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晒书造纸

酒宴过后,诸葛瞻回到武乡侯府便是一顿饱睡。

他年纪尚小,睡眠时间要有10个小时。

起来梳洗、吃过早饭后便坐着马车,匆匆前往谯周府。

身为蜀中文人之首,谯周的学生不在少数,院内不少文士来来往往,搬着竹简,将其摊开,放在地上。

谯周见诸葛瞻已到,便对诸葛瞻招了招手:

“徒儿,帮你几位师兄晒一晒书。”

诸葛瞻上前帮忙,院落里摆满了竹简,编绳已经解开,预备更换新的编绳。

学着院中师兄弟的样子,解开编绳,将竹简按照顺序,一根根的摆在地上。

一篇竹简的字数不过数百,但它的体积实在大的过分。

院中这些竹简总共字数不过百万,却能摆满院子,诸葛瞻算是明白学富五车是什么意思了。

忙了一整个上午,谯周果然没把他当外人看待,诸葛瞻累的腰酸背痛,这才将所有竹简拆开,摆放在地上。

谯周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种天气,正适合晒书。”

诸葛瞻凑在他的身旁,好奇的问道:

“师父,为什么不用纸呢?这竹简,一片不过能记十几个字罢了,若是纸的话,岂不是能记数百字?”

谯周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自然是因为纸张贵了!纸张多用于友人通信,再加上纸张的质量不好,读起来还不如竹简。”

诸葛瞻想了想,确实如此。曹操传中就有记载,官渡之战后,曹操缴获了曹营中人写给袁绍的信,他看不看,全都烧了。

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这种暗通曲款之事,用竹简目标太大,感觉有些不可能,只可能是纸张。

“我听说东莱人左伯擅长造纸,难道我们蜀中无人擅长吗?”

“造纸需要麻草,此物在蜀中并不常见。”

诸葛瞻心中了然,这个时候竹纸并未流行。

蜀中什么都缺,可就是不缺竹子啊!

竹纸也不是什么黑科技,晋朝有不少书法家、画家,那便说明这时候纸张已经小范围的流行。

其他人诸葛瞻不知道,但曹魏那边的钟繇他还是知道的。

钟繇与王羲之并称钟王,是魏晋有名的书法大家,钟繇还是楷书的开创者。

书法家,总不能是写在竹简上的吧?

秦汉时期的小吏又称刀笔吏,主要是因为竹简即便能记载,也不方便书写。需要先用锉刀先刻一遍,再用笔沾墨书写,这样才不会褪色。

诸葛瞻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造出竹纸!

“师父,我想请假几日。”

诸葛瞻忸怩。

捋了捋胡须,谯周不满的问道:

“哦,有什么事吗?”

乖巧的抱住谯周的大腿撒着娇:

“徒儿,徒儿想给师父一个惊喜!”

心中连连默念,反正我是小孩子,小孩子卖萌不犯法!

谯周沉思一会,缓缓说道:

“可!”

“但要是你的惊喜让我不满意,那到时候我可就要给你惊喜了!”

诸葛瞻不禁腹议:

“师父,我还是个孩子啊!”

谯周转身对一旁的另一个少年说道:

“令则,这几日你便跟着瞻儿吧。”

少年的脸上露出阳光灿烂的笑容:

“谨遵师命。”诸葛瞻与少年恭敬的退下。

少年与诸葛瞻上了同一辆马车,他的肩膀撞了撞诸葛瞻,眨巴着眼睛说道:

“我叫罗宪,字令则。我知道你!丞相的儿子诸葛瞻是吧!”

诸葛瞻同样眨巴着眼睛看向了他:

“原来是你!”

这是诸葛瞻的心里话,自然不会喊出来。

但那惊讶的眼神还是出卖了他,罗宪困惑的问道:

“师弟认识我?”

诸葛瞻讪讪地笑着:

“师兄神童之名,我怎么会没听过呢?早听说师兄十三岁就能写文章,大家都说你是老师门下的子贡呢!”

罗宪是谯周最出名的三个弟子之一,另两位是写《三国志》的陈寿和写《陈情表》的李密。

怪不得谯周被称为蜀中孔子,门下弟子流传千古的便有这么多,更不提其他的郡县之才了!

罗宪出名于永安守卫战。

蜀汉灭亡前夕,阎宇率军支援成都,只给罗宪留了2000人。

可就靠这两千人,罗宪抵挡住了步协、陆抗六个月的围攻,因功被司马炎封为冠军将军。

罗宪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此时他只有十六岁,正是英姿勃发之际。

“师弟想要做什么呢?”

诸葛瞻凑到罗宪身旁,神秘兮兮的说道:

“造纸!”

罗宪惊讶:

“师弟还懂墨家工法?”

诸葛瞻故作睥睨的看着罗宪:

“家父曾造出诸葛连弩、木牛流马,我怎么会不懂呢?”

罗宪噗嗤一笑,伸手揉了揉诸葛瞻的脑袋,颇为亲善的说道:

“那小师弟可要让我增长一番见识了!”

回到诸葛武侯府,吩咐几个家将去砍伐一批嫩竹;再叫管家拿来铁锅与石灰。

管家姓陆名福,是隆中时便跟在武侯身边的旧家仆。

诸葛瞻只是做个样品,想要大量造纸,那得是个大锅才行。

看向身旁的罗宪,诸葛瞻开口问道:

“罗师兄,你知道蜀中有什么能工巧匠吗?”

罗宪思索一二,答道:

“蜀中的能工巧匠首推蒲元了!说起来,他跟你还有些渊源呢!”

诸葛瞻毫不意外,这实在是正常不过,诸葛亮治蜀中,招揽人才,杜微闭门不见,诸葛亮上门三次,杜微才勉强担任了个谏议大夫,何况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呢?

“蒲元他曾经造出宝刀3000把,削铁如泥。他说汉水绵软,得要用长江之水才能淬炼。结果取水的人返回时把水弄洒了八升,便用涪水掺杂其中。蒲元用水淬刀,点破了取水者的谎言。厉不厉害?”

诸葛瞻目瞪口呆,这可太厉害了!

他怎么精准的看出是八升的。

挥手示意一个家将,拿出自己的名帖要他将蒲元请来。

青竹,石灰,铁锅都是些常见之物,只片刻时间众人便将这些东西拿到院子中,而蒲元也匆匆而来。

“见过小侯爷。”他向诸葛瞻行了一礼。

诸葛瞻点了点头,开口问道:

“蒲元先生能否造一大锅,直径1丈上下即可(2.3米)。”

蒲元迟疑:

“自是可以,但这么大的锅放哪里呢?”

诸葛瞻拍了拍蒲元的手,对于技术人员他一向都很尊重,蜀国人少,只能想着用技术进步去取代人力。

诸葛瞻宁可拿十个将军再多换一个蒲元。

“我听说蒲元先生多奇思妙想,不仅善于冶铁炼刀。实不相瞒,我想要造纸。”

蒲元疑惑:

“造纸?”

诸葛瞻点了点头:

“是的,用竹子造纸。”

引:

君性多奇思,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刀成,自言汉水钝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江水。君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言杂八升。取水者叩头云,于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以竹筒内铁珠满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因曰神刀。今屈耳环者,乃是其遗范。

姜维《蒲元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