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小孩子不能随便饿”

被林如海抱着,贾瑚有了安全感,一双眼睛包着泪,委屈的点头。

伸出小手摸摸自己脑袋:“瑚哥儿。痛”

崔氏连忙上前,要去抱儿子,但是儿子似乎没有从林如海膝上下来的意思。

贾母见林如海比贾赦这个当爹的还有耐心,也比贾政那个当叔父的更关心贾瑚,一时间心里不是滋味。

自己那俩儿子,怎么就不如女婿贴心呢!

贾母也道:“正是这几日不太安生,饿一饿就好了。”

林如海在荣国府当鬼的时候,就知道贾家有这个风俗,不管什么病症,总是要饿一饿,好像这样就可以把病治好。

黛玉病中食欲不振,再有饿一饿的风俗,更是顺理成章不吃饭。

贾瑚这个小身板,若是这么病几回,再饿几回,怎能经得住折腾。

林如海又问贾瑚病症:“莫不是积食了?”

崔氏不好意思道:“不是积食,就是有些烧热。”

林如海把孩子颠了颠,接过嬷嬷递过来的帕子,给贾瑚擦脸,一切都做得十分顺手,似乎他天然会带孩子一样。

林如海郑重其事道:

“既不是积食,何必饿他?大人少吹一餐都觉得虚弱,更何况孩子。我幼时身子也三灾八难,如今也看过几本医书,断然没有这样饿的道理,比起人参肉桂,饮食才最能养元气。病中不宜大补,也不能大亏。

若是烧热,弄些燕窝、银耳、或是蛋羹之类容易克化的,总要让孩子吃点。”

贾瑚这几日病中吃药,身子本就难受,今日起来还不能吃东西,只让他吃两三勺粥,可不是饿的头上发昏,心里发慌哭得停不下来。

林如海说的头头是道,配上那张脸,更有说服力。

贾母一叠声赶紧安排:“你说的有理,还不快去让厨房预备,瑚哥儿母亲也不必在跟前了,先带瑚哥儿去吃饭吃药。”

崔氏见贾母发话放人,千恩万谢的领着瑚哥儿去了。

等人走后,贾母不由背过身去,责备大儿子几句:“瞧瞧,还是你儿子,都没当姑父有耐心!”

贾赦垂着头受教挨批。

贾母叮嘱他带林如海出去听戏,不许灌林如海酒。现下谁都不知会试成绩,林家姑爷后面还要温书。

等人都走了,东府那边的几个媳妇才过来。

进来荣禧堂就见贾母和贾敏坐在一张塌上,看着女儿笑:“我家姑娘啊!是有大福气的!”

单看林如海对贾瑚的态度,旁的不说,肯定是个良善人。

虽说贾赦和贾政都是自家儿子,贾母公正评价,在对小辈和长辈方面,这二人和林如海是半点不能比的。

至于将来对妻子如何,见微知著,闺女贾敏必定不会受委屈。

可不是有大福气。

东府那边的两个奶奶进来,给贾母请过安,一大早的贾母不想去听戏让她们都坐下来说话。

东府大奶奶笑道:“大爷今日恼得很,只恨身子不成器,让我专门来服侍您,给他请罪呢!等他身子好了,我们那边也要摆一桌戏,老太太千万要给他面子!”

贾母仍是乐呵呵的:“刚刚我就打发人去说,只要他好了,什么都成。”

东府大奶奶又打量了一下贾敏:“今日伺候你大哥哥吃药,来晚了,没瞧见林家姑爷,下回请他往东府去,妹妹也要来。”

贾敏害羞的往母亲身后藏。

贾母笑道:“你们莫要打趣,一会儿恼了,我可哄不回来。”

过了午去,东府的两个奶奶和贾敏陪着贾母抹了几圈叶子牌,又有人进来禀报今日林如海点了哪几部戏。

贾母歇过午觉起来,大儿媳已经过来荣禧堂应候着,服侍老太太漱口。

崔氏道:“哥儿喝了小半碗燕窝粥,又吃一回药,现在不烧了,我让乳母和小丫鬟照管着,您莫要挂念。”

贾母点头:“知道了,今日和明日还有不少事料理,明日不用到我这边。”

今日听戏,明日收捡各样东西,肯定不得闲,贾母也不在折腾儿媳往自己这边请安。

崔氏笑着给贾母戴上抹额:“还是老太太疼我。”

这时王夫人也过来了,见贾母已经收拾好,自己反而找不到事情做。

崔氏又问贾母要不要听戏,贾母不想去外面,看武戏咚咚锵锵的脑袋疼。

贾母如是道:“让你们大爷把唱戏的小旦招来,再拿几个清秀的戏本子,再有个吹笙管的一起进来,唱给我们娘儿几个听。”

不多时,唱戏的两个旦角和一个吹箫管的婆子被两个衣衫讲究的媳妇领进来。

贾母让人把自己最近常摆的那一个百工绣牡丹屏风移动过来,贾敏叫人搬来几盆刚刚开的花草,在屋内置了一个景,要几人就在荣禧堂内唱。

崔氏把戏折子捧上去:“难得今日屋里的屏风上有牡丹,母亲不如点一个《牡丹亭》?”

贾母笑着说好,翻开折子来看,“本想点《拾画》,却没人扮书生,就点这出吧!”

崔氏看去,贾母还是点了《游园惊梦》一出。

奶奶们坐定,吹箫管的媳妇自去那屏风后躲着,两人一个扮演正旦杜丽娘,一个唱贴旦丫鬟春香,咿咿呀呀唱起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贾敏和嫂子崔氏坐在一桌,崔氏也是个饱读诗书的,少不得两人会评上几句。

贾敏手里拈着一半桃酥,放下茶盏:“这出戏,我喜欢的还是这段[皂罗袍],唱的好,词也雅。”

崔氏抿嘴笑她:“我还以为你现在应该想的是那一句……”

当嫂子的崔氏刚想打趣,忽而想到那一句本是《寻梦》一折的句子,贾敏这般未出阁的姑娘平日里不能看,只得转了脸色,讪讪笑道:“我还以为你会喜欢,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句。”

贾敏又道:“这一句也是好的,杜丽娘本是如花美眷,闺中自怜,就像姹紫嫣红,却无人赏一般。”

“我们妹妹眼看着就是旁人的如花美眷,今后再听戏,可就无人与我闲话了!”崔氏摇头无奈。

老二家那个平时不太说话,早就听说闺房里不怎么读书,就如今日也是和东府那边的人坐在一处,兴许是前机会,她们三个一桌,贾敏和崔氏说话,王夫人插不上话,渐渐也就避着她们。

贾敏挽着她的胳膊笑道:“嫂嫂若是担心无人说话,什么时候添个侄女,你教她读书写字,下回看戏不就有人说话了?”

崔氏在她脑门上弹一下,“就你主意多,现下瑚哥身子不好,我从养下瑚哥也不太好,前儿还想着给你哥哥屋里放个人呢!”

听到这话,原本还挺开心的贾敏忽而没兴致了,坐起身,也不挽着崔氏的手:“嫂子看上谁自己去和母亲说,莫要让我去当传信的青鸟。”

崔氏又道:“自然要看你哥哥看上谁,这些事也不是我说了算,前儿母亲还念叨,你那几个陪嫁丫鬟,若是太柔顺的,怕今后你到林家帮不上忙,若是太有主意,又怕生出别的心思。”

崔氏现在家中大权在握,贾母也向着她,已是无所谓贾赦看上谁,只要那位大爷少找点麻烦,贾瑚身子康健,崔氏就阿弥陀佛。

唱完一折子,贾母又点了一出《赏花时》,应着春日的时候正好,余下东府奶奶也点两出,外面厨房的人进来摆饭。

等天黑的时候,外面人来说林如海已经回去,贾赦听贾母的话,没叫林如海喝酒,只是找了族里的读书人做陪。

过去十来日,东府贾敬病逝康复,也摆酒请戏班子,给林如海下帖子。

很是不巧,林如海应了鹿白书院几个儒生的约,只能送份礼,向贾敬致歉。

贾赦听说林如海不能来,还不高兴了一早上。

林如海坐着马车慢悠悠在街上晃荡,常吉却不太懂自家大爷的这番操作。

前儿一直叫人注意打探宁国府那边贾敬的消息,那边才传出贾敬康复想请客的消息,这边林如海还马上接了好几个帖子 ,把进来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他不懂 ,真的不懂,照理说宁国府和荣国府原先就是一家,那位敬大爷本身还袭爵,怎么看也比不知哪儿冒出来的书生举人更有身份。

林如海用扇子敲敲常吉的后脑勺:

“你不懂,所谓得寸进尺,上回我去,不吃酒只喝茶看戏,这回那边可不会这么轻易放过我,忘了我平日怎么嘱咐的?林家和荣国府有姻亲,但和宁国府,没什么相干。”

荣国府有贾母坐镇,宁国府现在虽然没贾珍管事的时候乱,但上面没有长辈,林如海前世又不是没见过贾敬、贾赦一群人喝酒取乐的样子。

这回就不去凑热闹了,有些交情,对于摆烂的人来说,不需要。

三月初十,会试放榜,这回的主考官似乎对今年的会员十分满意,逢人就要夸,也不知怎的就流传出来。

榜单出来没多久,就有人榜下议论:“姑苏的林如海,真是少年英才!听说评卷的七位大臣中,只有一人对取他会元有异议,还是几年来大人们意见最统一的一次。”

又有人问:“这林如海,可是先前说来考试,又来看娘子那个孩子?”

旁边马上有好事者给众人解释:“林会元说的时候,我就在场,他是看未婚妻的……这回,也称心如意了!”

“哟,不知是哪家的姑娘,这样的好福气啊!”

黄尚书见林如海竟是得中会元,还是他亲自力推向上呈报的名次,那心里酸溜溜不是滋味,总有一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悲愤之感。

就差一点,就差一点,林如海就是他的女婿!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黄尚书那边吞了苦果,荣国府这头倒是开得花团锦簇。

赖大家一溜烟从正门跑进荣禧堂,噗通一声不管不顾就在青石地上跪下,声音发颤:“老太太!姑娘!大喜!大喜啊!”

贾母早就坐不住,两个媳妇和女儿,还有一干丫鬟婆子簇拥着等在屋檐下。

嬷嬷们赶紧把贾母也扶住。

贾母也是声音发抖,难以置信:“我们家林姑爷,中的是会元!会元?当真是会元!”

一连问了两两遍,赖大家的点头:“老太太,千真万确!”

贾母又赶紧问:“林家姑爷去看榜了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