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是新承恩泽时(下)

白居易回忆到这,不禁又想到了湘灵,他也爱湘灵,但是他也如同李琩一样,终究是没有做到放弃一切……

白居易想到这,泪水一滴滴落在写着《长恨歌》的纸上,浸湿了纸张。

他将没写完的《长恨歌》放好后,离开房间去散心。

元和三年(808年)37岁的白居易已经是闻名长安的“黄金大龄单身汉”了,一天,他受邀到京兆尹杨虞卿的府上做客,觥筹交错之间,杨虞卿闻听了白居易与湘灵的曲折故事,不禁喟叹了一番并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同情。

又过了一会儿,作为老朋友的杨虞卿提醒白居易既然年岁已经老大不小了,娶妻须当速速提上日程,否则,这一生恐怕难即便娶到了贤妻也难以有子为继。

实际上,杨虞卿设宴邀请白居易前来叙旧,实则是替自己的亲妹妹杨氏说亲,因为杨虞卿的妹妹特别慕才,对白居易早已芳心暗动。

白居易在酒醉时分好像情绪也“豁然开通”,他想着杨兄的妹妹必然贤淑识礼,母亲也必会同意这门亲事,于是,白居易的婚事就这样有了眉目。

白居易回家将自己欲求娶京兆尹之妹的想法同母亲一说,白母立即就应允了下来。没过多久,白居易终于娶了母亲心目中理想的“大家闺秀”杨氏为妻,但可惜的是,贤淑的杨氏容貌平平,不是白居易心中的“白月光”。

因此,白居易婚后不久就写了一首诗《赠内》来“勉励”发妻杨氏,诗中,白居易援引了古代4位典型的贤妻,希望杨氏能够效仿她们,努力做到吃苦耐劳、三从四德、安贫乐道。

杨氏也确实是个善良贤惠、吃苦耐劳、爱夫心切之人,自从她嫁给白居易后,无论白居易失意被贬还是拔擢升职,杨氏始终都会默默地打理好家中的一切事务、尽最大能力去照顾、支持白居易。

白居易渐渐对杨氏有了好感,想到湘灵,只感觉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没有希望。

自己距离上次见到湘灵,已过去8年,并且现在自己已经结婚了,母亲也不可能让自己与湘灵再见。

白居易心想:忘记湘灵吧,是时候和杨玉环一样,开始新的生活了。

王质夫又来到白居易的住处,问白居易《长恨歌》写得怎么样了。

白居易这才想到自己答应王质夫的事情,这两年,他已经差点把这首写到一半的诗忘记了,于是他对王质夫表示了歉意后,又回到了房间。

白居易翻出了两年前的《长恨歌》,擦去上面的灰尘,见到了两年前自己写的诗句: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白居易看了看自己写的诗句,又想着接下来该怎么写,白居易又重新坐了下来,继续回忆了起来……

(本章完,下一章:化怨为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