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在京城安家

又是一套划时代的理论,这把殷正茂和张居正,说的是又一次顿悟了。

说实在的,在这个科技极度落后的封建社会,最快的交通方式也就是骑马了。可马最快的时速也就六十公里啊!而且马是血肉之驱,它跟人一样受体力限制,它不可能长时间的高速奔跑,犹其是在驮着人负重的情况下。

所以一般的马,它一天跑上个上百公里,就累的直接趴了。也正因为古代这军队的机动能力差,因此在国防战略纵深上,古人们还没有那种生死攸关感。

可放到现代社会里,尼玛,军队全机械化,海陆空全方位推进,那种速度、那种可持续性,你没有国防战略纵深,这有多危险可想而知。

就像阿三,他首都离喇嘛聚集地就三百公里,而且边境线阿三他那一侧全是无险可守的恒河大平原,而喇嘛那一侧则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仅仅只隔着三百公里,自己这一侧还全是平坦的大平原,对方那一侧却是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原。人家想干你,从高原上冲下来,坦克一个油门,几个小时就能把炮口,抵在你首都的脑门上。

就这么个情况评心而论,如果你是阿三,你睡不睡得着?所以阿三成天在那边闹事,这还真不是人家吃饱了撑着,实在都是那区区三百公里的国防纵深,它怕啊!

你用坦克,他也仅仅只有几个小时的反应时间,如果你站高原上飚飞弹呢?尼玛,就飞弹那速度,三百公里的距离,阿三他雷达恐怕刚捕捉到飞弹的飞行轨迹,你那飞弹就己经落地在他首都放烟花了吧!

这就是国防战略纵深,对一国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刚才王道秋把事情点明白后,张居正和殷正茂都被吓住了,一时间坐马车上,两人都无奈的耷拉着脑袋。

“三位老爷,城门口到了,三位老爷如果要小的送三位老爷入城,那小的这马车和人的入城费,三位老爷可得出,另外还得再给小的加二十文的车钱。”

正在王道秋他们三人因为自己等人,不可能让朝廷迁都而沮丧的时候。马车夫出言城门口到了,还说如果要让他送进城,得加钱。这也合理,毕竟人家送你入城,这入城费肯定不能让他出啊!而且人家送你进城,这多花的时间,问你多要二十文钱,也是应该。

王道秋他们仨行李那么多,当然不可能在城门口下车,再跟头蠢驴似的驮着这么多行李入城。于是他们就让马车夫尽管向前,多出来的费用他们会付。

马车慢悠悠的驶到城门口,因为现在是下午,这出城的人比入城的多。所以城门口这入城的队伍,倒排的不长,很快就轮到王道秋他们了。

面对守城兵丁,王道秋和殷正茂、张居正将身上的举人凭证掏了出来,递给兵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大明王朝举人的凭证,就是特别通行证。而不需要去官府办路引,说明你去哪儿,去那儿干嘛,等着官府批准。

正因为举人凭证有这效力,所以兵丁接过来,对比一下凭证上记录的体貌特征,和王道秋他们仨的体貌特征,没发现什么问题后,兵丁就将举人凭证还给了王道秋他们三人。

然后兵丁也不去查问马车夫,毕竟这马车夫平日里就是跑通州码头到北京城这条线的,他跟兵丁们都脸熟。所以兵丁也不问不查,只是冲王道秋他们仨说道“马车入城十文,人入城三文,总共十三文”。

十三文,也没讹人,于是殷正茂就抢着掏岀铜钱,数岀十三枚递给了守城门兵丁。

走完程序,王道秋和殷正茂、张居正又坐上马车,向城里驶去。

“王兄,王兄,哎呦喂,胖爷我总算是等到你了。”

坐着马车,刚出了瓮城,王道秋就听到了路旁传来了死胖子蒋治建的声音,他寻声望去,果然看见死胖子正颤着他那一身肥肉,向自己这边跑来。

一见是死胖子,王道秋忙先叫车夫停车,然后冲死胖子喊道:“胖子,倒是你先到京城了哦!”

“那是,让你坐我家船走,你还不肯。我家船除了偶尔因为要买些新鲜蔬菜肉食,才会临时靠下岸,其他时间都是勇往直前的。哪像你坐客船,人家船主为了赚钱,是个码头就停下,上客下客。告诉你,我到京城都三天了,今早才送的我爹回去。呃对了,我爹临走前还在京城给我买了一个小院,有九间房呢!这下子咱们都不用住客栈了。”

一边说着话,胖子一边跑到了王道秋的面前,然后王道秋就介绍胖子和殷正茂、张居正认识。而胖子此时也邀请殷正茂和张居正,上他那儿住。

初时对上,胖子这么个刚认识的人那儿住,殷正茂和张居正还很不好意思,连连推辞。但当王道秋提醒他们客栈有多吵之后,他俩也就同意了。

毕竟现在这大明王朝的房屋建筑,可不是后世的钢筋水泥,他现在那楼梯、楼板全是木头的,人在上面走动,那声音反正住过农村老式木楼的人都体会深刻。

大家在住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于是就由胖子指路,马车向胖子老爹刚买的小院驶去。

坐在马车上,王道秋就跟胖子闲扯,王道秋问道:“胖子,你爹怎么想起在京城买宅子了。”

“嗨,这不是兆头好吗,在京城买了宅子,那就是落地生根了。在京城落地生根,这不就表示我这次能考过会试,在京城为官吗?这有利于考运。而且那宅子离皇城根不远,抬头就能看到不远处皇城上的五凤楼,好兆头啊!”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死胖子说起这些封建迷信,一点也不觉得羞,反而还一脸痴迷,很信的样子。这把王道秋和殷正茂、张居正给逗乐了。

笑过之后,王道秋又问道:“胖子,你这宅子花了多少银两啊!”

“不贵,不贵,九间房加一个院子,不到一亩地吧!总共是一百二十四两银子。我买的那宅子,在西城的东部,名字叫内宫监胡同。因为那条胡同里有宫里的内宫监衙门,所以才叫那名。王兄,你知道这内宫监是干啥的吗?”

“朝廷里的官职和部门,小弟知道,可这宫里的,小弟还真不清楚。”

“嗨,我来告诉你吧,这内宫监是内廷二十四衙门之一。职掌木、石、瓦、土、搭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个作坊,以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说白了这内宫监,就是管为皇家做工的那些工匠作坊,和皇家的那些工程建设的。所以那内宫监胡同不到二里地的街面上,有一半的地方是他们的作坊,胡同里面的住户有七成是他内宫监里的工匠………。”

胖子越说越来劲,渐渐的就胡侃起了这两天,他听到的有关于这内宫监里的一些趣事。

说笑着,马车也就到了内宫监胡同,一到这里胖子就指着临街的一个院子说道:“原来牙人给我爹推荐的是这处宅子,说有三间临街辅面,以后好开店做生意。说实话我爹刚开始有些心动,也想在这京城里开一家丝绸辅子,自己直接零卖可以多赚点。不过后来想想,我们家在京城里没有什么根基,有什么事摆不平,所以也就算了。”

“而且我爹还考虑到这临街太吵,会影响我温书,这京城里又是非多,一有事住临街的肯定是最招是非的。于是我爹为了避免那些麻烦,就没买这间临街的,而是向里买了这第六间的,六吗取顺的同意字,好兆头,好兆头。”

说着说着,死胖子又转到了封建迷信那套上,真是死性不改啊!

不过胖子说完这套封建迷信,马车也到胖子家门口了。一到这里,胖子就冲屋里面喊道:“秋嫂,快出来搬东西。”

“唉,来了。”

胖子喊完,然后就从院里跑出来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这妇女一跑出来,胖子就指着王道秋介绍道:“秋嫂,这位公子就是这两天我常跟你说的,我的发小同窗好友,我们浙江省的乡试解元王老爷。”

“哎哟,原来是解元老爷啊!解元老爷,奴家这厢有礼了。”

说着话,这个叫秋嫂的妇女,就给王道秋道了个万福。秋嫂向王道秋行完礼后,胖子又帮秋嫂跟张居正、殷正茂介绍认识,而秋嫂也一一给殷正茂和张居正行礼。

等秋嫂给王道秋、殷正茂、张居正三人行完礼。胖子又指着秋嫂给王道秋、殷正茂、张居正三人介绍道:“这位是秋嫂,住咱隔壁的,她男人姓李,是内宫监管的一个泥瓦匠。他家祖辈还是咱浙江人,后来被成祖皇帝派来修建这北京紫禁城,再后来就一代代都生活在这北京城了。秋嫂是我雇来干家务的,大家以后有什么活可以吩咐秋嫂干。”

胖子对王道秋和殷正茂,张居正说完这些话,他又转头对秋嫂说道:“秋嫂,我们这人多了,活也多了,我也不能让你吃亏。原先答应你的工钱,现在翻倍。”

“哎呦真的啊!那谢谢蒋老爷了,谢谢蒋老爷了。”

“行了,行了,我现在带我的三个朋友去挑房间,你在这儿跟车夫一起,先把东西卸下来吧!”

“诶,诶,老爷您帮您的,这儿的活您交给我。”

得了工钱翻倍的承诺,秋嫂也是高兴,干起活来劲头十足。

不理会干活劲头十足的秋嫂,胖子热情的招呼王道秋和殷正茂、张居正三人进院子。一进到院子里面,胖子就指着那些房舍介绍道:“这宅子正堂三间,中间一间是客厅兼饭厅;左右两侧各有两间厢房;还有就是一间厨房和放杂物的耳房。怎么样,石汀兄,太岳兄,王兄,你们自已选一间吧!”

胖子双手插腰,一副土豪样,让王道秋他们选房。其实也没什么好选的,封建礼教,长幼尊卑,谁该在家里住哪间房,这都是有规矩的。

于是大家按规矩来,殷正茂年纪最长,古人以左为尊,他就住左厢房第一间;同理张居正就住右厢房第一间;而王道秋吗,他为表谦虚,没去住左厢房第二间,而是选了右厢房的第二间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