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赶路

“驾!”

赵三富驱赶了马车往城门口驶去。

由于郭州城缺水,街道上虽然每日有人打扫,也免不了堆积了厚厚的尘土。

恰巧赵三富的马车经过,扬起灰尘,让气势冲冲往前走的一众人灰头土脸。

“咳咳!好大的尘土!”

在路旁的人恰好是赵有田,他被马蹄扬起的尘土迷了眼,待他看清楚了肇事马车后。

赵有田突然兴奋起来,“那就是赵家的马车!”

众人闻言,纷纷加快脚步。

但还是没追上赵家的马车,于是一伙人又放慢脚步,往前走。

却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又是几匹从面前掠过,呛得仙来村和周家庄的村民直咳嗽。

但因为马车是从相反方向来的,因此仙来村和周家庄的人都下意识以为这些马车与赵家没有干系。

最倒霉的依旧是赵有田,因为他拖着瘸腿走在最前头,叫嚷着要给赵家好看,吃了一嘴的灰。

待他将嘴里的灰吐干净,赵有田才后知后觉大声叫喊道,“刚刚过去的就是赵家的马车!”

因为周喜儿脸色发白,看起来实在不适。

贺传雯怕继续赶路会发生意外,所以全家商量后,准备在郭州城暂住一晚。

由于周喜儿交代赵五平不要将遇见过周家的事情讲出来。

所以贺传雯也不知道周喜儿如此不适的原因居然和周家人有关。

要是她知道就不会那么容易落入周家人和赵有田的陷阱。

经过这件事后,也让贺传雯明白了,对于某些畜牲就不应该放它一条生路,因为祸害不除,迟早会被反噬。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赵家一行二十二人,加上雨来和赵有牛一家也有二十七人。

所以赵家在郭州城内的客栈定了两间大通铺,虽然有些拥挤,但也能顾好孩子。

由于一行人舟车劳顿,好不容易能住在客栈休息,因此大家借了客栈的灶做饭吃了后,就早早歇下。

周家庄的人见赵家人进了客栈,原本也打算进去打听消息。

但客栈的掌柜见他们不像是打尖或住店,又想要打听客人的消息,便直接将他们轰了出去。

见此,周家庄的人只好灰溜溜地回了破胡同巷子。

但赵有田几人可没那么容易死心,因为他们想要抢赵家马车那次,被赵家断了一条腿,现在还坡着。

因此赵有田几人不把赵家人的马车弄到手,他们不会罢休。

而周茂盛一家也加入了赵有田一伙人,但他们想要从周喜儿处捞些好处。

虽然周茂盛没有想抢赵家的马车,但他也很眼热,要是周喜儿请他一家上马车他是万分愿意。

贺传雯觉醒,发现床尾坐着个人。

待她从床上爬起来才发现那人是周喜儿。

见周喜儿小声抽噎,贺传雯立刻重视起来。

虽然她没真正怀过孕,但也听说孕期的女人情绪很敏感,易怒。

要是不好好处理,可能会影响胎儿。

于是贺传雯也不睡了,走到周喜儿身边。

周喜儿听见脚步声,连忙擦拭脸上的眼泪。

见此,贺传雯默默坐在她的身边,“老五家的,咋还不睡觉?在想啥呢?”

周喜儿摇了摇头,“肚子里的孩子闹腾,睡不着。”

“这说明孩子健康,”贺传雯小声安慰道,但仍然见周喜儿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她又道,“你要是心里藏着啥事,可以和娘说说,这说出来,兴许就不会心烦。”

虽然屋内光线暗,看不太清楚贺传雯的脸,但周喜儿仍然感觉到贺传雯关切的眼神。

周喜儿在犹豫到底要不是将心底的事说出来,想了一会儿,她还是开不了口。

毕竟关于娘家的事,可不好当着婆家人说。

由于贺传雯并不知道今日周喜儿遇见娘家人的事。

于是贺传雯只能靠自己的猜测,今日老五说医馆的郎中诊断过了,周喜儿怀的是双胎。

所以贺传雯便以为周喜儿是担心生下两个儿子或者两个女儿,所以才会郁郁寡欢。

“老五家的,别担心,生下两个孩子,是啥样都好,要是老五敢说个不字,我打断他的腿!”

周喜儿反应了一会才明白婆婆话里的含义。

确实,前一段时间,周喜儿从李荷花嘴里听说过,婆婆曾经生下过一双女儿。

其中一个就是如意,但另外一个姑子在五岁的时候被婆婆扔掉了。

周喜儿也知道这种双生子和双生女不吉祥的传言,因此有些害怕。

但现在听见这样说,她心底关于肚子里孩子的事放下一大半。

“谢谢娘。”

周喜儿小声回应,但其实她心底最大的事是白日里遇见范氏的事。

只不过这样的事她不知道该对谁说。

第二日,赵家人皆睡到日上三竿才醒。

周喜儿和钱满仓这两个重点观察对象的脸色也好了许多。

贺传雯领着儿媳们将吃食做好,二十几口人吃完饭后上了马车往城外驶去。

待上了官道,道路又开始拥堵,马车的速度与走路的速度差不多。

因此除了钱满仓和周喜儿,其余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地上走。

就连一岁半的七丫都会走路了。

六丫和七丫虽然相差了三、四岁,但因为六丫发育慢,所以两个娃娃却是差不多同时学会走路的。

见六丫学会走路,也能从嘴里冒出一些零星的字,赵家人的心里都高兴极了。

特别是李荷花和四丫。

由于四丫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加上周喜儿怀孕了。

因此六丫和七丫由李荷花照顾的时间最多。

当然偶尔赵如宝和红玉也会照看一下侄子侄女。

由于六丫七丫刚学会走,所以她们俩闹着要走路,不愿意做马车。

李荷花只好由着二个小丫头下地走,顺便喊赵如宝、红玉还有二丫、四丫照看两个丫头。

因为赵家的孙子辈很多,除开已经知事的孙子、孙女外。

六郎以及七郎八郎还要人照看,五丫也只是个半大的孩子。

因此赵家除了赶马车或牵马车的大人,每个大人都要照看孩子。

这孩子一多就容易乱,幸好孩子都由大人牵着,要不然还真不好管。

孩子不像大人,逃难之路危机重重,每个人脸上都没有笑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