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李家旧事

姜青菱忍不住笑了,撸了一把他的头,“你好大的口气啊。谢谢小石头,不过别担心,没有人欺负我,只是明天要去上工。”

说着,她叹了一口气,有些羡慕地说:“还是做小孩好,你们就不用上工,明天你们在树荫底下待着就好了。”

她现在身处北方,夏天虽然热,却不是南方那种闷热,只要不在太阳底下,就会比较阴凉。

而这次上工又不像春耕秋收那样,连小孩也要上,所以小石头和小鲤鱼是躲过去了。

不过小石头却说:“妈妈,我帮你一起干活。”

小鲤鱼也赶紧跟上,“我也帮妈妈!”她连要做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哥哥可以,她当然也可以。

姜青菱很欣慰,想她从十九岁一跃成了二十三岁,无痛当妈就算了,还能这么早就享受到孩子的孝心,感觉还真是不赖。

“好,谢谢小石头和小鲤鱼,那我现在给你们安排一下明天的任务。你们俩明天好好待在树荫底下,不要乱跑,小石头看好妹妹,我有需要随时呼唤你们,能做到吗?”

“能!”

“我也能!”

两个小豆丁都立正站直,大声地应道。

第二天,村里处处是忙碌的景象,大家都拿着工具三五成群地去上工。干的不是什么费力气的活儿,很多人家依旧一天就吃两顿,姜青菱当然不是其中一员,她如临大敌,一早就吃了干饭,就怕今天没力气干活。

然后又用家里的军用水壶灌了满满的糖盐水,和供销社买回来的饼干,玉米糕一起装到篮子里,给小石头提着。

虽然姜青菱在末世的时候很能吃苦耐劳,不过现在生命安全有了保障,就开始注重舒适度了。

最后给自己和两个孩子戴上草帽,准备满满地往地里去了。

他们家的草帽是周玉莲以前编的,她手很巧,闲的时候给家里编了不少东西,这草帽就是其中一样,姜青菱见多识广的现代人,第一次看到的时候都觉得编的很好看,有点小清新风格,他们三个戴出去,自然是回头率很高。

其实以前姜青菱也会戴,不过一个人戴倒没有什么惹眼的,顶多有些人心里暗暗吐槽她讲究。而今天,他们三个长得好看又有些相似的戴上一样的帽子,就很惹人注目了。

大部分还是善意的目光,毕竟一个村子,大多数还是正常人的,不过每个村都有几个极品的,几个碎嘴子的,几个见不得人好的。

这不,一个不太熟悉的妇女经过姜青菱身边,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尖着声音说:“哟,小姜老师不愧是文化人,下个田还戴帽子呢,真会享受啊,比不得,我们这种粗人真是比不得。”

姜青菱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这段话可真是恶意满满。

对付这种人,就是要茶一点,“这位嫂子说笑呢,我算什么文化人,村里谁不知道我家八辈子贫农。我是戴着帽子,可您也不能往我头上扣帽子呀,您只是随口说句话,要是让人怀疑我,那我们家可就过不下去了!我们家可就只有我一个大人,两个孩子还小呢。我这戴草帽还不是怕有个万一中暑了,家里可没人帮衬,总不能让两个孩子照顾我吧。当然,我知道您不是故意的,可别人不一定知道啊,你说是吧?”

呃,好像茶艺不精,怼得有点直接了,不过看这个嫂子的脸色,倒是效果不错。

这主要是因为过去姜青菱的老实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大家都不知道,她现在居然变得这么牙尖嘴利。

姜青菱没管她,带着两个崽崽径直走了。

不过她上个工却没这么简单,就跟过九九八十一难取经似的,刚刚那嫂子只是个小喽啰,姜青菱还没到田里呢,又碰上了一个人,这回能算个大boss——

正是李老太。

说起李老太,其实她想找姜青菱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她三个儿子铩羽而归的时候,她就想亲自出马了。她那三个儿子还是差了点,连个年轻小媳妇都对付不了。

认真论起来,李老太现在的生活也不太好过。她自从儿子们分家后是跟着大儿子过,虽然她以前把李大伯教得很听话,可是却抵不过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的枕头风,她那大儿媳妇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加上李大伯骨子里也是自私的,因此对李老太已经渐渐不那么尊重了,李老太感觉到了,所以她迫不及待想要展现她的价值。

不过她还是有些许谋略的,从李家叔伯失败的经历里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李成洲刚牺牲,不止大队,连县里对于姜青菱这个烈士遗孀都是比较优待的,他们如果现在不依不饶要好处,恐怕大队干部们都会帮着那个小蹄子。

所以李老太原本是打算先安分一段时间,等李成洲牺牲的事过去了,干部们照顾的心冷了一些,她再想办法,更有成功的机会。

她想得很好,可是没几天,就听说姜青菱把抚恤金都存银行去了——正是张大娘中午回村短短时候宣扬出去的。

李老太这么一听说,可不就急了。她其实不太懂钱存银行的操作,毕竟她也没有过什么大笔的钱,家里的钱一向是藏在家里才觉得安心。不过她曾经听说,这钱存在银行里,就不那么好往外拿了,所以李老太就觉得姜青菱是个败家的,钱不好好放家里,存银行要是拿不出来怎么办,在她心里这笔钱可是有他们的一份。

一着急,也顾不上什么谋略了。当天听说完那个消息她就去堵姜青菱了,结果没成想姜青菱居然拖拖拉拉在镇上待到大下午才回来。她可是顶着大太阳在路边等了好几个小时!

硬生生晒了那么久啊,她都有点头晕眼花了,就放松了一小会儿,偏偏错过了姜青菱。差了几步被关在门外,心里的愤怒实在是难以言喻,没有收获回家还要面对大儿媳的摔摔打打和脸色,气得李老太和大儿媳撕了一场,又被大儿子埋怨一顿,偷偷抹了半夜的眼泪。

李老太也是个越挫越勇的人,知道今天全村上工,她一大早就等在人多的路口,特地来堵姜青菱。

这不,姜青菱刚拐过路口,面前就蹿出个老太太,那动作迅速的,一看身体就很不错。再一看,好嘛,阴魂不散的老太婆,可不是身体好吗,熬死了老伴李老头,三儿媳周玉莲,孙子李成洲,这个心肠歹毒的李老太愣是长命得很。

作为这半边村子上工的必经之路,人当然是不会少的,村民们见有热闹看,都停下脚步围观。

姜青菱站在原地不说话,冷眼看着李老太表演。只见李老太指尖指着姜青菱的鼻子,说话的唾沫都要喷到她脸上了,“你个小贱人!小蹄子!把着我们李家的钱不交出来,心肠真是坏啊!”

姜青菱嫌弃地退了一步,走出她的喷射范围,冷漠道:“论起心肠坏,谁能比得过您啊?”

围观的本村村民基本都是知道底细的,听到这话忍不住点头表示赞同。有嫁进来不久的新媳妇不太懂,问旁边的人:“这话怎么说?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吗?快说说!”

正在前排津津有味看热闹的张大娘一听,居然还有人不知道这段往事,是她的失职啊!急忙挤开那新媳妇周围的人,凑过去科普:“你消息不灵通可是要吃亏的,这老李家的就不是个人,你平日里也要小心点。我跟你说,她三儿子,也就是小姜的公公,他的死就和她有关……”

还有其他不知道这件事的人听了一耳朵,发现如此劲爆,也都围过去,有了舞台,张大娘讲得更是眉飞色舞。

这件事要从十几年前说起,那两年他们这里有旱灾,地里收成极差,别说粮食了,连草根树皮都开始有人抢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里都吃不饱了,更别提分家时谈好的养老粮食。

而当初李老三分家时,李老太和李老头提出的条件很高,那么多粮食哪里拿得出来,李老三就和李老太商量,想着那年先给一部分,剩下的以后有收成了再补。

这其实已经非常孝顺了,在这种灾年,多少人家根本顾不上养老粮,干脆都不给了,而且李老太和李老头本来也才五十多岁,在农村还是劳动力,都不用儿子交养老粮,他们本身已经是占便宜了,在这种时候给儿子一条生路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李老太偏偏就是不同意,一定要李老三把粮食交给她,不给就一哭二闹三上吊,李老三因为当初的约定自觉理亏,只留了一点保命的粮食,其他都被李老太搜刮去了。

保命就真的只是保命,差一点就要活不下去的那种,李老三觉得这样不行,就决定上山看看。他们坪山村毗邻一片连绵的大山,山脚下和比较近的地方连草根都被薅得一干二净,往深处走点还可能有收获,李老三就走得比较远。

可是他已经接连几天没吃多少东西了,早已头晕腿软,又走了这么久,一个不小心踩空了,人从山上摔了下去。他那时头撞到石头上,当场就流了一地的血,也是正好,山坡下有其他人也在找吃的,一见发生这种事,马不停蹄将他抬下山,才让他见了妻儿最后一面,没熬过当天便撒手人寰。

李老三会发生这种事,李老太虽然不是直接原因,也和她脱不了干系。

毕竟如果不是她把李老三家的粮食要走,李老三就不会上山,退一步说,如果她多留一些,李老三吃多一点,也许就算上山了也不会腿软发生意外。

正常人遇到这种事,总该是有些愧疚的,可李老太当然不是正常人,她完全不觉得自己有错,老李家还趁此机会想抢占李老三家的房子。

是的,早在十几年前他们就盯上了这几间房子。

那时他们比现在要理直气壮多了,毕竟是嫡亲的爹娘和兄弟。是以往一向温柔的周玉莲拿着菜刀要和他们拼命,才把他们赶出家门。

然后周玉莲就在村里人面前,把这件事公之于众。

本来李老太做的事,还有李老三上山的原因,大家并不是很清楚的,关起门的事别人哪里知道,就算周围邻居当时知道李老太来家里闹,也不会把这件事和李老三发生意外的事联系在一起。所以周玉莲泣不成声地把事情一说,可以说是震惊全村了。

要说起来,村里当父母的不可能都一碗水端平,不少人家也有偏心的,可是偏心到李老太这种程度的真是没几个,再说了,再偏心也该给儿子一条生路吧,这害死了儿子还马不停蹄抢夺房子,真是恶毒到一个境地了。

后来还有老李家的邻居隐隐绰绰地传出来,老李家其实过得根本就不差,他们家孙辈经常炫耀吃了什么,

从那时起,李老太的恶毒之名就传出去了,连她大女儿都因为这件事和老李家彻底断亲了,毕竟她大女儿和这个一手带大的三弟关系最好了,得知三弟出意外的时候,她哭得差点晕过去。她也不给老李家留面子,在李老三的葬礼上直说了她给娘家补贴过粮食,老李家根本就不差她三弟家这点粮救命。

亲女儿的话一出,李老太的名声可以说是更上一层楼了。那几年人人都恨不得绕着她家走,也就是时间久了,才让她有机会重新出来蹦跶。

随着这段往事的叙述,不知道这事的人听了个新鲜,知道这事有些淡忘的人也重新复习了一遍,周围人看李老太的眼神越来越嫌弃,虽然农村人生活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小心思,但还真是没见过这样的,大多数人还是有正义感的,对于这种恶毒的老太太,大家当然不会有好脸色。

李老太当然听到了有人在拿那些陈年烂谷子的事说事儿,她在心里骂了张大娘一顿,却没有去和她对喷,因为她的精力全放在了姜青菱身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