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护财,砸锅

第四百八十二章:护财,砸锅

距离徐妙云生产一下子就过去了三天。

朱棡几乎是寸步不离,也终于是在第四天见到了徐妙云。

徐妙云虽然虚弱,但还是坚持要看银商行的账册。

“相比于前面刚开始兑换的三天,这几天的兑换比例已经开始大幅度下降了,这两日加起来才兑换了不到七千贯。”

徐妙云看着账本,眼神有些佩服的瞥了一眼朱棡。

朱棡放下茶杯,走到床边握住徐妙云的手,将账本给取来放在一旁,柔声道:“刚坐月子,别盯着这些看,看多了头晕。”

徐妙云娇嗔一声:“我哪有你想的那么弱不禁风,倒是你,父皇那一日跟你说让你去衙门当值,你想的如何了?”

徐妙云的话让朱棡有些无奈:“你知道的,你夫君我闲云野鹤习惯了……。”

“闲云野鹤?那些大臣可不这么看,现在都传晋王随心所欲惯了,性子野,做事也不计后果。”徐妙云摇头道。

徐妙云的脸上稍显几分冷漠,声音冷冷的道:“大臣们整日不思为国出力,更不去想着如何报答君父的恩情,反倒是在挑理拣刺上面手法娴熟。”

“他们爱说什么就让他们说去呗,你不要他们说他们就不说了?”朱棡笑了笑,将徐妙云的小手握在了掌心。

徐妙云摇头:“不!咱们家是皇家,这样的话,将来对咱们不利。”

“夫君,要么咱们抽身离去,回到封地安安心心的关起门过日子,要么……。”

徐妙云目光直视朱棡的眼睛。

她想要从自己丈夫的眼中看出他的回答。

朱棡温和的一笑:“你忘了,那一次去庙里,我跟你说过,要创造一个安康和谐,少有所依,老有所养的世界,我可是跟你保证过的,要让咱们的百姓……,过得好,吃得饱,穿得暖……。”

徐妙云的脸色有些呆愣。

她似乎是想起了那一天的时光。

小手微微抓紧了朱棡的手指,徐妙云郑重道。

“不管夫君想做什么,妾身……都在夫君身旁。”

说完,徐妙云目光一转。

“夫君,妾身已经生产,宁国公小姐那里,妾身就自作主张给夫君张罗了。”

朱棡心里咯噔一下。

讪笑道:“这……好吗?”

饶是朱棡心性已经磨炼的很好,却还是忍不住有些迟疑和忐忑,这可是纳妾啊,后世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居然被自己给体验到了!

徐妙云转头,笑问道:“有什么不好呢?”

朱棡忍不住伸手抱住徐妙云。

或许这就是男人的本性吧。

“妙云,我……。”

“正是因为我等过,所以我不想她也等,你们之间发生了那么多的事,若是没有缘分走不到这一步,既然有这样的缘分,就不要放开……。”徐妙云闭上眸子,伸手环抱朱棡的腰,紧紧的贴在朱棡的胸口。

……

京师浩浩荡荡的换钱大军还在继续。

起初,大家都认为晋王这是亡羊补牢的行为。

不光是赵庸他们那样想,就连京师之地大大小小的商人也是这么想的。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起初在纸钞推行的时候晋王还远在西北,所以这纸钞的主意肯定不是晋王出的,虽然这擦屁股的差事归了晋王,但也恰好说明晋王是被推出来担责弥补的。

而纸钞推行是谁的主意,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毕竟这可是大事,没有上面那位点头,谁敢贸然将纸钞的政策给推行出来,嫌活腻歪了?

而随着前段时间百姓们对纸钞的埋怨声变大,或许是让朝廷有了警觉,这才让晋王来干这事,想要将朝廷钱币的声誉给找回来。

晋王的法子就是以银币换纸钞。

而这里面,有文章可做。

赵庸联合廖永忠等勋贵换取了不少银币,并且由于纸钞的流通,他们在商队手里大量将纸钞运来银商行兑换银币,一把纸钞,兑换一车钱币。

当然,银商行不可能全给银子,换取的钱币里面还是有不少数量的铜钱。

“又是一万三千贯纸钞,你速速拿去银商行兑换!”

强国商会的大厅里,赵庸兴致高昂的将手里的纸钞递给身边的老账房。

老账房有些忧心,接过一箱子的纸钞,有些不安的问道:“老爷,这些纸钞可是咱们垫了不少自己钱收来的,这要是拿去换钱币……不是亏了吗?”

赵庸摆手:“你懂个屁。”

赵庸看了看四周,见厅里没人,这才咬牙道:“这纸钞之政,最好是不要实行!”

这话吓得老账房脸色煞白。

朝廷下旨通用纸钞,赵庸居然想要阻拦,这可是掉脑袋的事!

“老……老爷……这……。”

赵庸瞪了他一眼:“你怕个卵子,又没你事!”

他站起身,负手道:“昨日太子跟咱商量过,太子还只当咱们跟晋王之间是斗气,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不是斗气!这是护财。”

“护财?”老账房不解的眨了眨眼睛。

赵庸叹道:“各家公侯谁家地底下没个金库银库?里面可都是白花花的钱!要是纸钞通行,那咱们的钱可就掉价掉一半了!钱是命根子啊,平白无故折损一半,哪家能乐意?”

钞币兼行的政策就是会拉低铜钱的购买力,大明缺铜,所以以往的铜钱值钱,一文钱就能买饼子。而这天下藏钱最多的,毫无疑问就是这些官僚和贵族。

大家都把钱藏起来,这样大家的钱都值钱。

可要是铜钱烂市,那大家的钱也就不值钱,说不定十文钱才能买到一个饼。

而纸钞政策就是一个道理。

钱多了,钱就不值钱了。

赵庸等人就是借着这个所谓的斗气,来压垮晋王的纸钞政策!

同时,只要能够压垮银商行,还能将纸钞政策的失败找一个背锅的人。

勋贵们不是没脑子,如赵庸这样的人,在战场上智计百出,又怎么可能是那种束手无策的人?

赵庸以强国商会的名义广泛吸纳纸钞,然后在银商行兑换,明面上,还是为了纸钞政策出力。

而现在,就要看兴国银商行还能坚持多久了。

同时,政策的失败,这口锅,要看陛下丢给谁!

兴国银商行。

历经了一个月的兑换时期,每天都可以看到一车车的钱币从银商行运出去。

民间也开始流通银币,并且皆以‘吹钱’作为辨别银币的方式,一时间,京师街头可以看到不少人拿着钱币在吹气。

“这银币真是好,轻便好携带!关键是辨别真假,一口气就辨出来了。”

“可不是,起初咱还以为这朝廷拿掺了其他东西的钱忽悠咱,后来才发现啊,这银币的银不少,算得上是良心钱了。”

“不过真要说轻便,还得是这纸钱啊。”

“纸钱虽好,但管用不管用总归还是朝廷说了算,这一捆捆的钱币换成轻飘飘的纸,这心里啊,总归还是不踏实。”

京城各地都在议论钱币的事。

不少外地而来的人也兴致勃勃的参与进来。

其中,以山西当地的人最有发言权。

“你们可不知道哩,在大同,这兴国商会的商票可是主流!人家做生意哪跟你们似的,一车车的拉钱,效率太慢了,人家就是靠着几张纸就把生意给做了。”

“真的假的?几张纸就能做生意?”

“你们太小看兴国商会的实力了,大同七百多亩的炼钢厂,还有那一天卖三千斤的酒厂,都是人家兴国商会的!你们担心纸钞不值钱,难道还信不过实实在在的产业?”

不少人都暗自点头。

有句话没说错,实实在在的产业是存在的。

“你们京城人喝的酒,穿的袄子,还有修路的水泥、家里的农具,不都是人家兴国商会产的?”

“你这话说的,咱大明不都是用的人家兴国商会的货?”

“啧啧,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

酒楼里,一个一直坐着的白面小生站了起来,模样十分端正,手持折扇‘啪’的一下甩开,单手负在身后,高调的走到中间,随后在在场不少谈生意、会朋友的男子眼中笑道:“诸位!”

“在下远道而来,有礼了!”

有人搭腔道:“那书生,别耗子啃陶瓷满嘴是词,有啥话赶紧说!”

书生笑道:“在下只是一读书人,但也想给这兴国商会说几句公道话。”

“咦,人家这么大的商会,需要你说公道话?”

众人纷纷嘲讽道。

书生叹道:“诸位只看到了兴国商会的规模,却没想到人家兴国商会是怎么走到今天的,若是大家仔细去想,会发现兴国商会刚出现的时候,只是因为朱云香坊的香皂,是这么回事吧?”

不少人停下了喝酒吃肉的动作。

一商人起身道:“不错,这晋王爷开始发家,就是从这朱云香坊开始做起来的!”

说罢,商人理了理衣襟,朝着众人拱手作揖,姿态谦卑,道:“小民是朱云香坊在江西的代理商之一,专门卖朱云香坊的货!每一个月,二十多家铺子能卖三千贯的货。”

众人纷纷高看了这个富商一眼,一个月三千多贯,那利润少说也是三四百贯了,这商人看起来穿着普通,面上也老实巴交的,没想到是个实实在在的富商啊。

书生这时候感叹道:“兴国商会以香坊发家,其余产业虽依靠当地百姓,但不免可以看出,商会自身的潜力无穷!并且和咱们中原以前走商赖以为生的方向不同,兴国商会的货物,可大多数是解决了民生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诸位可以想一下。”

“除了香坊的生意,如酒水、水泥、钢厂,这些东西,以前咱们中原有吗?没有吧?单拎一个酒水,那也是晋王在找到了洪暑这种稀世宝物之后发掘出来的产业,单一一个洪暑,这晋王就足以封为当代神农!”

“有了洪暑,北方土地如今大规模利用起来,百姓们有的吃,还能种植一些能够卖钱的农作物,简直可以称之为滔天之功!那水泥可以修路,大大增强的两地之间的联系,而那钢厂,诸位家里不可能没有大同钢厂生产的农具或者用具吧?若是没有,在下可以送他一把。”

众人纷纷哑然失笑。

这是实话啊。

谁家里没有钢厂生产的工具啊?

“书生,你特娘说了那么多,到底要说啥?”

有人不解的问道。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

对啊!

你这书生说了半天,到底要说啥?

书生正色道:“小生想说,在座各位都是行商走贩,今日相聚于此,可以说是缘分!眼看着当下朝廷放开了走商的制度,更有晋王这样的贤王给你们在前面开路,让你们有钱可挣,有利可图!更不用跟以前一样,背负‘狡诈’的名号。”

商人们纷纷有些动容起来。

他们的心里咯噔一下。

“但若是晋王因为纸钞一事坐蜡,那归根结底,还是你们这些行商走贩的过失!朝廷看不到走商的利,更看不到你们的改变,那这么好的环境,也就没必要继续下去了!锅得砸,大家的这碗饭,也吃不下去!”

这一句话,如响雷在众人心头落下。

一些目光长远的商人一下子就品出了其中的道理。

书生缓缓朝着门外走去,声音洪亮的道:“给兴国商会做生意,诸位行的不是昧良心的商!”

酒馆小二这时候回过神。

“诶,客人,您还没……。”

话音还未落地。

一个商人拍案而起:“这位先生的酒钱,某付!”

“先生之言醍醐灌顶,这场酒,就当我请小先生喝的!”

一时间,七八个商人抢着付钱。

……

书生的话,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商人们的任督二脉。

并且很快就传的越来越广。

诚如那书生所说,现如今环境这么好,而且挣的还是踏踏实实的钱,大家若是还不识趣,那等晋王倒了怎么办?难道回到以前那样,处处受到朝廷的管制,动不动就来个抄家?

沈万三的教训,足够让很多商人记忆犹新。

晋王,不能倒下!

这口锅,不能就这么砸了!

纸钞的政策,也必须在晋王手里发扬光大!

“都换了这么多天了,这银商行没短过一分钱,我看啊,这次朝廷是铁了心要推行纸钞了。”

“咱们也别为难晋王了,大不了也就是损失一笔钱,要是晋王不当权,咱们说不定还得出大血。”

“那依大家看,这事咋办?”

“还能咋办,拿钱币换纸钞啊,只要朝廷承认纸钞能用,咱们就用。”

“少换点吧,换个千八百的带着,也算是支持支持晋王的政策了。”

“那还等啥?走吧那就!”

ps:新书快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