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武术教头张君宝(3更求收藏鲜花)

“伯温先生,当真也是这般认为?”陈恪苦笑反问。

刘伯温笑了笑。

他当然不可能这么认为了。

同志。

志同道合者!

在会上,陈恪提及两个人时,用了这个称呼。

一个是常遇春。

另一个就是被陈恪严厉狠批的朱重八!

陈友谅都没有得到陈恪这般称呼。

别看陈恪对朱重八批评的很严厉。

可他还是有所保留的,至少在话中,表露出了对朱重八的期许。

期许朱重八,能够成为劳动者革命道路上,志同道合者!

其实他是不解。

为什么陈恪反对朱重八出任县尉。

他都觉得,作为凤阳本地人的朱重八,十分合适。

刘伯温想到了陈恪说的那句:劳动者先锋队的战友间,讨论问题,要敢于放下心里戒备、放下思想包袱,坦坦荡荡,磊磊落落。

这种交流方式。

严重违背了他接受的教育。

也严重违背了传统文化中,说话留三分的传统。

不过,刘伯温决定试着,按照陈恪对劳动者先锋队员的要求,去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

因为他观察注意到,陈恪就是这么做的。

他绝不会担心,因为批评某人,而让对方怀恨在心。

只要他认为对方是错的,他就会指出来。

“队长为什么认为朱重八,不合适担任县尉?”huci.org 极品小说网

陈恪笑着点了点头,他其实早猜到刘伯温想问什么了。

他就是很烦这个时代,许多人,尤其是那些读书人,说话云里雾里,让人猜的形式。

这不但影响了做事的效率。

而且这种云遮雾绕的说话方式,看似委婉不会得罪人。

其实不然。

这种所谓的传统交流艺术,恰恰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应有的信任。

试想一下。

人人说话都说七分,留三分,让别人去猜。

这种环境中,谈何信任?

人人恐怕都在提防别人。

反观如果是亲密的家人间,日常琐碎中,拌嘴打闹,心中情绪一定会第一时间反映在言行中。

也不见家人之间产生隔阂,或者记仇。

其实,这不单单是血缘亲情的缘故。

更有这种家庭矛盾磨合中,没有遮遮掩掩,长时间形成的信任感!

一个家庭如此。

一个革命团体也必须这样要求。

同样,这种磊磊落落,也是革命大家庭,类似个体小家庭能够长时间保持温度的重要因素。

革命的温度。

绝不是靠那些所谓的人情世故、兄弟义气!

“我对朱重八寄予了很大厚望,我希望他可以成为劳动者先锋队的中坚力量。”

“他有百姓的质朴,也见识过市面,其实可塑性很强。”

“可他更执迷于老一套那些东西。”

“搞什么结拜、认义子。”

“这些所谓的情感纽带,说白了,就是裙带纽带!”

“而裙带纽带的本质,就是利益纽带!”

“我们劳动者先锋队的革命,不是为我们个人,我们这个小团体谋求利益的!”

陈恪越说越激动。

刘伯温能感受到,陈恪对朱重八这段时间的表现,是多么的失望。

“我们先锋队员,是要创造一个,属于全体劳动者的广泛利益!”

“我们的目标,是把天下的财富做的足够大,确保每一个劳动者都能从中,按照自己的付出,得到符合自己付出的回报。”

“我们先锋队员存在的作用,存在的基础,就是我们能够保证这种分配的正义性!”

“可我们中某些人,一直不能摆脱传统那些糟粕思想的影响。”

“在利益面前,就像没有理智思考能力的动物一样,本能的就想抢先让自己从这块财富上,分割一块!”

“历史上,不断的朝代更迭,不就是革命中,部分人的这种动物性造成的吗?”

“我们劳动者先锋队,想要终结朝代更迭的悖论,就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以崇高的革命理念,让自己觉悟!”

“产生劳动者的觉悟,明白这天下,不能存在不劳而获的不正义!”

“在此基础上,形成先锋队员的觉悟。”

“明白,一个先锋队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所以我希望朱重八能够留下来,参与劳动实践。”

“在劳动实践中,产生劳动者的觉悟,然后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先锋队员。”

刘伯温这才明白陈恪的良苦用心。

他忍不住问道:“队长为何不阻止这项决议通过?”

陈恪叹了口气摇头道:“先生是极为聪明的人,应该早看明白了,我在对大家进行制度培训。”

“这个制度,是一个全新的秩序制度。”

“在一个腐朽的思想土壤中,建立这样一个制度,需要对我们先锋队员,对天下劳动百姓,进行大量的,反复的培训。”

“我们给百姓培训什么样的制度,就决定了未来,形成什么样的顶层建筑。”

“我绝不会因为挽救某一个人,破坏制度性!”

“我们劳动者先锋队组织纪律,第一条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个人不能凌驾组织!我不能带头破坏制度,给后来人,留下一个突破制度的借口!”

刘伯温点了点头。

制度大于个人。

这一点,他也明白。

一个好的制度,可以影响无数人。

决不能因为一个人,而影响了制度建设!

沉默片刻,刘伯温建议道:“是不是私下找朱重八,好好谈谈,让他明白队长的良苦用心。”

陈恪摆了摆手:“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如果一个人装睡,无论怎么叫都叫不醒的。”

刘伯温瞬间就明白了。

陈恪在批评朱重八的时候,反复提到同志一词。

这个词,这段时间与陈恪相处,即便是目不识丁的徐达等人,也早明白他的含义了。

更别说朱重八这么聪明的一个人。

这个词,已经包含了陈恪批评中,对朱重八的期许。

陈友谅被批评时,可没有这种期许!

朱重八若是毫无警醒,那也不是他没有听懂。

而是他本人避而不视。

也就是陈恪口中所说的,‘装睡的人’。

而且就朱重八在会上的情绪反应,短时期,也的确不适合再找其谈话了。

不过他倒也不担心。

毕竟凤阳县府,也是置于劳动者先锋队的指导下。

朱重八虽然担任县尉。

可接下来,还是有劳动实践的机会。

而且其本质还有着普通百姓的质朴,明白‘不能存在不劳而获的不正义性,这一劳动者觉悟’,想来不是什么大问题。

……

翌日。

陈恪三人,带着先锋队组织的任务,前来拜访觉远。

山门外。

陈恪递上名帖不久后。

被引入佛堂。

觉远亲自迎接。

众人落座后,觉远先指着身后一名年轻俗家弟子,介绍道:“陈先生,你的请求,得到了几位师叔伯支持。”

“这是贫僧的弟子。”

“虽是俗家弟子,却是皇觉寺最具武学天赋的。”

“他叫张君宝。”

“以后就由君宝,代为教授保境安民团武术,并总结一套适合的阵战厮杀术。”

……

ps:新书求收藏鲜花月票评价票评论支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