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五百吨破义军

几个月后,大明再次迎来了一次农民军的起义,这次的起义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的猛烈,

唐钦宸真的有些慌了,这一次是真的大军来袭,和以往完全不是一个性质,

老回回、王自用等部起义军和张献忠在米脂十八寨起义,称八大王,李自成起义,不久带队投入不沾泥部起义军。

马守应,回族,别号“老回回”。

在明代,回回已遍布全国。陕西北部延安府和马守应的家乡绥德州以及甘肃东部平凉、庆阳等地,

曾是回民分布较多的地区。明中叶以后,由于吏治败坏、军政废弛和土地问题严重,导致流民外逃现象愈来愈普遍。

这一带的回民,每当麦熟时节便携带妻小辗转流徙,

靠拾麦穗或者卖药来维持最低下的生活,遇到灾荒年景更加贫困无依,便纷纷起来暴动,反抗地方官府。

王自用,一作宜川人,一名王和尚,号紫金梁。崇祯元年,与混天王等起义,为王嘉胤部属。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

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

跟父做小生意,贩卖红枣。初为捕快,进入延绥镇成为边兵。

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丧命。崇祯年间,组织起义,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

天启末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

农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铤而走险。最初,有府谷的王嘉胤、王自用,他们占领了黄龙山。

接着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等响应,斗争烈火燃遍了陕西全境。

不久,李自成在米脂起义后参加了高迎祥的暴民队伍。

崇祯三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暴动,自号“八大王”。

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

这一队伍初属王嘉胤自用,后自成一军。因张献忠小时读过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

从此,张献忠随着流民队伍,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

他的队伍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崇祯二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

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明朝天启年间,陕北地区灾荒连年,官府粮差分文不减。

李家生活非常困难。李自成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并给本邑艾姓地主牧羊度日。

十几岁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

不久,因无力偿还豪绅文举人的债,他曾被戴上枷锁严刑拷打,后来在穷伙伴的帮助下,杀死文举人,又与侄儿李过逃往甘肃当边兵。

当时,边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粮饷不足,军官又贪污、克扣军饷,兵士经常挨饿受冻。

……

唐钦宸这几个月一直都没有好好的休息,虽然自己随时能够返回现代,

但是大明已经成为了自己的江山,这里的百姓,这里的官员全都是依靠着崇祯皇帝,

最重要的是,

唐钦宸在大明有了六七个孩子,

这些人他怎么可能舍弃得下去,这一次义军凸起,和利时比起来还是略有差距,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以军全部都聚集到了一起,整整加在一起有数十万之重,这么发展下去,简直和历史中的百万大军没有区别了,

唐钦宸很是焦躁,

必须想办法化解这些以军,以前的办法看来作用已经不大了,

这一天,

唐钦宸正在和兵部尚书孙传庭议论如何征剿义军的事情,

“孙传庭,你快想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削弱这些义军,至少不能让他们发展壮大了!”唐钦宸十分愤怒的问道。

其实以前的办法多少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如果没有任何作用,那么这一刻的大明简直已经千疮百孔了,

不仅仅会有大量的农民军,而且还会面临更大的饥荒,

但是因为有之前的很多措施,现在的大明虽然内部有十万的义军,但是根本不成气候,

只要皇帝有这个想法,随便调集几个布政使司的兵力就能将这些义军彻底剿灭,但是崇祯皇帝没有这么做,

目的就是人口,

必须让大明保持人口增长,而不是越来越少,

这就是大明兴盛的关键,唐钦宸很清楚这一点,在大明的末年,人口锐减,

无论下达任何的政令都没有什么作用了,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人口锐减,根本无法拯救这个大明王朝了,

兵部尚书孙传庭听到皇帝的吩咐,试探性问道:“启奏皇上,老臣认为应当派出细作,干扰义军的行动,然后再各个城市都设立救灾点,只要能够结局百姓的衣食问题,就不会再有新增。”

唐钦宸无可奈何说道:“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作为一个皇帝,明明能够轻而易举的杀死这些叛军,但是身负重任,只能想办法让大明强盛起来,不可能为了消灭义军,不顾人口危机,

而且,大明的灾荒很明显的放在眼前,不解决根本上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完全化解义军的问题,

而且这些义军也是很狡猾的,只要大明强行征剿就会跑,跑了之后等到官兵走了之后又再次聚集起来,

根本做不到消灭干净,

与其如此,不如围而不剿,这样一来既能够起到控制的作用,又能保证人口不再下降,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唐钦宸现在开始担心的就是救灾的粮食,

“看来需要回现代去购买粮食了!”叹了一口气,唐钦宸再次回现代求助去了。

通过了四方石,唐钦宸返回了花园别墅,

开着宾利直接赶往粮食大市场,这一次他需要购买500吨的粮食,专门用来赈灾用,

这么多的粮食,一家店铺肯定没有,必须在粮食大市场进行批量的采购,

开着宾利来到市场的时候,唐钦宸没有直接去店铺购买,而是直奔市场管理处,准备用喇叭喊这些商户前来签约,

“什么事?”市场管理处的一个员工看着唐钦宸走来,开口问道。

唐钦宸回答道:“我需要借一下你们的喇叭发个消息!”

原本市场管理处很是反对,但是在唐钦宸直接拿出了一千块钱的时候,还是妥协了,毕竟有钱谁不想赚呢?

“所有商家注意,有一位客户需要订购大量粮食,凡是有大米的商家,请前来市场管理处签订合同,现场付款,重复一遍,现场付款!”市场里面的大喇叭开始循环的播放了起来。

唐钦宸则是坐在市场管理处,

很快,

一批批的商家拿着合约就来了,因为以前唐钦宸这么干过,所以这一次很多商家都十分相信,

“老李,是谁要批发大米啊,我这里有很多存货!”一名商家来到管理处便打算嚷嚷着。

管理处的老李指了指唐钦宸说道:“他,你们商量吧!”

这个商家一看,这不是以前那个土豪吗,买了很多大米的,这一次又来了?

也不知道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总是需要那么多大米,真是一个奇怪的人,不过还是赚钱重要,至于其他的早就被这些商家抛到脑后了。

唐钦宸开始忙着签订起合同来,一批批商家一次过来,价格基本上都是公道的价格,比起市场价是略低的,

大部分的商家,一家只能拿出几千斤,所以需要签订很多的合约,

唐钦宸签的都快头晕眼花了,

经过了整整半天的时间,终于将需要的500吨粮食全部购买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回去等着送货过来,直接带去大明朝了。

开着宾利回到了花园别墅,唐钦宸一头就倒在了沙发上面,

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夜晚,睡在沙发上面的唐钦宸也没有盖一个被子,第二天还有些头晕,

当天上午,很多货车陆陆续续将大米全部搬运到了唐钦宸的院子中,

看着一袋袋的大米,唐钦宸心中也多了一些信心,

大明现在确定就是粮食啊,也只有自己这样的人才能拯救大明,如果不是因为有现代这个后盾,大明也许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唐钦宸将所有的大米全部收进了四方石空间中,

做好了所有准备,唐钦宸再次启动了四方石,返回了大明朝的乾清宫,

这一次,整整五百吨大米,一定能够彻底解决饥荒问题,从根本上制止百姓加入农民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