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不萧瑟

哥哥回家了, 他出发时没有吵醒她。

缺席了哥哥的送别,但睡了个好觉。

补足了觉,起床整理被褥时, 林雪君在自己的枕头下发现了一叠钱, 是哥哥临走前塞给她的——她说自己不缺钱, 哥哥却还是将他带来的所有钞票都留给了她。

大猫手术后的第三天, 它已彻底恢复了吃喝, 虽然被关在家中只能吃着流质食物,但也算恢复得非常好了。

张大山虽不是个开朗的人, 但脸上的表情也肉眼可见地松快许多。

他的钱没有白花, 他的大猫活回来了。

搬家后的秦老汉虽然不能坐在家门口看大黑狗上蹿下跳追猫的日常节目,但带着大黑晨间门散步时,还能隔着张大山家窗户,欣赏穿着奇怪病号服的大猫悠闲地舔TG脚。

可以预想再过一个月, 大猫被剪掉的毛长长, 伤口恢复, 说不定又能出门乱窜。

十月的雪天, 或许又能看到大黑在雪地里跟大猫玩耍了——“你追我逃”“我挠你鼻子”的游戏,也很增进友谊的。

大猫养病期间门, 阿木古楞的木屋终于建好。

屋子虽然只是木造的, 但双层木墙和码得紧实的房顶木板都很防风保暖。wutu.org 螃蟹小说网

取出攒了许久的新毛毡子和厚皮子,他自己举着锤子、捏着钉子, 像造蒙古包一样在木屋外裹上一层羊毛毡子, 三角形的房顶则用厚皮子铺就,这样一来只要屋里炉灶火炕烧热乎,木屋就能暖到他睡觉都能睡出汗来。

50平的小木屋仅一间门房,厨房、卧室、餐厅、书房都凝练在这一个屋里了。

无论是从屋内看还是从屋外看, 这间门小木屋都成了驻地最独特的居所,阿木古楞很喜欢它,在建成入住的这天,他专门去山上猎了些野味回来请帮他建木屋的青年们吃肉。

亲自动笔帮他设计木屋、帮他打大梁的穆俊卿同志,则得到了他一整张黄羊皮的答谢。

穆俊卿收着礼物吃着肉时,忍不住赞叹阿木古楞年纪虽小,倒挺会过日子的。之前窝在小毡包里苦哈哈的,竟也慢慢攒了这么些羊毡子、羊皮子 。

同一天,第八生产队的销售员赶了个更大的马车过来,他不仅拉了半车苹果送给林雪君,还载了2麻袋土豆、2麻袋洋葱和许多大白菜等秋收蔬菜。

林雪君依照自己之前所承诺的将这些蔬菜全买了下来,检查好规整好后全部放进地窖,半车苹果则趁天冷都装麻袋放在了屋后水槽后面,留着每天吃一些,也给动物们切了喂一喂。

依照林雪君的建议,大队长派包小丽四处收购的大量土豆和白菜也依次被孟天霞和刘金柱运回驻地。

一车一车的土豆全码放在新挖的地窖里,比去年多买了一倍还多。

赵得胜站在地窖边,看着好几个地窖里满满当当的各种储备,幸福得像个仓鼠,一边嘿嘿笑,一边感叹今年冬天他们生产队的人肯定饿不着。

“等乌力吉他们从夏秋牧场回到冬驻地,看到咱们储备的这些吃的,肯定高兴。”额仁花也满意地掐腰站在地窖边,没有什么比看着满满当当的冬储食物更令雪原人安心的了。

林雪君来参加阿木古楞乔迁晚饭聚餐时,带了一盆洗好的大苹果,在开饭前,围坐着的年轻人们像林雪君的驼鹿一样,将苹果啃得咔嚓作响。

如果运输更好一些、如果有大棚,如果有冰箱和各种储存食物的先进方法就好了,那样他们这些生活在冰寒边疆的人,就能一年四季都吃到水果、蔬菜和各种食物了。

要是这个国家更发达,更富裕就好了。

林雪君简直恨不得当下的一切能插上翅膀,直接发展到40年后的程度。

送走来探亲的林雪松同志后,大队长就带着生产队里的会计员和几位贫农老代表上牧场去点牛点羊点马了。

可以出栏的牲畜全部出列,由贫农老代表和一位熟悉牲畜的牧民合作将牲畜赶往场部。

大队长跑遍第七生产队的牛场、羊场和马场,清点了所有出栏牲畜,依次全赶到场部后交由场部的专员清点登记。

大队长拿到钱,来年社员们的工资和生产物资等就都有着落了。

接下来,第七生产队出栏的小母牛会被分卖到过去母牛损失惨重的生产队做补栏。公牛和羊直接运往海拉尔的工厂等地,马匹则会运往全国——这时候的一匹耐力好的马,顶得上一台车、一辆机器,是非常重要的各行各业劳力好帮手。

“王大队长,你们生产队这牛羊长得真好啊,兽医站那边给你们送过来的牛羊马匹做检查,个顶个健康,一头不合格的都没有。”场部负责入库登记的干事从棚圈跑出来,一脸喜气洋洋地通知。

“那当然了,我们将牲畜赶出来前,都请林兽医检查过,要是还有出问题的,那肯定是赶过来的路上出了问题,或者在你们场部的棚圈里出了问题,肯定不是出栏前有问题。”王小磊哈哈笑着接过对方签字盖章的出栏登记表,拿着这个就可以去领工资了。

“今年就属你们生产队出栏量最高了,今年整挺好啊。”干事拍拍王小磊的肩膀。

“哈哈哈,我们生产队被分了个能干的知青,懂草原,懂兽医,牛羊生产都能活,疫苗打得及时,疫病寄生虫病防得好,日常有个不吃不拉的毛病啥的,立即就能给治了,牲畜没毛病,都活下来了,出栏量肯定高嘛,哈哈哈。”王小磊自打进了场部,笑容就没离开过他的脸。

一起做出栏登记的其他生产队队长,哪个不羡慕他,瞧见他带人赶过来的膘肥体壮的畜群不看得眼睛放红光啊。

过年一样,他面色红润,喜笑颜开,整个人像太阳一样散发着光和热,简直像年轻了10岁。

以前这季节,要是遇到灾年,出栏数量惨淡,他看见人都低头,不好意思跟人讲话。

这一次倒好,别管认识不认识的,通通热情招呼。

连场部棚圈门口拴着的干事们骑的马,都得到了王小磊的热情问候——他每次出入都笑着拍拍脖子摸摸马脸,马儿们的脖子都被他盘得油亮了。

“你们生产队是现在为止,今年出栏量最高的生产队。”干事看了看自己手里的表格,又道:“现在就剩第4、第9、第11、第18生产队还没把牛羊赶过来了。11生产队去年冬天牲畜了死了过半,第4、第9、第18生产队春天难产母牛数量很高,剩下这4个生产队应该也不会比你们高。”

嘶一声,干事抬头道:

“你们生产队今年可能会是出栏量第一的生产队啊,年前肯定能评优拿奖状,到时候奖励的草卷、奖金啥的都得送去你那儿啊。

“王大队长,今年可是亮了相了。”

“哈哈哈,真的吗?哈哈哈哈,我猜也得是我们第七生产队,哈哈,抽烟,抽烟。”王小磊笑得合不拢嘴,从兜里掏出之前林雪君买给他的大生产香烟,抖出一支送到干事手里。

他往日可不舍得抽这烟,这次来场部才专门带来的。

“大生产香烟,就是我们生产队的林兽医给我买的。

“哎,那孩子可好了,仁义,孝顺,把我当亲阿爸一样,赚了钱老给我买烟啊啥的。你说我哪用抽这种好烟嘛,平时对付对付抽老旱烟就挺好。

“非给我买,让她省着点钱,老不听话。

“嘿嘿……

“对了,她还以我为主体写过文章呢,就在场部广播站播,你听没听过?”

“林雪君同志嘛,听过啊,一心只为公,一点不为私,把知青们当自己亲生孩子一样照顾的王大队长嘛。”干事叼着王小磊递过来的烟,用力吸一口,细细品味了下烟味才舍得喷出。

“哈哈哈,哪有那么好,哈哈哈……”王小磊一边说一边摆手,谦虚那是假的,骄傲得恨不得原地起飞才是真的。

作别了清点出栏的干事,王小磊与自己生产队的贫农老代表和会计员汇合后一道往场部办公室走,路上逢人都要打招呼聊两句。

搞得全场部的人都知道‘第七大队今年是出栏量第一,第七生产队有个了不起的女知青现在是公社的兽医员,王大队长跟兽医员林雪君同志关系老铁了’。

连路过场部南飞的候鸟都听够了王大队长的牛皮,一改再休息一会儿的主意,急匆匆展翅飞逃。

王小磊带队在场部领完钱,偶遇陈社长时,连陈社长都忍不住笑言:

“听说你们生产队是今年出栏量第一的优秀生产队大队?”

面对社长,王小磊终于不好意思起来。

人家社长都没给他颁这个荣誉呢,他自己却已经吹得全世界都知道,这也太让人脸红了。

“拿了钱准备去买点啥啊?”陈社长笑着转开话题。

“去买两架打草机。”王小磊当即又笑起来,“我们今年就算出栏了这么多牛羊,剩下的母牛母羊和不到出栏月数的牲畜也还是非常多,得整两架打草机多打点草,不然不够吃。”

吹牛会成为一种习惯,他刚才还不好意思呢,话头一起,不由得又进入到炫耀自家生产队牲畜多的语境里了。

话说完了王小磊才反应过来自己又在炫耀了,眼神往边上一撇,不自在地摸起后脑勺。

“哈哈,行了,去买物资吧。”陈社长无奈地大笑,拍拍王小磊肩膀,转身往另一边的办公区走去。

秋风簌簌,王小磊的心情却一点都不萧条。

他抱着满满一大袋子的钱,快活得像个孩子。

……

林父林母家中,林雪松讲述了他在草原上遇到的关于妹妹的一切,听得林父林母一愣一愣:

“小梅这么受尊重?连你都借光成了座上宾?”

林爷爷家,林雪松将妹妹的事又讲一遍,听得林爷爷一愣一愣:

“小梅这么厉害?猫那么小一只都能做开腹手术?肠子里的病都能治?缝上肠子猫还能活……神乎其技!”

外公外婆家,林雪松将妹妹的故事讲到第三遍,听得外公外婆也一愣一愣:

“这么好?!全生产队的人都喜欢小梅?男知青和她的小徒弟每天帮她们倒脏水、铲牛粪?连生产队大队长都听她的话?生产队里最刻薄的人都对她客客气气的?哎呦,真跟司令一样,当兽医这么受重视啊……”

林雪松回京一周后,收到了《首都早报》小王送来的礼物——照片洗好了。

林父捏着儿子女儿在草原上凑在一起拍的合照,他上一封写给小梅的信才提及想要一张她的照片,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幸亏她还是新晋的作家,报社的编辑北上去采访她,才能拍到这么生动的,她在那边日常生活工作的照片啊。

小梅真的长大了,高挑了,晒黑了些,英气勃勃的,更俊了。

林母捏起另外两张照片:林雪君骑马和做手术时的照片,手指轻抚照片上女儿的面庞。如今的小梅一改在城里时倦懒模样,变得意气风发,神采飞扬了。

……真好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