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

次日,我按照刘彻说的,决意从后宫的家人子中给卫青选几个侍妾,为了不影响卫青和婵儿的夫妻关系,我还把公孙婵叫进宫来一起选,最后从数十名家人子中选出了两个容貌姣好,又易生养的,当日就让公孙婵带了回去。

数日后,卫青再进宫,说起纳妾一事,他倒也欣然接受了,只说了一句:“阿姐,你现在做事可是和陛下越来越像了。”

嘴上说着不要,但是有送上门的,也是来者不拒,毫不客气,果然还是男人更了解男人,唉!

此后不久,匈奴再次兴兵南下,大举入侵上谷,渔阳等地,抢夺了一千多人和大量牲畜财物后离去,驻守渔阳的材官将军韩安国,因兵力不够,不足与之对抗,上书请求刘彻屯兵支援。

刘彻闻言后大为恼火,言韩安国错判形势,贻误战机,大加斥责后,将其调往右北平镇守。并派遣卫青领三万骑兵出雁门。

临危受命,没有太多准备时间,廷议一散,卫青就到椒房殿来辞行,与第一次出征时的境况不同,再次出征的卫青显然要比第一次淡定许多,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大胜,他比之前明显更有自信了。

“自从上次龙城一役,我感觉匈奴人其实也没他们说的那么可怕,阿姐,你瞧着吧,这一次,我非得把匈奴好好揍一顿不可,让他们知道,我们汉朝人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在我面前,他永远都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我知道他是不想让我担心。

我把据儿给他抱,说道:“好,阿姐知道你的本事,也明白你的决心,你早去早回,新酿的甘露酒还有半个月就可以启封了,到时候我拿它给你接风。”

“好呀,阿姐好酒好菜先备着,等着我把匈奴单于的脑袋拧下来给据儿当球踢呀!”他把据儿举得高高的逗弄,哄的小家伙手舞足蹈,兴奋不已。

依旧是在未央城楼上目送汉军将士出征,不似第一次那般彷徨,但不变的仍旧是心中的那份期盼,期盼着汉军的凯旋,期盼着卫青的平安。

秋八月,东夷秽军南闾率二十八万民众归汉,刘彻计划将其迁徙安置于南夷,在燕、齐之间,设置苍海郡,用以阻断匈奴与东边朝鲜的联系,防止匈奴与朝鲜结盟。

与此同时,在众人的焦急等待中,卫青亦不负众望,汉军斩首俘虏匈奴敌兵数千人,再次大败匈奴,取得胜利。

消息传至椒房殿时,我正和平阳公主商讨汝阴侯尚主一事。听了内侍传报,我悬了一个多月的心总算落下。

平阳公主手里捧着嫁妆礼单,笑道:“这个卫青,可真了不得了呀!”

我为卫青感到自豪,此刻也掩饰不住喜色,说道:“什么了不得呀,不过就是运气好罢了。”

“这可不是运气好这么简单,龙城一役,再加上这次,去打仗的又不是卫青一个,怎么就只有卫青□□?”她合上礼单交给宫人,起身道:“说到底还是卫青有本事,这么多年的心思没有白花。”

平阳公主这番话说中了我的心思,卫青龙城大捷那次,外头人就说运气好,是天幸,如今卫青再一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再无人敢说他打胜仗全凭运气了。

“□□就好,咱们不说他了”,我亦跟着起身:“方才的礼单,公主瞧着可还有什么想添置的?”

“你办事细心,也没什么缺的”,她过来扶我道:“不过我还有一事要托付你。”

“你说的是襄儿?”我反问道。

她点头:“襄儿十三岁了,这次去汝阴,我就不带他了,一来,我想把他留在宫里,替我多陪陪母后,二来,我想让他好好跟着卫青学点东西,长大了,也能建些功业,这三来嘛,也是想让他留下来多陪陪令仪,让他们多培养培养感情。不过这孩子淘气,我怕我不在身边他就到处惹事,想要你帮我多看着些。”

我握着她的手道:“襄儿可是个好孩子,要惹事那也是令仪,绝不会是襄儿,有我和陛下呢,你就放心吧。”

汝阴侯夏侯颇,是皇太后挑了一年才为平阳公主选定的夫家,与已故平阳侯的羸弱截然不同,夏侯婆身材高大,英俊潇洒,知礼而有风度,其曾祖是高祖皇帝时期的开国功臣夏侯婴,人品家世确实不错。待新年一过,平阳公主便要出降,远赴汝阴,只希望平阳公主这次可以夫妻和顺,共赴白头。

八月下旬,卫青得胜还朝,皇太后于长乐宫赐宴,亲自为卫青接风,席间少不得又是一番重赏,兴奋不已的刘彻还欲再进行加封,被我提前拦了下来,上一次册封关内侯,就有不少人议论,如今两场胜仗打下来,他已经实至名归,若再有过多加封,只怕又会惹人非议,徒添不快。

然而,我的顾忌于卫青而言终究是多余的,因为此时的卫青几乎已经到了所向披靡的地步。距离这一次出征不到半年,元朔二年春,匈奴再次入侵上谷、渔阳等地,刘彻复遣卫青出云中,遣将军李息出代郡,进攻被匈奴盘踞的河套地区。卫青采取“迂回侧击”的战术,包围了驻守河套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活捉匈奴敌兵数千人,牲畜数百余万,成功夺取河套地区。

这一战,卫青全兵甲而还,立有大功,被刘彻封为长平侯,而从军有功的校尉苏建被封为平陵侯,张次公为岸头侯。

因河套地区形势险要,土地肥沃,刘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决定在此地建立朔方城,置朔方,五原二郡,募民十万徙居于此,进一步修复了抵御匈奴的军事基地。

刘彻在对外进行军事扩张的同时,对内也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先是采纳主父偃的计策,颁布推恩令,即诸侯王的王位除了可以由嫡长子继承外,还可以采取推恩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其他的子弟,建立其他的诸侯国,解除了各诸侯国庞大势力对长安的直接威胁。

而后,又从主父偃之策,颁布迁茂陵令,郡国豪强资产达三百万以上者迁徙至茂陵定居,茂陵乃是天子百年之地,此举无疑是让他们去做守陵人,以此打击地方上的豪强劣绅,削弱其对朝廷和民众的威胁与迫害。

一日在椒房殿,刘彻午睡醒后,却赖着不起,抱着儿子在榻上逗弄,原本约了卫青在宣室殿议事,最后只好改在椒房殿。

卫青递上两卷书简道:“这是太中大夫拟定的迁至茂陵的人员名单,请陛下过目。”

刘彻抱着儿子根本不舍得撒手,哪里还有空手去看名单,说道:“名单朕就不看了,你觉得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卫青犹豫了片刻,说道:“轵人郭解,家境贫寒,不符合迁徙标准,不应出现在迁徙名单之列。”

我在一旁听着,闻言不禁抬头看了刘彻一眼,他也正看着卫青,脸上浮现出了一抹耐人寻味的笑意。

“一个普通老百姓,能劳动你卫青替其说情,可见他家不穷!”刘彻把孩子递给了我,自己接过名单,认真地看了起来。

关东大侠郭解,行侠仗义,乐善好施,在民间颇具盛名,家里虽不富裕,可其势力遍布三辅,也是刘彻重点打击的豪强势力之一,这一点连我都知道,卫青不会不明白。郭解和他八竿子打不着,他会这样说,一定事出有因,而我也隐约能猜到个中缘由。

很快,刘彻就把名单过了一遍,合上书简递给卫青道:“就按主父偃这套名单来吧,记住,一个都不能漏。”

卫青颔首应允,面上并未因刘彻的拒绝而有任何异样,刘彻又说了许多细节上的事,二人商议了大半个时辰才结束。

我送卫青出门,撇开身边的人,问道:“郭解一事,可是季风让你帮忙说情的?”

卫青无奈一笑,并没有多说。

我知道他是因为帮不上而心中有愧,季风于我们家有恩,而郭解也于季风有恩,也是因为郭解,季风才走上游侠这条路。

我安慰道:“陛下做了决定的事,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这事你已经尽力了。”

卫青笑了笑,说道:“没事,我回去跟他说。”

“你还得告诉他,让他别掺和朝廷的事,陛下的性子你我都清楚,这样不仅帮不了郭解,反而会害了他。”

他点点头,又道:“我明白,你回去吧,别让陛下等着了。”

目送卫青离开,我不禁抬头看了一眼湛蓝的天,一片云彩也没有,空旷的只余一轮火红的太阳高高挂着,散发着刺眼的光芒,让人睁不开眼,灼人的热浪扑腾在人身上,好似在驱赶着我快快进屋,外头是它的地盘儿。

郭解后来又做了一番挣扎,托了关系找到皇太后处,然则结果无一例外,最后被朝廷强制迁徙去了茂陵。

主父偃也因为足智多谋,屡献奇策而深受刘彻信任,成了朝堂上炙手可热的人物,行事也愈发张狂。

有燕人状告燕王刘定国与父妾私通,强纳弟妻为妾,草菅人命等诸多罪行,主父偃向刘彻揭发此事,经查证罪行属实,朝臣请诛杀燕王,刘彻应允,燕王自杀,国除。

主父偃又状告齐王刘次昌与其姊纪翁主私通□□,刘彻委以重任拜为齐国国相,令其彻查此事,主父偃赴任齐相不久,便传来齐王自杀的消息。

连败燕齐两国,令其他诸王人心惶惶,赵王刘彭祖上书,状告主父偃收受诸侯贿赂,所以才令诸侯子弟获得封地,而齐王自杀,也是因为早前主父偃欲令齐王纳其女为妃遭据,怀恨在心而逼迫至此。

齐王纵然有罪,也需朝廷定夺,齐王未经审判便自杀本就令刘彻生气,而赵王所状告之事,愈发令刘彻恼火,当即将主父偃下狱治罪,主父偃承认受贿一事,却拒不肯认逼杀齐王之事,刘彻怜其才,欲留他一命,又遭众臣反对,公孙弘言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主父偃是罪魁祸首,不诛杀主父偃,不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为安抚诸王百官,刘彻无奈将其诛杀。

主父偃行刑的那一天,天气雾蒙蒙地下着雨,卫青在椒房殿坐了很久,茶水一杯接一杯的喝着,却是一句话也不说。

我看着心里着急,说道:“是不是主父偃的事让你心里难受啊?”

“我是亲眼看着他怎么从一介布衣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他抬眼看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深秋的雨,即便下得小,也带着一股瘆人的寒气。

我对主父偃的印象还停留在元光四年,他状告董仲舒的那一次,因为他背后坑人,我对他并无好感,哪怕他后向刘彻上书请立我为后,我对他也没有任何改观。可正如卫青所说,他确实智谋过人,这几年他凭借自己的才干一步一步走到刘彻身边,好不容易有了如今的成就,终究还是败给了自己的私欲,落了一个凄凉的结局。

我给自己添了一杯热茶捧着捂手,淡淡地道:“从他利用董仲舒当自己垫脚石的那一刻,他就应该知道,他的阴损迟早有一天会害了自己!”

“可惜了他一身的才干!”他叹了口气,又径自饮了一口茶水。

“不知怎的,这两天我突然想到田蚡了!”我低下头道:“咱们家里人,虽不至于像主父偃这样,可我总担心,最后会成田蚡那样。”

“阿姐,你放心吧,我心中有数”,他放下耳杯,说道:“阿步那边的产业,到时候我让他卖掉一半出去,咱们家现在也不愁吃穿,不必做大,留点田地让他们一家四口混混日子就成!至于阿广那边,他现在已经成家了,只要他不犯法,他想干什么就随他去吧,还有去病,虽然天不怕地不怕,可那孩子懂事,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他心里有数。”

“你心里明白就好”,我想了想,又接着道:“我这边呢,再过两年,要是不能再给陛下多添两个皇子的话,那也要预备着选些新人进来了,陛下对我好,我也不能不知足,皇子只有据儿一个肯定不够的。”

!”

卫青起身,走到我跟前,蹲下身来,握着我的手道:“阿姐,别怕,还有我呢!”

明明是我要安慰他的,却成了他来安慰我,明明我是姐姐,却反倒要他来护着我,我不禁红了眼眶,说道:“我知道,该来的总会来的,没事,我有准备,你是将军,我是皇后,这两条路都不好走,我有你,你也有我,咱们俩一起,以后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咱们都能跨过去的。”

卫青点头,看着我笑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