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印度行

1731年8月10日,正午时分,在无边的荒漠中,一支长长的驮马队伍缓缓地向前移动,沙尘滚滚,骄阳高照,使得周围所有的景象都变得有些模糊而虚幻,让人难以看清前方的道路。</P>

马儿喘着粗气,不断打着响鼻,脚步也异常沉重,明显是不耐荒漠的恶劣环境。只有那些数量众多的骆驼仿佛对这一切早已习以为常,迈着坚实的步伐,缓慢而坚定地向前行进着,沙粒在脚下发出沙沙的声音。</P>

荒漠中的气温极高,让人感到炙热的气息,人们流出的汗水很快就被蒸发掉了。驮队中的人们都戴着宽大的帽子,并用绵软的围巾将面庞完全遮护,以防止沙尘和阳光对他们的皮肤造成伤害。驮马两侧除了载有大量的货物,还携带了数量不少的风干食物和水源,以备不时之需。</P>

驮队中间还有三十多辆马车,全都堆满了货物,使得车轮驶过后,在荒漠上留下两道深深辙印。</P>

易卜拉欣·汗取出水壶,狠狠地往嘴里灌了两口,抬起头来,微微眯着眼睛,看了看刺眼的日头,嘴里发出低低地咒骂声。</P>

是的,他此时有些后悔带着人跟着这支驼队前往印度,去面见齐国驻印度地区的高级外交事务专员。</P>duwo.org 比奇小说网

按照齐国人的行程安排,他们从坎大哈出发后,将要穿过茫茫的荒漠戈壁,再翻越喀拉特汗国的崇山峻岭,来到印度河畔,随后坐船顺流而下,抵达齐国的西州总督府所在地津门,在此稍事休整几日后,便再次乘船,由海路进抵最终的目的地苏拉特,与齐国高级官员会谈。</P>

对于他们想跟齐国人接触,并双方展开深入合作的想法,齐国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让他们派几名代表前往苏拉特进行一番详细交流。</P>

为了自己的兄长能获得齐国人的支持,易卜拉欣·汗当即表示愿意代表纳迪尔,亲自赶赴苏拉特,与齐国高级官员会面。</P>

易卜拉欣·汗对此非常失望,即使他代表纳迪尔向齐国人允诺,在推翻萨法维王朝后,齐国人此前获得的所有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将不会受到丝毫影响,甚至,还会给予他们更多利益。但齐国人仍旧没有改变立场,坚定地支持萨法维王朝。</P>

八年前,齐国人以摧枯拉朽般的方式迅速击败了肆虐整个波斯帝国的吉尔扎伊人,表现出超强的战力,这让所有的地方割据势力无不噤若寒蝉,不敢轻易掠其锋芒。</P>

你既然都不能为大家带来利益了,那些山头林立的派系和各怀心思的部族武装凭啥要继续跟着混?</P>

难道你凭你纳迪尔丰神俊朗、魅力出众?</P>

所以,纳迪尔非常迫切地想要获得来自外部势力的支持和帮助,以打破自身孤立无援的局面。</P>

在这片地区,有齐国人的殖民领地,也有莫卧儿帝国、马拉塔帝国、迈索尔王国、科钦王国等地区大国,若说齐国人凭借其强大的海上力量,控制了印度沿海部分领地,易卜拉欣·汗是认为有可能的。但要是说齐国人已完全掌控整个印度地区,他觉得是不太可能的。</P>

更不要说,萨法维王朝的身后还站着一个强大的齐国,让人不由心生忌惮。</P>

目前,纳迪尔表明上看上去似乎势头发展非常良好,征服了周边所有地方势力和部族武装,并将他们全都捏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军事和利益共同体,然后据地自守,与萨法维王朝遥相对峙。</P>

齐国人的话语中国隐隐透出一丝警告,希望纳迪尔勿要向帝国中央政府发起军事进攻,试图推翻萨法维王朝,否则,齐国届时将会予以必要的干预。</P>

尽管易卜拉欣·汗一直身处闭塞内陆腹地,但也能从不同渠道获悉一些外面世界的消息和传闻。</P>

此次前往印度,除了想落实和敲定上述问题外,他还想对印度地区实地考察一番,看看是否如外界所宣扬的那般,齐国人真的是那么强大,已经将这片广阔而富饶的地区纳入他们的实际控制范围之内。</P>

无可奈何下,易卜拉欣·汗只能与齐国人商讨双方合作事宜,期望能获得他们财政援助和武器援助,以逐步发展壮大自身实力。</P>

要是齐国人死保萨法维王朝,纳迪尔哪里还有一丝机会能席卷波斯,入主伊斯法罕,成就他的千秋伟业。</P>

十几天前,易卜拉欣·汗在跟齐国驻坎大哈外交专使会谈过程中,对方虽然就双方合作事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也明确地重申了对波斯萨法维王朝既有的支持态度。</P>

整个印度次大陆人口亿万,物产丰裕,一直都被盛传为“流淌着无数黄金和珠宝”的地方。</P>

这样一来,就必须不停发动战争,掠取更多的财富,以持续提振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并维系内部脆弱的联盟,继而才能巩固自己统治。</P>

尽管纳迪尔几乎占据了整个呼罗珊地区,并且还将阿富汗的赫拉特地区纳入势力范围内,看着地盘是非常大,人口也算丰裕,加上还拥有五万余战力强大的军队,妥妥的展现出一副王霸之基。</P>

但是,纳迪尔军事集团是通过对领地及诸部族的武力威慑,然后极限压榨百姓和商人从而获取源源不断的财力,再通过足饷厚赏笼络军队,最后以武力压服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才勉强维持住整个军事集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P>

倘若没有外部经济的支持和对外持续掠夺的对象,势必会缺少了相应的财力支持,纳迪尔军事集团也就会很快瓦解消散,无法再维持对呼罗珊地区的统治。</P>

但自家人知自家事,作为纳迪尔军事集团中的核心人物,易卜拉欣·汗深知己方的最大弱点,那就是根基不深,且也未得民心,稍遇重挫,便会导致这个松散聚合的军事集团分崩离析。</P>

毕竟,以一隅之地来对抗整个萨法维帝国,不论是从财力上来说,还是从军力上相较,纳迪尔都没有绝对把握能取得最后的胜利。</P>

齐国跟印度又不接壤,人口又不具有压倒性优势,加上人种、宗教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他们怎么可能会占领整个印度呢?</P>

最多就像是在波斯一般,通过对当地的统治阶层施加影响力,从而攥取政治利益和商业利益。</P>

你总不能说,就因为齐国曾两度击败了莫卧儿帝国,还重挫了马拉塔帝国,就实现了对印度的实际控制?</P>

(</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