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御制画珐琅

Id_之间台上那个盒子打开以后,一个大体为红色的小碗出现在了大屏幕上面,这时候的我也不管那个大屏幕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只是一直把目光放到那个小碗上面。

“钱叔,真的御制珐琅彩?!”

钱响堂点了点头轻声开口说道:“错不了,你看他那个碗底上写着康熙御制四个字,在当时除了皇上谁敢在自己的碗底下写这么几个字。”

胖子有些不明白这东西的价值,于是就开口问道:“古董不是越老越好吗?怎么一个清代的小碗还能这么值钱?”

我笑了一下,其实胖子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甚至普通人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想法,认为古董这东西就是越老越值钱。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就拿汉代的青铜器来举例子,听上去够唬人吧?但我要告诉你这个青铜器是一件箭矢的箭头呢,怎么样是不是一瞬间就感觉到这东西不怎么值钱了。

其实在文玩圈里面最害怕的就是一件东西“新加坡”,你要问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新假破”的谐音吗。就是一个物件儿,最害怕的就是这东西又新又假又破。

还有就是文物这东西,如果现在值钱那么它在它的那个时代肯定也是价值不菲的,如果一件破烂流传了下来岂不是让人笑话。daqu.org 西瓜小说网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瓷器里面为什么不论是每个时期,官窑的物件儿大部分都要比民窑物件儿贵的原因了,工匠的技艺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就是使用者的不同了,皇宫里面用的和普通老百姓用的肯定是不一样的,收藏价值也不一样。

而我们眼前这一件御制珐琅彩就是这样的情况,虽然东西离我们现在的年代并不长,满打满算也就几百年的时间,但是关键是这玩意儿是官窑啊,而且是御制。

御制的意思就是在当年这一批碗是康熙亲自监督烧制而成的,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完成的,所以说肯定不是谁都能带上“御制”这两个字。

胖子开口问道:“所以说这个珐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我想了一下,但是这里面的细节我一时之间居然也有一些想不上来了,于是就开口说道:“是一种瓷器的装饰手法………”

没想到钱响堂却是点燃了一根烟后吸了两口后缓缓说道:“珐琅彩,瓷器装饰手法之一,源于画珐琅技法。使用珐琅彩装饰手法的瓷器,即珐琅彩瓷,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也常简称为珐琅彩。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有些惊讶,钱响堂说的并不错,我之前在书上是看过这些东西的,但是我一般是不记这些东西的,没想到钱响堂倒是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

钱响堂看了我一眼后笑着说道:“之前做过很多这东西的生意,所以说对于这玩意儿也就有了一点儿的了解。”

顿了一下后钱响堂又继续开口说道:“珐琅彩算是清代时候一项很普遍的技术了,但是这东西的难能可贵就在于它的“御制”两个字上面。”

随后钱响堂把烟头扔在了地上缓缓说道:“这东西我也是第一次见,看看能不能搞到手。”

胖子有些担忧地说了一句:“这东西万一是假的呢?”

钱响堂笑了一下,开口说道:“假的?那就全完蛋了,先不讲万一买到假货的江湖势力是不是哪个地方的巨擘,就就单论是这别墅区背后的势力都够那个姓刘的吃上一壶………而且他是个商人,我最了解商人,他们唯利是图,对自己不安全的事情他们是一点都不会去干的。”

胖子点了点头,也没有再说话,而这个时候拍卖会的现场已经慢慢的嘈杂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个女的拍卖员真的是一位高手,自从公布那件珐琅彩到现在估计已经有好几分钟的时间了,但是她却是毫无动静,只是让现场的观众自己交谈,可谓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可能是眼见胃口也吊得差不多了,于是拍卖员就敲了一下锤子开口说道:“好了先生们女士们!本次拍卖会第一件物品,清代康熙御制珐琅彩撇口小碗,起拍价………两千元人民币!每次加价不得少于二百元。”

几乎是话音刚落,现场里就有着不少的人举起了加价牌子,那位女拍卖员也是好功夫,几乎是每一次都能完美的说出那个人的报价。

眼见价格已经五千多了,我有些担忧地说道:“钱叔您不着急吗?”

钱响堂只是靠着玻璃慢慢地吸了口烟缓缓说道:“不急,真正的老家伙还没出来呢。”

我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一时之间又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也只得慢慢地等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报价的人数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下了几个人,而这件康熙御制珐琅彩撇口小碗的价格也来到了将近一万元的价格。

突然,我们对面那个二楼包厢发出来了一道悦耳的铃铛声音。

那位拍卖员瞬间反应了过来,带着笑容开口说道:“二楼三号房间的先生加价一千元,一万零八百元一次……”

还没等她的话音落下,钱响堂就按响了那个用来报价的按钮,我们因为是在包厢里面,所以说不能直接报价,只能用一些特殊的手段。

“二楼七号房的先生加价两千元!”

但是下一秒对面就又响起来了铃铛的声音。

“二楼一号房的先生加价一千元!”

“二楼七号房的先生加价五千元!”

………

钱响堂与那人好像是杠上了一样,到最后钱响堂还是以七万多将近八万元多价格把这件东西给买了下来,看的我和胖子的眼皮子直跳。

奶奶的钱响堂这一伸手就是八个万元户啊。

那位拍卖员看到第一件物品卖了这么高的价格自然也是非常的高兴,毕竟这当“头彩”的物件儿一般来说往往都不会卖出很高的价钱,只是在于要调动起来现场参加拍卖会的人的情绪。

很显然,这一件距今不过二百年时间的清代小碗很成功地完成了它的任务,拍卖会的现场与之前相比可以说是狂热无比了,大家都在期待着接下来拍出的物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