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密探印章

“十年前,有一份涉及上百人的调令,这些人从京城调离到苏湘两洲等地任职,这事是经过你的手的吗?”

“这个,小人记不太清了。但是记忆中,似乎没有涉及到很多人的任务。一般也就是三五个人而已。”

“那六皇子与刘湛之间一直都是通过你来联系的吗?有没有别的人。”

“这个小人也不知晓,但是应该是没有的吧。”

如果没猜错的话,事情的真相是这样子。

刘湛确实是帮六皇子做事的,平日里通过吕秉涛来传递任务等。但是十年前那件事,实际上并不是六皇子的意思,刘湛只是临时赚“外快”而已。

那件事的幕后黑手,必然跟武威侯有深层次的联系,所以刘湛才会在武威侯事发之后,第一瞬间就想到自己很有可能会被牵扯出来。

第二天,他先找自己的老东家六皇子寻求出路,六皇子却救不了他。他干脆又找到了当年那些人,托他们帮自己逃生。

就在段萧生天人交战之时,大皇子突然站了出来。

“段大人查到这里真是辛苦了,但你好像遇到了一些困难。本宫今天刚好找到了一些线索,或许能帮助段大人补充一些细节。”

段萧生看了看大皇子,心中有了些不好的预感。

“父皇,儿臣在狩猎场的卫队今日传回来一则消息,说是在郊外突然发现了一具尸体。此人样貌与吏部侍郎刘湛极为相似,他们当即将此事回报了上来。

“今日下午,刘湛夫人已经确认,的确是刘侍郎本人。”

刘湛尸体被找到了?段萧生万万没想到,幕后黑手竟然会杀人灭口。不对,杀人灭口也属于正常,可是为什么会不掩盖证据呢?

“殿下,请问刘侍郎是因何而死的,有仵作查明吗?”

“段大人,我已经擅自让仵作验尸了,请不要怪罪。”

“殿下哪里的话,仵作怎么说?”

“仵作的结果是,刘侍郎死于刀伤,一刀砍在了背上,然后流血过多而死。结合当时所在的环境来看,应该是拦路强盗杀人越货。”

京城周边地界有强盗?还真是有意思!

“仵作还有一点发现,让本宫也很吃惊。”

“什么发现。”

“仵作自刘湛后庭之内,取出了一枚印章。”

一个太监托着一个木盘走了出来,木盘内放着一块拇指粗细、三寸来长的方形玉石。

如果单纯拿出来还好,刚才大皇子可是说了,这是从刘湛“后庭”内取出来了,众人大多看了一眼就不愿再看了,怕污了双眼。

按理说这应该呈给皇上看,不过此时就不太合时宜了。

大皇子倒是不介意,从盘子上拿起了这块玉石。仔细一看,大皇子今天早有准备,手上还带着一副手套。

“这玉石上写着一个‘北’字。据本宫所知,这是镇北军的密探印章,凭借此符可以直接向武威侯汇报,不用经过中间审核。

“而且,后庭藏物,恰巧也是镇北军密探的惯用手段!”

大皇子一语话毕,众人一片哗然!

段萧生暗暗的握紧了拳头,这次又给着道了。

大皇子这一证据,直接又把疑点推到了武威侯身上,这让段萧生这三天来的努力再次白费。

而且,他刚才拿出证据的时机也很微妙。本来他如果早一点拿出来,或许就不用去抓吕秉涛了,那六皇子那些事就不会被暴露出来。

现在,六皇子暗地里做的事情被放到了成德帝面前,“六皇子失德”已经板上钉钉。那也就意味着,六皇子彻底失去了竞争皇位的可能性。

这一石二鸟之计,用的实在是太妙了。

六皇子倒台,唯一能和大皇子竞争的四皇子也岌岌可危。几乎可以认定,即便现在大皇子什么都不做,皇位也是十拿九稳的了。

相比于大皇子的志得意满,六皇子此时脸色有些煞白,只不过还硬撑着没有崩溃。

“都下去吧,老六留下来。”

成德帝发话了,众人自是不便再待下去。接下来就是皇帝的家务事了。

段萧生回到武威侯府的时候,人都还没有缓过神来。被人戏耍的经历他也经历过,但短短时间内被戏耍两次可真的是第一次。

从他开始查案到现在,足足五天时间,严格意义上可以算得上什么收获都没有,反倒是帮大皇子搞垮了六皇子和书院。

一瞬间,他都以为是大皇子在捣鬼。可又觉得幕后黑手不可能这么简单,大皇子只是明面上的既得利益者,暗地里操纵一切的人,应该藏得更深。

当夜,庞府之内。

许久没有长时间动笔的庞宰辅疲惫的瘫倒在躺椅上,一旁几位丫环正在悉心的给其按摩,放松筋骨。

“还真是老了,身子骨不比从前了。”庞宰辅自言自语了两句。

屋内炉火烧得很旺,庞宰辅只穿着里衣里裤,仍旧流下了一些虚汗。这时候喝上几口桌上的冰镇莲蓉汤,真是说不出来的惬意。

“老爷,狄大人来了。”

庞宰辅闭着眼,很想让狄尚书回去,自己好好歇息一番。不过终究还是没有这么做,屏退了几个丫环之后,让狄尚书走了进来。

今夜外界挺冷的,狄尚书穿了一身厚厚的貂皮袄。可刚进屋内,就感受到那一股袭人的热浪,身上顿时出了不少的汗水。

“庞大人。”

“狄大人,这么晚了,有何要事啊?”

“庞大人,今日据说皇上又在尚书房审了武威侯一案的进度。”狄尚书稍微缓了一下,组织了一下语言,“似乎,武威侯并没有什么影响,反倒是六皇子被留了下来,现在都还没出来。”

“嗯,此时本官也有所耳闻。”

这两句话都是废话,今天宫中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成德帝又没有嘱咐不能外传,各位大人们有的是手段知晓。

“庞大人,”狄尚书咽了口口水,“听说您今天也去了尚书府审奏章去了。”

“嗯?”庞宰辅在躺椅上偏过了头来,眼神有些吓人。

“庞大人,”狄尚书赶紧解释,“下官不是在质疑您的决定,只是……有不少人跟我有着相同的疑惑……”

其实庞宰辅也能理解狄尚书的意思,他只是有点感慨,手底下这些人,都太不“聪明”了。

这时就要提到朝野几个大的党派了。

首先是王党。他们当年是有从龙之功的一批功臣,及其后裔。这些人好听点是忠于皇上,难听点就是不思进取。

他们没有再次站队,一心围绕着成德帝转,为其权衡朝野。只要成德帝在位,那就是荣华富贵。可要是成德帝宾天了,即位的新皇必定会扶植自己的嫡系,这些王党必然会被逐渐冷落。

然后是大皇子为首的大皇子党,他们私下里自称为“皇党”。他们算是积极站位到大皇子身边,期待日后大皇子即位,这些人也能够跟着鸡犬升天。其中包含朝中各个权力部门,皇室宗族的部分,以及其皇后代表的周氏世家。

接下来,是六皇子的新党。以书院年轻派和朝堂的革新派为代表的,他们主张改革,主张“文人兴国”的理念,打压武斗派。

至于四皇子所代表的武斗派,在其统领靖西军后,就被逐渐蚕食了。如今就连兵部都被渗透得千疮百孔。

其他的,则是其他皇子、世家的派系。例如五皇子、七皇子和八皇子、武威侯曾经所属的司家等等,这些党派人数不多,起不了什么气候。

而这些小的党派中,有一个派系,最为特殊,那就是庞党。以宰辅庞介吾为首的庞党。

庞党不像别的党派,有个明确的目标,或者说觊觎着皇位。庞党更像是一群不愿意掺和朝廷党争的人物,在抱团取暖。

虽然庞党人数不多,但他们能量却不小。每个人都是跺一跺脚,京城都得抖三抖的人物。

以往,他们都听从庞宰辅的命令,不怎么与其他党派起冲突,基本都是为了自身或者齐国整体稳定而行动。

可今天,庞宰辅这番突然的举动,间接的把六皇子给干翻了,这让很多庞党的人有些忐忑。难道庞宰辅准备下场入局了?

迫不得已之下,他们中与庞宰辅接触最多的狄尚书这才代表众人来问一问庞宰辅,他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狄大人,你可还记得我们为官为何?”

狄尚书略有些奇怪,不过还是回答道:“食君俸禄,忠君之事。”

庞宰辅摇了摇头,再次问道:“我是说,我们,为官为何?”

“为国之昌盛!”

“没错,为我齐国之繁荣昌盛!为了这个目的,武威侯不能活。武威侯很强,他的存在必定会使得武道一系大盛。但他又太强了,武道一系可以崛起,可不能以这种姿态。太过迅猛的发展速度,必定会使得文武两派起争斗。

“这一斗,无论是哪一方获胜,对我齐国都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武威侯必须死。”

这一点狄尚书倒是明白,所以明知武威侯是国之功臣,他们仍旧愿意下死手去搞垮他。也愿意顶着寻仙派的压力,给段萧生使绊子。

“可是,书院……”

“书院不一样,书院更应该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