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咱也是个读书人

也不怪真仙余家里人少见多怪,任谁家里才一岁,牙都还没长齐的孩子就会开口说话,自然觉得很是惊讶,当然也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只是他家里头一次遇到,他大哥到两岁多了才开始学说话。他这一开口,着实有些让家里人有些惊疑。

“中石,你说话了吗?”真仙余老娘将他翻过来看着真仙余死鱼般的眼神问道。

“让我看看,来叫一声爸!”真仙余老爹从老娘手里抱过他。

“妈!哇啊……”真仙余似乎是有些困了,叫了一声之后,身体本能的大闹起来。

“叫你不要抱他吧!”真仙余老娘将他走抱了回来。

“我儿天资聪慧,定有秀才之资!”他老爹高兴地说道。

真仙余也就是玉中石听到之后差点站起来喷他老爹一脸羊奶!这还好是个平凡世界的普通家庭,要不然自己还不得被骑着大鼎,从时光之河上游路过的某人弹洒家的小弟弟,想想都觉得渗人!

躺在老娘怀里听着家里其他人的聊天,他越发觉得自己要为以后多做考虑了,自己要怎样过这重活的第二世呐。

首先,可以确定这是一个古时封建社会,而且不是地球上的古代,因为头顶有四个月亮。自己可以用超前的知识来进行降维打击,同时一定要结交权贵,保全自己。然后,赚取大量的财富,再结交更厉害的权贵,保全自己。说白了就是要么考取功名,要么经商赚钱,作为一个现代有些知识储备的咸鱼,他决定:‘我全都要!’。考取个功名在他看来还算比较容易,这赚钱嘛,眼前能想到的就是烧玻璃,可是玻璃怎么烧的来着?

想到这里,他的大脑便不受控制的睡着了。

一个月后,真仙余像个小大人一样走在村里的土路上,只是他腰间被绑了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绑在后面正跟着的老爹腰间。

昨天他听说村子里有一间学堂,也是唯一一间学堂,是一个回乡替恩人守墓的秀才自己置办的。学堂费用倒是也不贵,十斤苞米即可在这里听读半年。他现在要去的就是这间位于村子靠边缘的学堂处。

不一会儿,真仙余就看到了一座由半高土墙和篱笆栅栏围起来的三间竹木搭建的茅草屋。茅屋周围全是碎石铺成石子小路。篱笆栅栏上遍布扭曲如蛇一般的青藤。

屋内一个年近四十,身材瘦削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三绺长须的中年儒生见到真仙余老爹到来,立即起身走了出来。

“玉老哥,有一阵不见了,您这是有什么事吗?”中年儒生问道,又看了看绑在绳子另一端的真仙余一眼,见其能自行走路,也是有些惊讶。

“沈老弟,这不是我家玉中石嘛,这个月刚学会走路说话,就闹着要到学堂来。中石,过来,见过先生。”真仙余老爹说着将他叫了过来。

“小子玉中石,见过先生”真仙余学着大人的样子作了个揖。

“不错,玉老哥,那就让他在这里听坐一段时间吧。”沈姓儒生说道。

真仙余老爹从背后腰间解下一个布口袋,将其交道沈儒生手中说道:

“先生也别客气,按规矩来就是了。”

沈儒生点点头,便安排真仙余进入左侧一间茅屋入坐了。

屋里冷冷清清算上他一共七个人,看其样貌均都不超过十岁。而隔壁的另一间茅屋里,真仙余隐约看到也是只有七八人左右,年龄都在十岁以上,里边传来细小的读书声。

沈儒生将他安排在后面的一个木沓坐下说道:

“其余人继续认字识意,迷惑之处直接问询他人或者我都可。”

“玉中石,你今年多大了?”沈儒生向真仙余问道。

“回先生的话,一岁又一个月。”真仙余回道。

“你才一岁,为何要到学堂来?”沈儒生问道。

“为了读书认字。”真仙余说道。

“为何要读书认字?”沈儒生问道。

“我常听村里老人说故事里出现的读书人,武林人士,或许我也可以成为一个读书人,行诸子百家之道。”真仙余找了个符合自身也符合这个沈儒生的答案说了出来。他总不能说,读书是为了考功名当官吧,那也太功利了也不符合玉中石在这个年龄所了解的世界观。

“好,我这有一本《池国通字》,我先从常用的百字教你认识。”沈儒生拿出一本纸质黄皮书打开来。

真仙余来着书中的文字,这些文字更像是他前世的小篆,笔画繁琐。

时间一晃到了正午,太阳高挂。

学堂左侧茅

(本章未完,请翻页)

屋中,真仙余正对着沈儒生将那百字随机指认。在沈儒生看来真仙余只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就已经将百字全部熟记于心,真是个聪慧之人。

中午真仙余老爹过来把他背回家吃饭时,向沈儒生说道:

“先生,我家小儿没给惹麻烦吧!”

“玉老哥,玉中石天资聪颖,仅用了一中午的时间便熟记百字,真真是个读书的料子。”沈儒生欢喜的对着老爹说道。

“那就多呈先生吉言!”真仙余老爹说完也是满心骄傲地便背着他回家吃午饭去了。

在吃饭的过程中,真仙余老爹就将沈儒生最后说的夸他的话讲给了他老娘和他大哥听,他大哥听完似乎是有些不服的说道:

“男人就要有这一膀子肌肉,以后我看还是让他跟我一起开家打铁铺吧。”

“你瞎说什么呐,爹,娘,你看之前我就说过,中石该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能听懂咱们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对吧中石?”真仙余大嫂杨程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笑着对他问道。

真仙余眼神泛起死鱼般的幽光回答道:

“是啊,所以以后别让我穿开裆裤了。”

两个月后,真仙余正坐在沈儒生自己的房间里翻看着一本名为《列国游记》的书,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不仅学会了《池国通字》上全部的字词释意,还学了其他两种常用通行文字,这期间他也终于了解到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真仙余所在是一个很小的国家,池国,村子位于仅有的两个郡中恩郡五丘县边缘,一个以农田为主的小村庄。池国三面靠海,唯一一面通向内陆的地域紧挨着的乃是天下第一大国吴国,而池国乃是吴国的一个附属小国,而且池国国君同吴国皇室同根同姓。他从书中了解到,池国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隶属官员大都是吴国分派的,这也很好理解,与其说池国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吴国的一个州。

池国每年的科举与吴国乃是一同进行的,这倒是少了他想要跑去吴国参加科举的麻烦。而且池国地小没有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乱清扰,很是适合躺平养老。

现在是四月,每年科举的童生考试开始于七月,先要去县里报备,有着沈先生的担保进入考场也不是什么难事,也许今年咱就可以搞个秀才头衔戴戴,不过这毛笔字着实有些难为自己了。真仙余如此想道。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