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佛子

平州,古称庸城,也是大汉朝规模较大的几个州城之一,在大汉东境更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平州城傍山而建,背后便是有名的将军山。将军山数座山峰,高低不一,最高处近瞰平州城,远眺沧澜江,视野开阔,雄浑壮阔,最低的山峰高度与城墙差不多。

此际的将军山因为妖患之故,寻常百姓早已不敢入山。此刻还敢入山的,不是猎妖司的猎妖师,就是道门弟子。所以,当一个小光头出现在山上的时候,就显得格外的突兀。诸国背后各有宗门支持,牵涉到信仰之争,关系更难见融洽。平日里,僧人们很少踏出晋国疆域,进入道门势力的大汉。

小光头一个人走在山道上,脸上挂着笑意,不时对遇见的猎妖师和道门弟子点头示意,对对方的冷淡态度恍若未见。其他人早都结伴而行,唯有小光头没有同伴,偶尔有人善意提醒他一个人不太安全,他也只是认真致意,并不以为然。

“喂,小师父,你这细皮嫩肉的,一个人走不怕妖怪吃了你吗?”一个嘴里叨着根小草蹲在路边的青衫少年看着小光头打趣道,在他身旁,站了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俏丽女子,穿着猎妖司的制式衣衫。

“小僧本为降妖除魔而来,又何来怕字。”小光头单手合什,行了个佛礼。

青衫少年眼睛一亮,故意笑道:“小师父年纪不大,口气不小,就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小僧自大晋国一路北来,降妖一百有余,便是地妖也见识过了两次。”小光头平静的说道。

“地妖?你连地妖都能降伏?”青衫少年吃了一惊,半信半疑。

小光头笑了笑,不再说话,继续前行。

青衫少年站了起来,紧走几步,与小光头并肩而行,热情的介绍道:“我叫叶小道,一片树叶的叶,年纪很小的小,道理很大的道。这位息绫儿姑娘,是大汉镇妖司的猎妖师。”

息绫儿摇了摇头,知道叶小道瞧上了小光头的本事,上赶着去抱大腿了,笑着跟了上去。

小光头倒也没表示反对,反而看了眼叶小道,眼神古怪。

“小僧姓唐,名字就叫小僧。”良久,小光头幽幽说道。

叶小道和息绫儿一愣,息绫儿径自笑出声来。叶小道咕哝道:“这名字绝了,搁这玩我呢。”

“名字是师父取的,叫小僧大概是因为我年纪小吧。”小光头似乎听清了叶小道的话,解释了一句。

叶小道笑道:“一个小道,一个小僧,还真是缘份啊。”这两名字,任谁听了都会生出感叹。

“前面不远便是闹妖祸的将军坟,听说已经有不少人在那里了。”息绫儿指着不远处位于主峰左侧略低的一座山峰的山腰处说道。

叶小道和唐小僧两人顺着息绫儿的指点望去,果然见那里有不少人影出没。根据消息,那里是妖怪的巢穴所在。

将军坟是一座巨大的坟冢,经过后人不断修茸加固,范围不断扩大。由于将军遗泽,后人也算争气。将军坟周围用石墙圈了一大片地方进来,也修了些凉亭石屋之类的建筑。

谁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里成了妖物的乐园,一窝妖物占据了这里。直到今年祭祖时,先一日赶来修整的几名工匠晚上死于非命,被掏了心脏,第二天被发现后才为世人所知。

朝廷闻报自然震怒,下令猎妖司全力除妖,国师也令道门弟子全力相助。

初时,附近闻讯赶来的猎妖师和道门弟子由于时间先后不一,单打独斗的,连续折了好几波。根据侥幸逃得性命的人说,这群妖物至少有七八只,甚至有地妖存在。猎妖司和道门不敢怠慢,紧急加派人手,派出了强力人物赶往平州。

猎妖司这边一名五品猎妖师带队,道门那边则由王朝西部大道观之一的玄清观派出尘字辈长老带队。两队人马聚集到最后,人数已经有四十余人,几场恶战下来,将群妖赶回了将军坟。

将军坟里葬得是一位大汉开朝猛将的真身,众人不知里面的真实情形,倒不敢造次,只能先将周边围住了,防止妖物逃走。具体要怎么办,还得朝廷定夺。

叶小道与息绫儿都是小人物,他们的到来自然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但唐小僧不一样,虽然大禹和道门对佛宗没什么好感,面子上的功夫总是要的,猎妖司的主事五品猎妖师韩云山和玄清观的主事一尘子都过来打过招呼,寒暄了几句。谁知寒暄过后,倒把两位主事的吓了一跳。

原来这小光头居然是大普渡寺的僧人,而且身份辈份极高,乃是佛宗的佛子。如今的佛宗以悟字辈为尊,均为佛宗大德,其下因果缘净空五代弟子。这唐小僧法号因念,乃是大普渡寺主持唯一嫡传弟子,大普渡寺又为佛宗佛祖法坛所在,在佛宗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韩云山和一尘子不敢怠慢,均以晚辈自谦,尊一声大师。让叶小道和息绫儿大为惊诧,很是尴尬,又不好偷偷离开,只好一脸不自在的站在唐小僧边上,陪着笑,脸都僵了。

韩云山和一尘子力邀唐小僧主事,唐小僧以远来是客,不能僭越,坚辞不受。二人无法,不再勉强,便将如今情形介绍一番。

唐小僧听说将军坟中尚有五六只妖物,其中有一只地阶狼妖,众人不敢破坏将军坟,只好四周布置,防止妖物从地下天上逃走,静等朝廷旨意。

唐小僧听完,宣了声佛号,微笑道:“韩大人,一尘子道兄,小僧正巧习得一门大乘天雷咒,或可将妖物驱赶出来,剩下的就劳烦二位了。”

韩云山、一尘子闻言大喜,韩云山揖手为礼,说道:“大师若有此妙法,将妖物赶出,剩余之事便简单了。不需大师出手,我等自会令这些妖物一一伏诛。”

唐小僧点了点头,走到巨冢前的祭台前盘膝坐下,微闭双目,脑袋轻轻来回转动几圈,听了听坟下动静,方才睁开眼睛,张口念出一段晦涩难懂的经文来。

众人听着,并无出奇之感,但当声音传进坟下妖物藏身之处时,情形完全不一样了。

世人对妖物多有误解,草木石虫,走兽飞禽,皆可夺天地造化,日月精华,从而诞生灵智,进而化形拟人,皆因人为万物之灵长。u灵智,然未受文明之教化,喜恶皆从本性,故在人类眼中多为恶行。除了没有善恶是非观念,妖物与初始的人类并无多大的区别。

故桃木辟邪、狗血镇妖之说,多有荒谬,乡民以讹传讹罢了。究其原由,皆因道门弟子喜以桃木为剑、狗血画符,用以施法,久而久之,世人皆传所致。却不知,若无道家法门符术,以两者去对付妖物,无异自寻死路。乡野之民,信此说者甚众,故多有因此丧命者而不自知。

妖物惧怕雷电之说,却是事实。人类未开化之前,也惧天雷地火,一样的道理。对未知事物,尤其是威力巨大、破坏极强的自然伟力,有灵之物的恐惧来自本能,避无可避。

故天下修士,降妖除魔,皆喜修与雷法相关之术,多有奇效。

大乘天雷咒传自佛宗祖师,据传,上古时期,曾有一名神石所化猴妖,天生神通,法力高强,重创了不少人族大能,最后佛祖施展此咒,辅以降魔宝杖,方才将其镇灭。

佛祖施展大乘天雷咒,威力自是不同,但此咒传自上古,威力也自是不凡。

唐小僧一段经文念完,不过三十息时间,一百零八个字。

对此时将军坟中的众妖来说,听到的不是经文人声,而是字字惊雷,一雷盖过一雷。修为最低的一只狐妖在四十余声雷鸣之后,当场暴体而亡,其他妖物兀自苦苦支撑,到得七八十声雷鸣之后,又有一只牛妖死去。余下四妖再也忍耐不住,现出本体,怒嚎着冲天而起,竟是不经洞道,直接破坟而出。

四妖分成四个方向逃去,自有人手截杀。

一头体型三丈的巨狼,双眼赤红,见了唐小僧直接一声吼,带着扑了过去,一双前脚森森利爪抓向唐小僧脑袋。

这一扑快如闪电,腥风凛然。叶小道和息绫儿大惊,双双抢出,一人元阳刀势如虹,一人猎妖剑出出如风,却是慢了一分。

唐小僧端坐于地,抬头望了一眼狼妖,轻轻念了一句:“我佛慈悲。”

唐小僧周身突然大放光明,一个端坐的巨大金色佛像虚影显现在他身后,举起巨大的右手掌向下覆了过来,便如一座大山压向狼妖。那狼妖想要逃走,已然不及,哀鸣一声,被巨大手掌拍了个正着,躺在地上呜咽不止,被叶小道与息绫儿的刀剑同时斩中,登时毙命。

唐小僧摇了摇头,念了声阿弥陀佛,站了起来,那巨大佛影也随之消失。

叶小道盯着唐小僧,收起了先前的嬉皮笑脸,若有所思。

在佛宗中,能修出法相的,一般皆是有大智慧的大德高僧。这唐小僧不过十六七岁年纪,为何也能修出法相来?难道真是某位佛宗大德转世?

其他三妖不过化形,很快便被猎杀。

韩云山和一尘子走了过来,对唐小僧的态度更加客气。

唐小僧谦让了几句,便向众人辞行,又问叶小道与息绫儿愿不愿同行。

大家都想抱大腿,这很正常,但若是这腿太大太粗,一般人也会发怵,打消了这念头。好在叶小道并没有这些顾忌,欣然应了。息绫儿犹豫了一下,也爽朗应下。

“小僧,你明明没有结成菩萨果,为何却能显化法相?”叶小道一路上不停的打量着唐小僧,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疑问。

唐小僧笑而不语,任凭叶小道如何再三提起这个话题。叶小道嬉皮笑脸的,就是不死心,直到息绫儿出言讥讽,方才悻悻作罢。

到了山下,来到定州城前,唐小僧眉头微皱,小声说道:“城内有妖气,而且修为不浅。”

叶小道和息绫儿向城内空中望去,却没有发现,但见唐小僧一脸凝重,语气肯定,相互看了一眼,叶小道问道:“小僧,你能找到?”

唐小僧点了点头,很干脆的说道:“能找到,打不过。”

“打不过?你都打不到?”叶小道听了,大惊失色。

唐小僧再次点头,说道:“正如你所说,小僧我又不是真的菩萨,天妖真打不过。”

说完,扭头就走,毫不拖泥带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