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 33 章

“你家肥皂,作价几何啊?”

沈来秋往院门口的木桩子上挂着的牌子一指:“一块肥皂四文钱,若是买一百块以上,一块肥皂只要三文钱。”

那人点点头,确实很便宜。

“那你有多少存货?我都能吃得下!”

沈来秋窘迫道:“那还真不好意思,只剩下十块肥皂了。您来迟了,从早到晚都有人进货,今日刚做好的肥皂都卖完了,如今来领单子做活的人还没过来交单子,您恐怕得等上一两天了!”

那人是老在沈家村进货的,知道沈家村做生意讲究信誉,于是和沈来秋商量道:“那我先付三百块肥皂的定金,等货到了,你差人去福来客栈找我,你看如何?”

沈来秋更不好意思了:“您这笔订单得排到三天后了。”

那人满不在乎:“三天后就三天后吧,我等得了!”

为着制造肥皂,周围十里人家的废油都被沈来秋买来了,猪肉价格都涨了许多。许多人家还在打听是不是沈家做肥皂生意会一直做,都说要养许多头猪呢。以前废油卖不掉,如今知道废油还能做肥皂,那养猪也不亏了。huci.org 极品小说网

之前是觉得热制肥皂比较快,而且需要皂基,就先做了热制肥皂。其实论长相,果然还是冷制皂好看些。不过冷制皂的周期长一些,可能需要搁置五周时间才能拿出来使用,若是想要有香味,可以加上一些香精。香精市面上比较贵,所以沈黎打算自己熬制。

沈黎设计了一整套蒸馏器皿,他没办法搞到玻璃材料,只好用铁器加上竹管勉强制作了蒸馏的器皿。一开始,他爹还让他在家里做这些,后来,花露蒸得味道太香了,香得叫人闻着头晕,就专门打穿两间后置房,给他做成工作室。

沈黎终于做出来类似于香水的东西之后,才把冷制皂制作提上日程。

这时候,他请舅舅帮他找人做的模具也到了,上面映着各式各样吉利的话语,比如花好月圆,一路平安之类的。有的则是刻上了松树,竹子,梅花,菊花之类的图案。不过沈黎个人最喜欢芍药或者牡丹花样的,模具最难做,当然样式也最好看。当然了,冷制皂做出来的原始颜色是纯白的,沈黎按照现代的思维,觉得白色做成牛奶味道最好,所以白色冷制皂里加了牛乳。

花草浸泡油可以产生颜色,不过一般产生黄色和绿色。紫草浸泡出来的,一般是紫红色。天然植物粉也可以做出一些颜色,黄柏粉可以产生火红色。把皂基和这些颜色混在一起,可以做成颜色不一样的冷制皂。

所以沈黎总共就做黄色,绿色,紫红色,火红色这几种颜色的香皂。不同的模具形状也不一样,有的甚至做成花瓣的样式,看起来非常美观。

“我做的不是香皂,是艺术品啊!”沈黎在自我陶醉中,甚至还给自己做了个小猪佩奇香皂,还用了独一无二的粉红色颜料。

香皂必须包装好,还要宣传好,要让妇人们知道,用香皂比用肥皂更加不伤害皮肤,甚至因为冷制皂不会让甘油流失太多,产生了滋润保湿的效果。

因为香皂里面的用料更加珍贵一些,所以香皂并不交给外人做,庄仆中的孩子女人,都可以参加香皂制作。男人们做田活,负担比较重,所以一般不把这个活计派给他们。

沈黎把一些小号的香皂,上面印着简单图案的香皂价格定的低一些,一块这样的香皂只要八文钱。但是牡丹香皂,双喜香皂这类大块的,而且模具复杂的,定价为十五文一块。最终不知道会卖得如何,但是沈黎还是愿意做出来。这些香皂这样好看,即使卖不出去,送给亲戚做礼物也是很好的嘛。

但是他想多了,因为采用的是油纸包装,外边还印上了广告词,总而言之就是说用了这块香皂你就是最靓的崽了。哪位妙龄女郎或者郎君不愿意让自己变得更加好看些?

来沈家村的商人们来得更加频繁了,无他,就是催单的。催着要肥皂,催着要香皂,沈来秋被催得焦头烂额,沈黎还在后面慢悠悠地做他的香水。

普通香水六文钱一瓶,特调香水,暖调,冷调之类的,价格更高,高达几十文的都有。沈来秋觉得他儿子想钱想疯了,这样没什么用的东西,还能卖出价格?

事实证明,还真的能卖出价格。

如今肥皂香皂流传到汴京去了,城中郎君和女郎谁家要是没有牡丹样式的香皂,谁就是赶不上潮流,谁要是没有沈乡做出来的特调香水,简直羞于参加宴会。

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产生巨大变化的,除了周遭的百姓,还有庄仆中的女人们。她们干不了什么体力活,因此在家中只能做做打扫,煮饭之类的活计,沈黎给的工钱比较低。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郎君说什么“按劳分配”,她们不懂这个,但是发下来的工钱多少是懂的。

做得香皂多,得的工钱多。偷懒的,沈黎就直接不叫她做了,沈黎本身也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人。

有妇人们得了钱,就给自己的娃娃买衣裳穿,一年到头没有什么好衣裳,娃娃的皮都被粗糙的葛衣磨破了。猫生的猫疼,狗生的狗疼,她们虽然是庄仆,却也不比其他自由身的村人少疼爱自己的孩子。如今遇到了好主人家,还允许他们接活赚钱,给自己造房子,买东西,那就是天大的恩赏,所以几乎所有人都拼命干活,希望自己可以帮到老爷和小郎君。

忙过了春耕,余兴宏也来给沈黎送钱来了。

“摇摇椅如今许多人家都想订,县城居多,我这里有二十几个单子。木马要的单子也多,三十几个。学步车就更多了,许多人家的小孩子多,没空照料,有个学步车他们带孩子也轻松些,这里接到的订单居然有五十多个。这是我在庙会上卖掉东西之后,我六你四分得的钱,你一定要拿着,不拿就是看不起舅舅我。”

沈黎听了,只好收下这二十两银子。他有些惊讶,怎么会这么多?

“舅舅,你是不是没有把成本去掉?”

余兴宏道:“什么成本?你给的图纸不是成本?不要跟我计较这么多,你舅舅如今卖的这些东西,很快就能办个店面了,到时候生意不好了,还要靠你给我新出主意呢!”

沈黎摇头:“舅舅,四六分不合适,下次二八分吧,你出人工,出材料,还要靠着你去卖,我拿这么多烫手,我娘也不会答应的。”

余兴宏见沈黎把他娘搬出来说话,就不再多说什么了。以后假如外甥再有方子,他就直接花钱买下来,这样外甥不用吃亏,他也能安心做生意。

余良自从学了些字,就更喜欢往沈黎家跑了,沈黎见他想当掌柜,就教他珠算,还有简单的数学加减法。阿拉伯数字他一开始怎么都学不会,可是后来被沈黎每天提问,讲解,他也能理解了。

他这个人比较老实,思维也没那么复杂,只问沈黎是在哪里知道这么好用的计算方法,沈黎回答是胡商教他的,余良也相信了。

沈黎上次又得了不少棉树的树苗,询问一下棉树的种植方式,沈黎就决定把棉树种在自家山头上。种两个山头的棉树,沈黎觉得差不多了。一棵小棉树,等秋天能有十公斤的棉花可以摘,不过要注意用木棍将棉树枝支撑一下,免得被压断了。

等棉树长大了,就更不得了,一棵树又高又粗,能有上百公斤的棉花可以摘。

有了棉花,就有棉布可以做成衣服穿了,沈黎真的非常想念棉料的衣服,贴身又吸汗,还很柔软。

村中人看到沈黎种了这些稀奇古怪的树,都来询问,沈黎也老实回答了。

“就这个能做布?那还能比绢布舒服?”

“比绢布舒服些,但是天热的时候,不如绸缎凉快,就是非常吸汗,穿着不容易得热症。”

村里人看过热闹也就罢了,这树苗据说不便宜。

沈黎也不管村人怎么想,他打算培育一批棉树种子,再育苗试一试,如果产量还可以,倒是可以卖给村人,到时候做出棉布,那就是村中进项了。

甚至可以开个小型服装厂,到时候把织布的工具改一改,纺织机做出来,缝纫机做出来,效率一定会提高不少的。

沈黎虽然有些小富即安的思想,但是既然上天给了他这么大的金手指,怎么说也要为这个时代做出点贡献,才不枉此生。

沈黎的肥皂生意越做越好,外乡人背着背篓,也要把猪身上的肥肉还有家里的废油带过来,送到沈家村。为何呢,因为沈家村的猪肉价格给的更高。

古人不爱吃猪肉,沈黎家的猪肉是经过料酒等贵重调料改善过味道,感觉味道好吃的,最重要的是,沈黎家的公猪都变成了‘公公猪’。沈黎没打算卖猪肉出去,家里的猪肉都是自家人消耗的。

外面的有些地方,猪肉价格不高,譬如隔壁县城,一斤肥猪肉不过三四升粟米,换成铜钱不过两三文,到了沈黎这里,一斤肥猪肉可以卖到五文,这价格不得不说是相当高了。

不过既然要猪油,那得杀猪,有聪明人直接把猪赶到沈家村来杀,刚好猪肉还能在这里卖掉。一头生猪要便宜些,一斤卖得三文钱,因为猪还有骨头,猪头,内脏之类的东西嘛,这样一卖,甚至比单纯卖肥肉或者猪油方便些。

沈家村的人如今不缺钱花,自家的猪留着过年吃,那买猪肉自然是可以的。乘着这段时间盐价格不算贵,许多人家都腌制起猪肉来,馋了就在饭锅里加上大蒜蒸着吃,别有一番风味。

这时候,皇帝派来嘉奖沈黎的官员快要到清河县了,他们还欣赏到了一群风尘仆仆的农人赶着一群猪往沈家村那边方向跑。

带头的八字胡是礼部五品官,他疑惑道:“现在农人养猪,还要负责‘放猪’?我原来只听说过放牛,没想到还有‘放猪’这样的做法。”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