的。

不过,余亮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的,余亮说:

“内地城市最大的一个不好就是缺乏商业气氛,如果一下子投入这么多钱,万一亏了呢?”

“你也怕亏钱?”

“当然。”

说完,余亮也哈哈大笑,余亮这些钱也是轻而易举来的,他本来是不怕亏钱的。不过,现在有了这么多钱,他还是想多做一些事情来,没必要把钱浪费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