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冠礼

四川内江:

冠礼是华夏族的传统礼仪,源于周代,男子加冠,女子及笄礼,加冠后才被氏族接纳为成年人,可以婚嫁。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在民间常常提前到十五至十九岁。”冠”字分三部分,“冖”,意思是布帛,元,首也,寸,尺寸,一黍为分,十分为寸,意为万事万物皆有法度可依。合起来就是以布帛蒙首,加冠后要遵礼收法,行事规章,这也是对成年人的要求。

《礼记》:“冠者礼之始也。”,华夏族重礼,冠礼是无知孩童步入社会之始,从此就要负担起家族的责任。赵胥北深知此时人们对礼仪的看重,按照习俗,要提前三日沐浴,斋戒。

内江距离资县不足六十里,赵胥北提前一日启程。内江县城建于洪武四年,位于沱江下游,临河而建,墙高三十六丈。内江只是小县,人口不超过五万人,却不可轻视,累计考中进士一百一十九人,举人三百二十多人,出仕总督,巡抚以上官员,就有二十三人。赵胥北曾祖赵贞吉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掌都察院事、太子太保,内江籍官员皆以其师。赵家也成为内江最大的豪绅。huye.org 红尘小说网

古人以东方为贵,婚嫁中举等大事皆走东城门,赵家平辈的兄长早早在城门等候,如今赵胥北是九品官,官职虽小,却是一颗新星,况且他只有十七岁,还有大把机会,故老安人传信回来,家族极为重视,族长四叔祖爷将亲自主持加冠典礼。

曾祖赵贞吉兄弟四人,三人皆已去世,只有幼弟赵复吉尚健在,为辈分最高之人,自然为赵家族长,他今年已经九十高龄了,围绕族长之位各房明争暗斗。赵贞吉有子三人,二子在其二十岁上下溺死在沱江,如今二房仅有赵胥超一人。

赵贞吉长子赵鼎柱官至蜀王府左长史,其去世后由二子赵祖实袭职入了蜀王府,长子赵祖荫袭了赵贞吉荫为中书舍人,官至云南寻甸军民府知府,**赵薇,现居资县。赵贞吉三子赵景柱就是赵胥北的祖父,育有五子,三子四子幼年夭折,长子赵祖藤有一子一女,子赵胥新,二子赵祖树生有子女四人,只有两个二子活到成年,分别是赵胥立和赵胥鹏,幼子赵祖平只有赵胥北这一个独子,当年祖父赵景柱去世时,长子争产,赵祖平一怒之下离开内江,迁往罗泉。

“来了!”赵胥鹏出城一里相迎,他长赵胥北两岁,两人自**好,极目远眺就见官道上一队人马浩浩荡荡而来。赵胥北,吴成,郑远,刘赣皆骑马,威风凛凛的,二十个护卫随行,快到内江时全部批甲而行,按陆傻的话讲,就是要显摆一下。

“三哥,有劳三哥大驾.”赵胥北翻身下马行礼。天才一秒钟就记住:(

“你我兄弟还来这套虚的,”赵胥鹏看看后面的铁甲护卫说道:“四弟你好大的威风呀。”

“不说这些,走,走,我都渴死了。”赵胥北拍了拍赵胥鹏,“来,三哥,上我这马试试。”说着把他托上马,拍了下马屁股,那马向前狂奔起来。赵胥鹏头次骑马,死死抱住马头大呼:“多大了,还这么孟浪,快让我下来。”

翌日早,赵家祠堂中门大开,观礼宾客依次而入。祠堂早已打扫过,正堂中央北端正中摆香案一张,上有四牲贡品,中有香炉一盏。香案前有一洗盆,旁有三个侍者,分别端着缁布冠,皮牟,爵冠。香案右侧为主人席,坐着赵家各房的长辈。左侧为宾客席,主宾座上坐着的赫然是内江知县缪沅缪大人。香案上方挂着赵贞吉父亲画像,赵家是书香门第,在画像上方还挂着一张孔子像。

古代以五服为一族,出五服者另立祠堂。五服内最长者,现任族长赵复吉亲自主礼,老族长已是鲐背之年了,可见其对赵胥北的看重。宾主到齐,赵复吉在旁人扶持下站立起来,对着宾客席一揖,说道:“感谢县尊大人证冠,感谢诸位赞礼。”来宾同样起身行揖礼答礼,主人归位。

赞礼者唱道:“三加开始,请将冠者出。”奏乐,赵胥北踏着乐声缓缓而入,先向宾客行礼,再向长者行礼,然后燃香插于香炉内,对着祖先和孔子像三扣三拜,正襟跪坐。

赵复吉起身向冠礼嘉宾致答谢礼,然后说道:“男子成年赐字加冠,今有赵家儿赵胥北成年加冠,以告列祖列宗.”说罢对祖先牌位行礼.

这时赞礼者唱道:“初加冠.”侍者端呈舆洗至主宾前,主宾内江知县缪沅净手,然后从执事手中取过缁布冠,右手持冠的后端,左手持冠的前端,口中念祝辞说道:“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祝辞出自《仪礼·士冠礼》为后世举行冠礼的依据,缁布冠实际上是一块黑布,祭祀时用白布缠头,婚礼用红布,其他仪式用黑布.带上缁布冠意为冠者已经具备衣食之能,不在依靠父母,同时缁布冠也是三冠中最简之冠,同时意在告诫冠者不要忘记祖先创业之艰辛.加冠后赵胥北对缪知县行拜礼,宾揖礼.

行礼毕,赵胥北倒着退出,转偏殿换直裾深衣,这种在仪式上穿着的正衣,下摆部分裁成垂直,以区别于曲裾。赞者唱道:“二加冠,冠者出。”赵胥北放慢脚步,缓缓走到席中跪坐,二加主宾不用洗手了,直接取过皮牟,说祝辞:“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皮牟造型像后世的瓜皮帽,西周时用鹿皮缝制,后世因地制宜,用动物皮缝制,比布冠尊贵。皮冠亦称武冠,戴上后表示冠者具备了基本武技,可以担负起保家卫国之责。行过拜礼后赵胥北再退出

换好丝制玄衣,赞礼者唱道:“三加冠,冠者出。”与前两冠程序相同,这次加的是爵冠,爵字通“雀”,西周时在冠上插上漂亮的羽毛得名,表示此人地位和贡献较高。到了明代爵冠一般为丝绸外衬,为三冠中最为尊贵的。主宾致祝辞:“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加爵冠后就拥有了参加祭祀的权利,祭祀祖先,祭祀神灵是华夏族最看重的事情,也是成人的标志。

三次加冠,按照缁布冠,皮牟,爵冠的卑尊顺序,每加愈尊,是隐喻冠者的德行能力与日俱增,所以《冠义》说:"三加弥尊,加有成也。"每次加冠都要换上与冠相应的衣服,还要不厌其烦的梳头,扶正帛巾。《冠义》说:"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周人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是因为人懂得礼仪,冠礼是人生知礼的开始,所以先要正容,教育冠者今后要摒弃孩童幼稚行为,要神色庄敬、辞令恭顺。

加冠完毕,侍者撤去案桌,贡品,礼器。赵胥北再次退出,更换常服,赞礼者唱道:“醴冠者”

叔祖赵复吉起身为赵胥北赐酒,同时说醴辞“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赵胥北接过略饮,对叔祖行三拜之礼。赵复吉宣布礼成,录族谱,赵胥北正式为家族接纳,同时也要承担起成年人的责任。迎入家庙,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行三拜之礼,向祖先告知家族中又一男丁成年。

叩拜完祖先后,赵胥北出,赞礼者唱道:“字冠者。”主宾缪沅展开红纸唱道:“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伯谦,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三房早已分家单过,赵胥北是长子,曰伯,其他兄弟早夭,现在是独子。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又,谦者,德之柄也。这也是长辈对赵胥北德行的要求,故取字“伯谦。”

成人后,平辈之间不能称呼名,只能称字,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等同于骂人,名用于长辈称呼晚辈,君称呼臣子。赐字后,冠礼也就结束,当日赵家大宴宾客,赵胥北高兴,喝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