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流水线生产

而后,在嬴政的注视下。

陆仁便拿出了一物,摆在了两人面前的桌案之上。

嬴政皱着眉,有些疑惑的望向了陆仁:“此物是?”

陆仁的嘴角带着笑意:“陛下,此物为纸。”

“纸?”

嬴政那紧锁的眉头依旧没有舒展开来,很明显对于陆仁口中所说的“纸”,依旧是不明所以。

陆仁笑着,只是朝着嬴政摆了摆手:“陛下一看便知。”

嬴政不疑有他,当即便是小心翼翼的从桌案中,取出纸张。

这个陆仁口中的“纸”宽约有两尺,长足一尺。

轻盈如同锦帛一般,但偏偏却又颇为坚韧。

嬴政用手轻轻在其上摩挲着,其纸触及之时,只感觉光滑平整,微微泛黄的纸张之上,密密麻麻所书的,皆是先前嬴政口中的程邈所创的隶书字体。

“此物,足以书写?”

嬴政咪着眼睛,目光一刻也不停的在其上打量着。

很明显,嬴政从其上记载着的字迹,已经是猜出了纸的用途。

陆仁笑着点了点头。

而后,再从自己身上,取出另外一物。

却是一支毛笔。

毛笔,嬴政自然是认识的。

事实上,后世有人认为,毛笔是由此刻尚未在秦军中崭露头角的蒙恬所创。

后世之人,真正意义上所熟识的那种毛笔,才是由蒙恬在原先毛笔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

在这先秦时代,诸如商鞅、吕不韦这些文臣,都是曾经有过指挥大军,攻城拔寨的经历。

而孙子、吴起等人,也是下马之后,能著书立说的主。、

毕竟在这个时代的士子们,那都是讲究“礼、乐、御、书、书”的君子六艺。

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书生”们,那都是唐宋以后的事情了。

在这个时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区分,并没有后世那般的分名。

毛笔这种东西,早在春秋之时,便已经有了。

到了战国之后,便更加流行。

但是此刻的毛笔,却和后世所有所不同。

以木枝、竹枝、或者是珍贵的牛角作为笔杆,以牛毫、狼毫、鹿毫等作为笔毫。

而此刻,蒙恬也不过还是一個在军中略有薄名的青年将领。

所以毛笔,也还没有被蒙恬改进过。

嬴政从陆仁的手中接过了毛笔,上下的打量一般,而后便是持笔研墨,开始书写了起来。

虽然平时嬴政批阅奏牍的时候,大多还是以刻刀为主。

毕竟相较于在锦帛上所书,以刻刀在竹简上所刻,几乎可以永久保存。

而且,锦帛相较于竹简,价格方面就太过昂贵了。

平时,嬴政也只有在发布极为重要的政令的时候,才以毛笔在锦帛上书写。

很快。

嬴政泼墨挥毫,不多时,一篇《五蠹》便已经是一蹴而就。

所书的,却不再是秦篆而是隶书。

从上至下,由右至左,整整齐齐。

虽然比不上后世那些书法大家,却也是极为的公整。

嬴政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以往使刻刀刻于逐渐之上,一篇《五蠹》,至少要费去嬴政至少半个时辰的时间。

而此刻,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一篇《五蠹》便已经被极为顺畅的书写下来。

而且,这薄如蝉翼、轻如鸿毛的纸张,相比于笨重的竹简,可谓是轻松便捷得多了。

自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早已经就是进入了讲究“时效”的时代。

而嬴政本人,自然也是一个妥妥的实用主义者。

他眯着眼睛,心中默默的盘算着。

如果这陆仁口中的“纸”能在整个天下的政事范围内施行的话,行政的效率至少会提高三倍以上。

就连他本人,也会因之而受益。

要知道。

自天下一统之后,嬴政每日处理的政务,都是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作为绝对的勤政狂魔,嬴政本人虽然是甘之如饴,但能更加方便轻松的处理政务,嬴政又不是蠢人,怎么可能不选择轻松自在的方式呢?

很明显。

陆仁所献的纸,无疑是比竹简更加优质的书写工具。

但是却并不等于,就当真是能彻底的取代竹简了。

毕竟,论及方便快捷,那锦帛也是不遑多让。

却为何最终没有取代竹简呢?

一是昂贵,二是产量限制。

让即便是嬴政贵为天下之主,也不可能毫无节制的使用锦帛。

所以,价格和产量,就成了眼下嬴政最关心的问题。

“所造之纸,产量如何?需要耗费钱帛几何?”

嬴政紧紧的看着面前的陆仁。

他明白,陆仁选择献出这纸张,绝对不会无的放矢的。

陆仁笑着点了点头,而后便是朝着嬴政一挥手。

除却两人之外,再无他人的寝宫中,一道光门便已经是出现在了两人面前。

而后,两人瞬间便已经是悄无声息的消失在了寝宫之中。

大汉汉和帝,永元十六年。

嬴政和陆仁的身影,出现在了一处工坊所在。

嬴政和陆仁一路的走着,首先看到一群由人工正不断的忙碌着。

工匠们分工明确。

从木料去皮,再到切削、碎木蒸煮、除杂、漂白去水、水分挤压、熨压、裁剪……

一个个整齐有序的步骤下来。

嬴政和陆仁一步步的走着。

到了最后,看着一排排的纸张,整齐的晾晒在工坊的空地之处。

慢慢的,嬴政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

因为他看到了量产的可能性。

还有从所用的原料来看,这造纸的成本,也绝对是可以控制在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一面走着,陆仁一面的说着:“这还仅仅是用普通的办法造纸,如果用流水线的方式生产,造纸的产量,估计还可以提升至少一倍。”

此话一说。

嬴政眼前一亮,目光也暂时的从那些工匠和空地上所晾晒的纸张上移开,直接的放到了陆仁的身上:“流水线?何谓流水线?”

陆仁笑了笑,便是向疑问的嬴政解释道:“所谓的流水线生产,即是将复杂的生产过程,分解为数个或多个分支过程。”

“即在同一时间,以统一的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各个过程连续不断的顺序生产。”

“每一个过程都是标准化,有统一的规格和指标。”

正说着。

似乎是怕嬴政难以理解,陆仁望着嬴政,又是直接的解释道:“其实流水线生产,在我们秦国早已经有了先例。”

“陛下可还记得,秦国的弓弩,是如何生产的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