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南土联盟之势

曹操结束宴会后,策马返回邺城。他心中有太多的疑惑,得不到解答。

去岁,袁尚、袁熙如丧家之犬逃入乌桓,诸将都劝说曹操,不要轻易起兵攻打柳城。

一直保持缄默的大将张辽,都毅然站出来道:

“许都,是天子所在。曹公北征柳城甚远,足足千里之遥,若刘备趁机攻打许都,占据它而号令四方,您大势将去!”

曹操心神动摇,觉得张辽说的非常有道理。

他正踌躇不前,是郭嘉站出来安抚,见解非同凡响:

“曹公尽管远征,就算将许都的兵马抽调干净,刘备也不可能攻打许都。会有人站出来阻挡刘备,这人便是荆州牧刘表。”

郭嘉的战略观点,总是一针见血,令曹操豁然开朗。

后来曹操轻装简从,只调遣少量兵马奇袭柳城,就把蹋顿给灭了。

刘备侵扰南阳一段时间,无功而返。

所以曹操对刘表,有着极为深刻的认知。

“平世三公才,乱世一书生。”

曹操也做出重要的战略判断:

“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

一句“自守之贼”,概括了刘表的一生。

曹操和郭嘉共同的战略判断,不可能出现差错,甚至产生了不可思议的逆转。

荆州,一定发生了什么重要的变故,而这是曹操完全不知情的。

他要统一天下,结束汉室,开创新的帝国纪元。

任何障碍,都必须扫除。

曹操回到司空府,召开重要军议。

荀彧、贾诩、荀攸等人,齐齐出席。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等对荆州的认知,还停留在一年以前,现在时局不同了!”

曹操强调了后面三个字,拳头重重地砸在长案上砰砰响。

他略一扬起袖袍,荀攸立即会意,接管了会场的节奏。

“据荆楚传来的可靠情报,刘表将荆南四郡的兵力,共计五万精锐,调遣到了襄阳一带。他凭借老朽之躯,登临襄阳南城门,向数万将士宣告,荆州绝不投降,要和朝廷一决胜负。”

“荆州向来富庶,加上民心归附。荆州牧刘表能调遣的兵马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万众。一向受刘表忌惮的逆贼刘备,如今也得到了重用,刘表增强了新野小城的防御,守军数量第一次突破万人。”

“荆州船匠大造艨艟、斗舰,文聘、张允积极地训练舟师。荆州水师轴轳千里,横断汉水。荆州百姓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誓死守护襄阳。”

情报上写的是“誓死守护汉室”,荀攸觉得不妥,直接给改了。

反贼守护汉室,许都的汉天子刘协算什么?

曹操现在都还只是司空,牢牢掌控着大义的名分,讨伐不臣。

虽然有臣子筹谋恢复“丞相制”,被曹操以功绩不显的理由婉拒了。

荆州的连锁反应,给曹操一统天下的大愿,制造了深刻的危机感。

在场众人的呼吸,也都跟着变得急促,血液加速流淌。

荆州果然大不同了!

荀攸停顿了一下,给群臣留下思索的时间,接着汇报道:

“不仅如此,荆州牧刘表还派出使者,向益州牧刘璋和江东孙权示好,表达出共同结盟抗衡朝廷的志愿。”

众人脑袋嗡地一下,差一点成为浆糊。

荆州和益州的关系,堪称如同水火。

当年刘焉在益州,势力膨胀比较严重,出入都是帝辇。

刘表看不下去了,向朝廷狠狠地告了刘焉一状。

那时候刘焉的三个儿子,都在京城当人质。朝廷便派遣刘璋去质问父亲,结果刘焉什么都不解释,只把儿子扣下留在成都。

后来刘焉的长子刘范和马腾密谋被诛,其弟刘诞也没能逃脱,刘璋一下子成为益州的继承人,心里难免对刘表有芥蒂。

还有一次则是益州爆发大规模的起义,最终被刘璋平定了,残党逃到了荆州,为刘表所接纳,其中就有甘宁。

刘表屡次三番给益州找事,刘璋自然怀恨在心,关系不可能融洽起来。

江东更不必说了,孙策、孙权兄弟,没事干就攻打黄祖,恨不得将黄祖、刘表生吞活剥。

即使几家关系恶劣至此,刘表还是派出使者,可想而知他匡扶汉室的决心有多大。

要是南土联盟形成,曹操未必能在有生之年,平定天下。

曹操平袁以来,最大的危机逐渐酝酿形成,而他对此一无所知。

他怎么可能安心!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