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士庶之争,女帝之路

淮王心怡车骑将军池敬之女的事情在京都传得飞快, 更是没过两日, 淮王就亲自进宫,恳求广明帝为其赐婚。

看着跪在地上一脸为池家贵女心折的淮王,广明帝一双眼眸中满是锐利,落在淮王身上仿佛是千斤之鼎, 压得淮王喘不过气来。

地上跪着的淮王被广明帝看得后背都湿透了, 寒气透入了骨子里,浑身冰冷, 可后背却汗流不止。

“你心仪池家女?想要朕赐婚?”广明帝看着淮王问道。

淮王只能做出一副痴迷池家女的神态,对着广明帝道:“臣弟一见池氏女就仿佛襄王遇神女, 心里眼里都是她,臣弟已经发誓此生非她不娶, 恳请陛下成全臣弟这一次。”

广明帝听后嗤笑道:“一见神女误终身?朕倒是不知道池氏女当真有如此美色,把你迷得神魂颠倒, 若真是如此, 恐怕此女是妖姬,留不得啊。”他可是不相信什么襄王神女的故事, 明显是鬼扯。

见广明帝如此说,淮王就知道广明帝不信自己,其实想想之前他和这个兄长的相处,就知道这人心思深沉。从默默无名到被父皇选中, 谁能想到最后登上帝位的会是这个最没有根基的皇兄。

这些年淮王很清楚广明帝忌惮自己, 所以尽量地隐藏自己,可是广明帝都登基这么长时间门了, 始终拖着他的婚事。

大燕的规矩,若是不成婚就不算成年,即便他是王爵也不能参与朝政。

不让他参与朝政也行, 让他回封地也好啊。

可是广明帝似乎想不起来他一般,将他扔在宫外的淮王府,好吃好喝地养着他,什么都不让他参与,就好像在养畜生一样,只要他活着就好,其他都不让他管。

他是先帝的皇子,不是畜生,他不想这样一直下去活成废物。

他知道广明帝这是在忌惮他,他这个兄长疑心太重了。

现在广明帝忙着解决镇国公、崔洺,等到这两人之后呢?那是不是就是他这个被先帝议储的弟弟了?

淮王知道和镇国公合作,不成功就是死,可是他还是想试一试。

他想要先帝知道,他一点都不比广明帝差。

说一千道一万,淮王要和镇国公合作,一部分是出自对先帝不公的愤慨,他想要证明自己,另一部分是对自己处境的担忧,他害怕广明帝的屠刀在不久后落到他身上。

更多的还是他自己的野心,他不甘母族高贵、博学多才的自己最后败在母族低贱的广明帝手中,他要登顶这皇位,将广明帝踩在脚下。

正当他找不到助力的时候,镇国公送上了门来,让他真的十分惊喜。

有了镇国公,他的图谋就成了一半的胜算。

看着明显要阻拦自己这场婚事的广明帝,淮王只能道:“她不是妖姬,她容貌只是寻常,见过她的人都说她还不如昭仪一半貌美,只是臣弟就是喜欢她,还请皇兄宽恕。”

广明帝听后轻嗤道:“既是如此,朕更该好好请人为你念念经静静心,要知道你是堂堂大燕的亲王,如何能被女子迷了心神?”

“陛下!臣弟……”淮王只能上前再次恳求道。

可是广明帝很快就打断了淮王的话:“好了,朕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年纪是不小了,确实该娶妻了,一不小心被一个女子迷了心智也是正常,只要多见见女子就好了。”

“这样吧,朕让皇后这段时间门就广选贵女为你择选王妃。”广明帝说完后就对着淮王道:“好了,你下去吧。”

“陛下,臣弟非阿璎不娶,求陛下成全臣弟吧!”淮王再次对着广明帝恳求道。

“高恭,送淮王回府,让他回去后好好静静心。”广明帝说道。

高恭听后赶紧让人强制将淮王搀扶起来,然后将人拉了下去,淮王口中还一直叫唤着非池璎不娶的话。

淮王见自己被拉出去,还对着高恭道:“你们放开本王,本王要在这勤政殿前长跪不起,什么时候陛下答应了赐婚,本王什么时候回去。”

旁边的高恭笑呵呵地道:“奴婢是奉了陛下的旨意送淮王回府,自然是不能让您跪在勤政殿外的。”

说完后高恭就对着旁边的人道:“将淮王架出宫吧。”

旁边的宫人立即应是。

淮王见状,就只能大声叫唤:“你们敢!本王是先帝之子,是陛下的臣弟,是亲王之尊,你们竟敢如此对本王?”

“奴婢哪敢对您不敬?但陛下之命又不得不从,如若您自己愿意好好回去,奴婢自然会以礼相待,如若不然奴婢也只能命人将您好好抬出去,您放心绝对不会伤到您分毫。”高恭说道。

说完后高恭又道:“淮王,您要知道您如此做派,也是在和陛下的圣意作对,也是对陛下的不敬。”

“反正本王是要娶阿璎的,你们愿意抬就抬,但你们总不能堵住本王的嘴吧,陛下可没有吩咐过你们这么做!”淮王眼珠子转了转,对着高恭问道。

“自然。”高恭点点头。

之后,高恭就明白这位淮王打什么主意了,只见宫人将淮王抬着出了宫,一路上淮王都在叫嚣着非池璎不娶,一片痴情,似乎为了求婚不惜惹怒帝王。

勤政殿到前朝的三省办公之地很近,很多朝廷重臣都听到了淮王的叫喊声。

有不少人甚至将此事引为美谈。

“淮王当真是有情郎啊。”门下省侍中郭慈对着旁边的崔洺笑道。

郭慈的家族只是小士族,他之前家中最高也不过是做到五品,一直到了他得到先帝赏识才做到门下省侍中之位,正三品上的官位。

在大燕,正三品上就已经是宰相了,门下省侍中的位置与中书令、尚书省的左右仆射都是宰相,而崔洺的同中书门下是先帝时期特设的官位,也是如今的宰相之首。

郭家其实也就比庶族早起家几十年,他们基本上平日里交往的人士庶都有,郭慈是上位很大一部分是先帝在士族和庶族出身的宰相中找了一个中间门人,很多时候郭慈都属于和稀泥的那个。

崔洺听到郭慈这句话,道:“那你应该恭喜镇国公,怕是池家又要多出这么一个好女婿了。”

郭慈哈哈大笑:“这样的好女婿,池家能不能得到还不一定呢。”这桩婚事,最反对的不是崔洺,而是广明帝,没看到淮王是如何出去的吗?那是被广明帝的内侍抬着出去的!

“镇国公向来霸道,只要他想,就一定能够如愿。”崔洺说道,他捋了捋胡须,他对镇国公还是很了解的。

“这位淮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呢。”郭慈不太想参与镇国公的评价,对崔洺和镇国公之间门的争斗,还是广明帝和镇国公之间门的刀光剑影,他都作壁上观,左右都不会有他什么事情,而不管是谁上台,都需要他这样一个调和士庶之争的宰相存在,所以他从不担心。

崔洺听到郭慈对淮王的评价,点头道:“淮王聪慧,如此一来既向镇国公表明了自己的诚意,又让陛下陷入两难之境,如若陛下真的狠心阻拦,怕是以后少不得要担一个拆散有情人的名头了。”

这话郭慈很是赞同,不然他为何说这位淮王是个有意思的人呢?看似只是一个痴情不改的情圣,可实际上已经算计了广明帝。

“崔相想让淮王娶池氏女吗?”郭慈对着旁边你的崔洺问道。

他是真的很想知道崔洺的心思,之前崔洺一直帮着广明帝对付镇国公,可是这些日子崔洺似乎对和镇国公的争斗并不太上心,直到上次镇国公从勤政殿负气离去,广明帝又单独留崔洺说了一些话,崔洺才又开始着手对付镇国公。

崔洺的心思莫测,一会儿一个变化,其实郭慈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利益之变,崔洺才跟着变化,只是他不知道这次崔洺又会如何选择。

“我等是陛下的臣子,这是陛下和淮王的家事,但也是国事,我等以陛下之令是从就好。”崔洺笑道。

郭慈挑眉,这是要站在广明帝这边了?

可如此的话,为何崔洺刚刚不去阻拦淮王的叫嚷?这种明显有碍广明帝声誉的事情,崔洺为何不去帮着广明帝?

郭慈想不明白,他摇了摇头,也不去深思,他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郭家还是太弱小,他也不愿带着郭家参与到这场争斗中。

一旁的崔洺,看着手中的杯子,神色晦暗不明,不知道在谋算什么。

另一边高恭一回去就将淮王的举动告诉了广明帝,果然广明帝脸色非常不好,但还是对着高恭道:“去皇后那里。”

正阳宫

乔微将广明帝迎进来后,问道:“陛下神色不愉,可是出了什么事情?不妨说出来,就算臣妾不能为陛下解决,但也能和陛下一起承担。”

听到这话广明帝果然神色缓和了许多,拉着乔微的手道:“还是皇后更体贴。”他发现最近皇后说话,似乎更合他的心意,其他的妃嫔明明也说着讨好他的话,但却总说不进他的心里。

“是淮王的事情。”广明帝将今日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对着乔微道:“朕的意思是烦劳皇后为淮王择选正妃。”

乔微一听这话就笑了:“臣妾可以为淮王选妃,只是臣妾觉得若是池氏女和淮王郎情妾意,陛下若是棒打鸳鸯,怕是对陛下名声有碍,最重要的是这事镇国公是否愿意。”

这话广明帝自然是明白的,可是他有自己的打算:“朕只要先一步为淮王赐下王妃,镇国公就算是想嫁女,难不成还能让池氏女给淮王当妾不成?”

“陛下,镇国公若真的愿意,就算没有淮王,还会有其他宗室亲王娶池氏女的。”乔微对着广明帝道。

“宗室,确实不老实。”广明帝谈起宗室,脸色确实不太好,他也知道宗室里有些人心大,没有淮王,还会有别人,只要镇国公愿意,总有宗室前仆后继地求娶池氏女的。

现在唯一让广明帝有些拿不准的是镇国公的打算,他觉得自己已经安抚了镇国公,可是现在看来镇国公依旧对他很是不满。

“你觉得池璎真的和淮王一见钟情吗?”广明帝抬头看向乔微。

乔微笑道:“一见钟情自然是有的,非卿不娶却是少有。陛下,如果淮王真的爱重池氏女,就不会将此事弄得满城风雨,毕竟这对女子名声不好。同样,如果镇国公和车骑将军不愿嫁女,也不会任由淮王将此事搅得满京城都知道。”

这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其实广明帝心底早就如此猜测,只不过他总不愿相信镇国公这么早就找了淮王这个退路,这对他实在是不妙。

“朕待池家恩重如山,他们辜负圣恩!”广明帝冷声道。

见广明帝十分恨池家的样子,乔微笑了,这其中有八分真心,剩下的估计是在做戏给她看。

闻言,乔微又道:“镇国公如此,怕是还在生气陛下降位池昭仪,不若陛下现在让池昭仪复位贵妃,想来镇国公和车骑将军就不会嫁女了。”

听到这话,广明帝不光没有答应,反而大怒:“朕的后宫奖惩难不成要看镇国公的脸色不成?”乔微说着是因为池贵妃,但是广明帝明白,镇国公绝不会因为池贵妃降位就如此,这是忌惮他提拔安都侯等武将。

乔微闻言赶紧请罪道:“是臣妾失言,还请陛下恕罪。”

“皇后也是为朕着想,刚才是朕失态了,皇后快请起。”广明帝见状将乔微扶起来。

广明帝又道:“只是朕到底不愿淮王娶池氏女,还是要尽快为淮王选出一个正妃为好。”

淮王对他的威胁太大了,如若是其他宗室他还可以容忍,但是淮王不行。淮王身后有江夏伯还有常山长公主和驸马卢氏一族,再加上镇国公手中的兵权,可以说士庶的支持都有了。

卢氏就相当于现在的崔氏,如此一来,淮王的上位就如同他登基前先帝为他的筹谋一样。

他绝对不会让淮王复制他当初的政治格局。

所以这个人可以是别人,但唯独不能是淮王。

“陛下想要为淮王娶一个什么样的王妃,士族之女还是勋贵之女?”乔微对着广明帝问道,她现在顺着广明帝的意思,至于淮王能不能娶得上还是另外一说呢。

广明帝想了想说道:“小士族的女儿就行,家中清贵即可,最重要的是不能握有实权。”

乔微点头,既是赐婚就不能太差,不然广明帝对兄弟不仁的名声就坐实了,但也只是要面子,只要面子好看,里子可以没有。

最后乔微道:“那臣妾半月后办一场赏花宴如何?邀京都女眷都入宫赏花,为淮王择妃。”从选妃到成婚,这期间门还不定邀出什么事呢。

“半月是否有些太长了。”广明帝觉得自己等不了。

“那十日?不然臣妾可真的准备不好宫宴。”乔微道。

广明帝点点头:“那就十日吧。”

乔微又道:“只是有件事,淮王生母齐太妃尚在,这宫宴时候还要给齐太妃留一席之地?”

“自然。”广明帝点点头,他其实想要直接给淮王赐婚,连这场赏花宴都不想办,只是他总要做做面子情,不然朝中对他的意见更大。

乔微笑着应好。

解决了这件事后,广明帝就离开正阳宫回了自己勤政殿,然后让人招崔洺和安都侯来此。

“崔相和程侯觉得镇国公和淮王意欲何为?”广明帝对着两人问道。

崔洺不说话,旁边的安都侯率先道:“陛下,这镇国公是有意结党啊!陛下不可不防!”

这话广明帝自然同意,镇国公结党那都不是一日两日了,半个军中的军官都是他的党羽。

“崔相觉得呢?”广明帝又对着崔洺问道。

崔洺这才对着广明帝拱手:“淮王本身不足为惧,他除了是先帝之子外,其他对陛下并不足畏惧,若要解决淮王,陛下只需有一子即可。”换句话来说,广明帝只需要有一个皇子,不管这个皇子是谁生的,都能绝了镇国公扶持淮王上位的可能。

“陛下真正要警惕的是镇国公。”淮王只是个傀儡,如若广明帝现在有皇子,镇国公甚至可以让自己孙女嫁给尚在襁褓中的皇子,从而扶持这个皇子上位。

广明帝觉得崔洺说的是废话,这个道理他还能不明白?这是催他和崔才人生子呢?

之后,崔洺就不说话了。

他当然有主意,只是在崔氏的皇子出生前,他也不是很想冒险。

看着崔洺的样子,广明帝知道他不可能将希望寄托于崔洺身上。

这人当真是个泥鳅滑得很!

广明帝一时间门有些气馁,只能道:“朕有意让掉西北将领入东南各道,各道将领换防。”西北军队是镇国公的嫡系,让这些镇国公心腹将领和他们的军队分开,这些军队群龙无首,再将这些将领换成自己人,自然这支军队就成了自己的。

“陛下英明。”安都侯赶紧道。

广明帝又问道:“朕让安都侯拟出来的军中可用的将领,安都侯可有拟好?”

“臣已经拟好,呈送陛下。”安都侯赶紧将奏本从怀中拿出来,递给广明帝。

“调宣威将军王炳为……”

之后广明帝在和安都侯还有崔洺一点点讨论如何调防的事情。

在这点上,广明帝用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他想要调换将领的方式,将将领和自己的士兵分开,这样镇国公控制的兵权就会被慢慢分解。

这种手段,都是历代帝王惯用的,虽然老套,但确实有用。

其中大部分都是广明帝和安都侯在忙活,崔洺只在旁边提出一些建议,毕竟广明帝本身就不愿意他插手兵权,他也识趣地不说话。

看着被广明帝引为心腹的安都侯,崔洺笑了,广明帝怕是不会知道安都侯送上去的这些人中有多少是和他一样效忠皇后的,有多少是真正效忠广明帝的。

他不得不说,女儿选择收服安都侯,实在是上上之举。

旁边的广明帝和安都侯讨论完后,总算觉得心里定了几分。只是这地方上的军队好解决,那京都十六卫呢?

这些又该怎么办?

他让地方上的将领换防还能说是抵御外敌,或者是有其他任命,可是京都呢?

他又能有什么理由让这些将军和将领分开呢?

京都没有战事,他又该怎么办?

广明帝没有办法,安都侯也没什么好建议,他看向旁边的崔洺,崔洺一个字都不说,这不禁让广明帝有些发愁。

当日晚上,乔微就从高恭那里得到了安都侯和广明帝最新的拟定结果。

这个结果和她之前交代安都侯的基本一致。

乔微不由笑了,果然现在的广明帝对安都侯当真是倚重,怕已经是广明帝最信赖的臣子了。

高恭看着乔微笑得开心,就知道广明帝最终的努力都是在为皇后铺路。

想到这,他不由觉得好笑,广明帝自负不将后宫女子看在眼中,将妃嫔玩弄于股掌之中,殊不知他才是皇后的掌中玩物,提线木偶。

“陛下对你新举荐的几个学子如何?”乔微对着高恭问道。

“陛下对他们都很信赖,其中以您之前看好的岑永歌为最。”高恭答道,如今广明帝信赖的臣子大半都是皇后的心腹,这些学子真正效忠的也只有皇后。

“这很好。”乔微点点头。

不管是高恭还是安都侯办事,都很合她的心意。

“如今陛下在为何事烦恼?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因该是京都兵权吧。”乔微对着高恭问道。

高恭点点头,地方上的兵权广明帝采用换防可以解决,但是京中该怎么办?

其实最让广明帝忌讳的就是京都十六卫大部分都掌握在镇国公手中。

旁边的乔微道:“让岑永歌建议陛下改革军制。”

之后乔微就将一份军制改革之论递给了高恭,让他找个时间门交给岑永歌。

旁边的高恭赶紧应是,他知道乔微这是给岑永歌送了一场大富贵。

有了这军制改革之论,岑永歌会成为广明帝身边第一人,以后定然会被广明帝视为左膀右臂。

高恭从宫中离开后,就去了外面的宅子,他继续延续张鸣怀为陛下选官的任务,所以在外面有自己的宅子。

岑永歌自从被广明帝封官后就在离他宅子不远处置办了一个小院子,毕竟老实住在高恭的宅子里也不像话。

见到高恭到来,岑永歌连忙相迎。

“娘娘要送你一场大富贵。”高恭说完后就将文章递给了岑永歌。

岑永歌到底是博学多才的学子,一眼就看出了这篇文章的厉害之处。

他算是明白为什么高恭说这是一场大富贵了。

只要他将此文献上去,广明帝定然会按照上面的建议施行,然后将他引为良臣心腹。

“娘娘当真是博学多才,对朝中军制知晓之深,对陛下圣心把握,非我等所能及。”这一场大富贵,岑永歌除了感激乔微外,更多是在仔细研读文章后对乔微的敬佩。

“娘娘当真是宰相之才!”岑永歌直接夸赞道。

人人都说崔洺的几个儿子不肖其父,都说崔洺后继无人,可他觉得皇后才是和崔洺最像的子女,崔洺不是没有成才的后代,只不过这个人是皇后而已。

皇后若是男儿,崔家定然要再出一个宰相的!

“我之才学,不及娘娘十分之一。”岑永歌感叹道。

高恭笑道:“娘娘本就是天人之资,你要相信若是娘娘能走向前朝,为陛下辅政,我大燕必然会更好。”

岑永歌点头:“您说的是,这不也是我投效娘娘的原因吗?”他又不是那种不懂变通之人,他要真是迂腐老儒生,就不会投效皇后。

旁边的高恭很满意岑永歌的表现,他当初也十分看好岑永歌,果然将岑永歌的文章递到皇后面前后,皇后就言此人可堪大用。

事实也是如此,他不过将岑永歌才举荐给广明帝几日时间门,岑永歌就已经取代张鸣怀之前举荐的那些学子,成为广明帝最看重的人了。

之后高恭嘱咐道:“娘娘吩咐您将此文吃透,再进献给陛下,切不可一知半解操之过急。”

“我明白的。”岑永歌道,如若他在广明帝面前露了怯,他的前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岑永歌足足用了三日时间门才将乔微的文章完全吃透,才进宫请见广明帝,将这篇文章呈送上去。

果然广明帝见到后大喜,对着岑永歌问道:“永歌大才!”

之后直接牵着岑永歌的手走到一旁坐下:“快和朕具体说说。”

“臣认为依照古制,天子有六军,如今的十六卫中有十二卫作对外征战之用,遥领折冲府,剩下的四卫才是天子亲军。臣以为如今的这左右四卫可以改为六卫,即为天子六军中的六卫亲军。”

“如此一来陛下既能分了这四卫将军的兵权,又能提拔两个心腹成为多出来的两卫将军。”岑永歌说道。

广明帝听到后果然眼前一亮。

之后岑永歌又道:“除此之外,陛下还可以将调兵之权和统兵之权分开,将兵权交给三省之中,三省文官负责调兵,将领只负责统兵……”

果然广明帝越听越高兴,觉得这个计策十分可行,他觉得六卫都少了,应该分十卫,兵权分散地越多,他能安排的心腹才越多。

一时间门广明帝将岑永歌引为左膀右臂,对其的看重都和安都侯持平了。

另一边广明帝商量好要如何改革军制,如何调换将领的时候,乔微也向各府发出了旨意,说是要办赏花宴为淮王选妃。

结果还没等到赏花宴开始,淮王就在镇国公府举办的宴会上救下了失足落水的池璎,两个人在众目睽睽下有了肌肤之亲。

之后镇国公直接进宫要求广明帝赐婚,广明帝却说淮王本就是义举,哪里能要求被救的女子以身相许呢?况且两人行得端坐得正,不怕人议论,还说要是有人敢说胡话,他可以亲自下旨褒奖淮王义举和池璎的品性。

总之就是一句话,他不愿意给淮王赐婚。

就在乔微办赏花宴的当日,京都传来紧急军报,回纥进犯,边关告急。

广明帝本想要安都侯带兵出征的,但这个时候他想好的调令还没有发布,所以安都侯手下根本无兵。

更何况镇国公手下那些将领,都纷纷表示安都侯无法升任统帅之职,最后甚至集体表示若是广明帝用安都侯统兵,他们绝不会同意,并说广明帝误国!

最后广明帝被逼无奈只能让镇国公带兵出征,出征之前,镇国公入宫见了一眼广明帝,没有人知道两人说了什么,只知道第二日广明帝就下旨赐婚淮王和车骑将军之女池璎。

看着镇国公离去的背影,旁边的岑永歌对着广明帝劝道:“陛下,镇国公和他的亲信不在京都,您要调换将领还是改革京都军制,都无人能阻拦您了。”

广明帝点点头:“你说得对,这场对回纥之战不管是安都侯统兵,还是镇国公统兵,朕都可以筹谋一二。”

若是安都侯领兵,他谋夺的是边防之军,若是镇国公统兵离开,他谋夺的就是京都之兵。

总之无论哪种选择,他都处于不败之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