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只谈风月不商国事

“今日乃为我大齐两位护国大将凯旋庆功之日,众爱卿不必拘礼。今日我们只谈风月,不商国事!”

随即,另一拨舞女赶紧走到场中的舞台上来,重新起舞。这舞台自然是对准的成德帝,所以其他人大多只能看到一个侧面。而有那么几个位置,由于实在太偏了,所以也就只能看得到跳舞的小姐姐的背影了。

“可恶,失策了!”司婷狠狠地咬着牙。

“还不是怪你,是你说的这种场合没意思,还不如找个地方没人管!”

“嗯?我怎么是你先说肚子饿,要赶紧找个地方偷偷吃东西的”

“哪,哪儿有?分明是你先说的。”

说着,齐欣婷做出龇牙咧嘴的凶相,不过由于牙齿上沾了太多黑色的水果汁液,显得怪怪的。

“你们别闹了,小心被人发现了!”段萧生偷偷的提醒道。

这才让两个长不大的大小姐消停了一会儿,不过一旁杜玉明的脸色似乎有点奇怪。在他的记忆中,隐约好像是段萧生最开始提出来找个不要那么显眼的位置来着。是自己记错了吗?

说实话,舞台上的歌舞还是挺好看的。至少比起之前他们在长安府外各地的那些所谓的戏团要好上太多。

如今齐国境内多地都有流民,所以就算有歌女、舞女,大多也都是迫于生计才做的这个行当。其中还是不少是明面上卖艺,实则是卖身的。这样下来,戏团的歌舞水平就可见一斑了。

而且,由于今日名为“庆功宴”,所以这些歌舞中多了许多“杀伐”的意味。甚至有几名女子手持未开锋的短剑,在场中翩然起舞,煞是好看。

过得半个时辰,眼见皇上一直没说话,似乎这次真的只是玩乐,众人也稍微放开了一些。当然声音也不能太大,要是影响到皇上的话,那就是自己找死了。

“皇上,臣有事禀报。”庞宰辅突然开口说道。

“哦?庞爱卿有何事啊?可不能坏了诸位的雅兴,今天朕说好了只谈风月,哈哈哈!”说着笑眯眯的看着庞宰辅。

原本宰辅大人理应坐到皇帝的下首第一位的,但今日因为四皇子坐到了右首第一位,所以庞宰辅就只能屈居与四皇子之下了。

成德帝看着庞宰辅,不可避免的就会看到一旁的四皇子。不过四皇子今天倒是显得特别的奇怪,一点都没有昔日的嚣张气焰,反而是一言不发,好像在努力减少自己的存在感。就连此时,他也仍旧专注于面前的美食,仿佛周围的事情与自己毫不相干一般。

“这是自然。其实是金科状元余苍华写了一篇序,为今日两位将军喝彩。”

“哦?余爱卿可在?”

“微臣在此。”

段萧生旁边不远处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离座走上前来。尽管是金科状元,但毕竟还未授予官职,能有机会上到这样的场合,也仅仅是因为他的这篇序而已。

杜玉明看到走上前的余苍华,脸色有些古怪。他在书院时也曾认识此人,他的文采确实不错,能过得科举其实并不出所料。之所以等到今年,估计也就是为了这十五年一次的祭祖、科举交汇之时。

显然,他运气不错,还额外有一次为武威侯凯旋“歌功颂德”的机会。

令杜玉明奇怪的点在于,就他所知,书院里比其文采、学识更出众的有不止一掌之数,怎么会轮到他当状元的呢?

“余爱卿,既然你做了一篇序,那不如就当众诵读出来,也为今夜助助兴。”

“微臣遵旨。”

余苍华走到了舞台中央,其他舞女都早已退下,把舞台让了出来。

余苍华没有丝毫紧张,显然这早就演练过不知多少次了。

“斯长安城府,豪杰辈出,有司家儿郎禀日月之余辉……”

齐国尚文,但文里也有个优劣之分。本来这种时候,要是有一篇诗词,那是相当应景的。不过自从科举将“诗词”改为“谋略”之后,诗词一道就基本没落了。

余苍华这篇序,听起来似乎是讲述为武威侯和四皇子生平之事,但仔细品味的话,字里行间都是在说两人的功绩都依托于如今齐国的强盛和皇上的治理有方。

说得直白点,这就是在假借凯旋,歌颂当今圣上而已。偏偏还掩饰得很好,让人说不出什么毛病来,堪称舔狗界的天花板!

在场众人都是官场老油条了,自然不难猜到这片序估计就是出自书院几位教习之手。一方面要在心里鄙夷广正书院无耻,一方面还要装作很是受用的样子。

四皇子仍旧在小口的喝着杯中酒水,仿佛这些事跟自己无关;武威侯则是深深的看了眼宰辅庞大人,似乎在奇怪这位怎么会跟书院搞到一块儿去?

不多时,余苍华的这篇序诵读完毕,成德帝轻轻的鼓了鼓掌。眼见皇上如此高兴,在场诸位大人更是高声称赞。而且他们有样学样,不仅仅是夸耀状元郎和两位将军,明里暗里的意思还说如今的盛世都仰仗圣上的贤明。

这混乱持续了一会儿,成德帝抬手虚压了一下,声音才渐渐平息。

“余爱卿不愧为金科状元,文采出众啊!既然爱卿做了首序,那当得有天下才子的文章才对。

“责令,自今日起至除夕,朝堂诸公及天下才子,为今日凯旋写文。余爱卿为朕筛选二十篇佳作,与此序共同编制《凯旋集》。”

“臣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了,起来吧。说了只谈风月,朕差点又被你们给带歪了。”

“皇上为国为民,实乃吾等楷模、国之大兴。”庞宰辅当即附和。

“行了,退下吧。听说今日有一北辽戏班入宫,怎么还不上来啊?”

成德帝当即又对这状元不感兴趣了,仿佛刚才下旨那个人不是他一般。随即,于公公赶紧安排着北辽的戏班子上台了。

看到台上表演的人,齐欣婷等人表示特别熟悉。前段日子,他们还经常去听戏呢!十天前,戏班子就不见了,还以为是回北辽了,结果是被请进了皇宫。

这戏班子的表演和齐国的戏团差别蛮大的,有的人挺喜欢的,就比如齐欣婷他们几个;而有的人却欣赏不来,此刻的成德帝似乎就是如此。

不过,因为这戏班子是自己安排必须加的,也不好说不喜欢,所以也就在主座上有些心不在焉的

在座的诸公都很会察言观色,看出来皇帝不喜,赶紧开始想办法。也就在他们还没思索出来的时候,六皇子突然出声了。

“父皇,儿臣有一事禀报。”

“向明,有何事?”

“父皇,刚才的金科状元余苍华才情无双,但在民间,他还有个百姓给的雅号。”

“哦?说来听听。”

“我们这位状元郎被称为‘千年一遇的大才子’,更有甚者,说他是‘文曲星转世’!”

“这……虽说余爱卿确实当得起状元郎这一称号,但要说‘千年一遇’,这让我齐国历代大才子情何以堪啊?”

“父皇这都是有依据的,您当记得状元郎科举、殿试都是第一。”

“这是自然。”

“可父皇您可知科举一共四科,状元郎三科满分,唯一未得满分的‘谋略’一科,也是考生中的最高分。”

“哦?竟有此事?取余爱卿的科举试卷来。”

六皇子明显早有准备,当即就有小太监拿上了余苍华的答题试卷。

成德帝略微看了一会儿,不住的点头。这每一题似乎都不算太过惊艳,但是重点在于没有一科有短板,基本功扎实得吓人。

尤其是“杂文”一科,余苍华就差把“忠君爱国”这四个字捂人脸上了,让成德帝很是欣喜。

“不错,不愧为我大齐国之栋梁啊!”

六皇子几句话,加上一点小小的安排。余苍华就从一个文采出众的状元郎,变成了“国之栋梁”。这让在座的大多数人心里都很不舒服,就算这书院是你六皇子的后盾,也不能这么帮的吧!

本来还打算等皇上忘得差不多之后,就把余苍华送到哪个清水衙门去养老。现在看来,估摸着是不能这么搞了。

这时候,成德帝终于拿到了最后一科“谋略”的试卷,看了状元郎的作答,成德帝也有些迷糊。他本身并不善兵法,看着这试卷感觉上似乎并没有什么缺漏,至少他自己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来。

“马爱卿,这谋略一科的正确答案该是如何啊?”

负责科举的礼部马尚书出言道:“回陛下,此题无正确答案。”

“嗯?没有答案,这不胡闹吗?”

“陛下,此题由礼部同兵部共同出题,兵部只出了题,并没有给到答案。”

“武爱卿,可有此事?”

兵部尚书武禾息收了收自己肥胖的肚子,回道:“回陛下,确有此事。”

“你为何不给到礼部此题答案?”

“陛下,盖因臣也不知道此题何解。”

“笑话,哪儿有出了题却不知其解法的,你莫不是在消遣朕。今天你要是不拿出个说法来,这尚书一职就没必要坐下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