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最后的鏖战(十五)

西新窑战斗打响的同时,石勇峰的新五师以及上官宁的女兵团则是对日军富金山的右翼阵地发起了进攻,由于国军出现的极其的突然,驻守右翼的日军第16师团第19旅团事先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接到,直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其布置在外围的第9联队第二大队,第一时间被新五师合围,并快速吃掉。

此外,铁扬的暂编第15师也于同一时间对富金山主战场开进,目标直指日军第13师团指挥部。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在第42集团军发起反击的同一时间,第五战区长官部将所有预备队全部压到了富金山前线,田镇南的第30军直接得到了4个师的援兵。

在这些援兵抵达战场之后,孙连仲亲临一线指挥,并命令前线的部队立即从富金山和800高地附近展开反击,配合马铮所部夹击当面的日军。

突然间遭到中国军队的疯狂夹击,前线的日军顿时乱套了。

意识到事情不对头的荻洲立兵一边组织部队反击,一边命人给第二军司令部发报,汇报情况。

位于六安的日军第二军司令部深夜接到荻洲立兵发来的电报之后,司令官多田骏不敢怠慢,当即找来情报部门的负责人询问情况。

然而,日军特高课的负责人对此是一问三不知,这让多田骏颇为不满。

事实上,他们不知道的是,马铮对于此次作战进行了高度的保密。

他知道日军对国民政府高层渗透的很厉害,甚至于军委会都有他们的眼线,所以这次反击作战并没有经过军委会的审批。

整个反击作战只是由马铮提出,并由李长官批准的一次临时作战计划,且从提出作战计划到最后的实施,前后不到五天的时间,所以知道的人很少。

即便是无孔不入的特高课,对于此次作战也是一点都没有察觉。

虽然没有从情报部门这边问出有用的信息,但是多田骏在分析了荻洲立兵从前线发来的电报之后,意识到情况不妙,当即命人联系叶集的守军。

但是,令他们震惊的是,叶集的守备部队上到守备司令部下到各个大队部都没有回应。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多田骏立即命令六安的一个步兵联队立即乘车赶往叶集,增援前线的部队。

与此同时,多田骏再次给潢川前线的第三师团、第十师团发报,命令他们加快进攻速度,尽快拿下潢川,并打通前往信阳的安全通道。

然而,接下来的局势变化却让他们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19日凌晨四点钟,经过四个半小时的血战,第59军终于彻底占领了叶集。

日军留守叶集的一个步兵联队外加大量的非战斗部队被全歼,七千余人最后突出城区的不到五百人,此外,日军从前线撤下来的四千多伤员也在第十六师团的野战医院被全歼。

此战,日军在叶集一地就损失了一万余人。

除此之外,他们囤积在叶集的大量武器装备、粮食给养、医疗用品,甚至于军饷,全部成了国军的战利品。

紧接着,六安方面的援兵在夫子庙一线遭到马铮所部骑兵旅的阻击,双方在夫子庙展开血战,日军由于急于增援,并未携带重武器,所以在面对骑兵旅的时候,被打的节节败退。

虽然战场距离叶集不到30公里,但是日军却迟迟无法突破。

这也就罢了,最让日军上下感到心惊的是,他们从富金山一线撤下来准备增援叶集的第103师团在西新窑一线遭到国军精锐部队的阻击,先头部队一个大队的兵力被全歼,剩余的部队则是被阻击在河西岸不得寸进。

而位于富金山战场附近的多个方向都发现了国军部队,多田骏等人惊恐的发现,富金山前线的日军竟然被中国军队给包围了。

虽然暂时还没有证据表明,前线的中国军队有全歼第13师团和16师团的实力,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军队有全歼这两个师团的意图。

震惊之余,多田骏立即致电第13师团部,询问他们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还有多少可战之兵。

很快就接到了第13师团部的回复,称前线的这两个甲种师团目前能调用的部队还有两万八千余人,弹药还能支持五天左右,给养则是可以支撑一周的时间。

接到前沿的汇报之后,多田骏大吃一惊。

要知道不久前他才将前线的这几个师团的建制补充完整,尤其是荻洲立兵的第13师团,该师团在之前进攻富金山的战役中损失惨重,两万两千人的编制只剩下了一万多人,减员比例达到了55%。

现在才补充完整几天的时间,两个师团四万四千余人的总兵力就只剩下了两万八千人,减员超过了一万六千人。

反观前线的中国军队,不但左中右三个方向都发现了大量的敌军,甚至于富金山主阵地以及800高地的守军也都似乎得到了增援,竟然敢主动向前线的皇军发起反冲锋。

种种迹象表明,第13师团和第16师团的处境已经非常的危险了。

眼下摆在多田骏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立即指挥部队突围,而以这两大师团剩余的近三万部队,不管是从那个方向突围,都能冲出去。

这一点多田骏还是很自信的,毕竟大日本皇军的战斗力摆在那里,中国军队如果想要拦截这三万大军突围,任何一个方向上都至少要有五万大军。

显然,富金山前线左中右三个方向上的中国军队加起来没有15万大军,他们能包围大日本皇军,却绝对挡不住皇军突围。

另一个选择则就有点冒险了,那就是继续让这两个师团留在富金山前线,然后终止第三师团和第十师团进攻信阳的作战计划,并将这两个师团调往富金山前线,增援荻洲立兵等人。

如此一来,荻洲立兵所部固然是处于中国军队的包围之中,但是大日本皇军的两个师团却在北线的中国军队的外围也形成了一个新的包围圈。

在荻洲立兵所部的配合下,可以里外夹击叶集一线的中国军队,打好了的话可以一举将叶集方向的中国军队一口吞掉。

总而言之,突围有惊无险,却可能会让所部前期的努力化为泡影。

而终止进攻信阳的作战任务可能会影响所部夺取武汉的战略计划,但是却有机会将叶集一线的数万国军一口吃掉。

怎么选,这让多田骏陷入了两难之中!

但就在多田骏纠结的时候,马铮与白长官、徐参座等人带着第42集团军总司令部来到了叶集。

在听取了张荩忱关于第59军的战果汇报之后,马铮当即做出决定,第59军留下一个团驻守叶集外,剩余的部队全部加入正面阵地,参加对第13师团和第16师团的围歼战。

此外,此次国军从叶集缴获的所有武器装备全部补充到一线部队,总部不留一发子弹。

所有人都知道,马铮这次是真的不过了,他真的是将所有的家底子全部拿了出来,不管这一仗最后结果如何,第42集团军都是尽力了。

而随着马铮的命令,前线的各部队对包围圈里日军的进攻更加的猛烈了。

尤其是得到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的补充之后,国军一线部队的火力一点都不比日军差,所以富金山前线的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的惨烈。

不管是日军方面还是马铮所部,伤亡都在快速激增。

从晚上十一点半战斗打响,到第二天凌晨六点半,不过七个小时的时间,国军方面上报到指挥部的伤亡数据就超过了五千人,其中直接阵亡的超过了三千人。

而日军方面的伤亡更加的惨重,单单叶集一战,日军就伤亡了一万一千人左右,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两大师团再次伤亡三千余人。

如此惨重的伤亡不断地刺激着日军高层的神经,要知道他们虽然单兵素质以及整体战斗力都要比中国军队强,但毕竟是远渡重洋作战,兵员补充显然没办法和中国军队相比。

在这里,中国军队是主场作战,兵员补充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方便。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人口基数摆在那里,壮劳力是日本的六倍还要多,而且国军对于兵员的要求也远比他们简单,甚至于很多时候到村子里拉一批壮丁就能拉上战场作战。

说句不好听的,今天前线的国军全部拼光了,或许几天后就会有相同数量的国军补充到前线。

而日军方面显然没有这个能力,减员一人可能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补充,这也是为什么前线的日军野战部队的兵员经常不满员的原因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多田骏不得不考虑前线部队的实际困难。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多田骏最终决定,暂停进攻信阳的计划,命令筱冢义男的第十师团和藤田进的第三师团调转枪口,由潢川向叶集进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