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排斥、本分

麻着一张老脸,老院正向陛下禀报道:“陛下,五月槐花开,花香飘满园。太常卿大人的体质、恐不能受槐花花粉刺激,产生了些儿本能地排斥反应。现下已睡着。”

老皇帝:“……”

一道突兀的天雷、一个小小的排斥反应,就毁了她的“天授圣图”、就差点儿让她大开杀戒。

终是她想太多了。

但笑话,已经筑成。

老皇帝不想再看到那块玉石、更不想再看到武承伺,她命人将这二者都抬出去、随便找个地方放着。

同时下旨:罢免武承伺的宰相之职,令其在家闭门思过。

还有那个狄映,老皇帝暂时也不想看见,到底是让人通知其:三月不用上早朝了。

狄映高兴地接了旨。

抬脚就准备去平安县。

平安县,隶属歧州,县城距离大都城有三十里地。

县境内,群山环绕、山高崖险。

狄映接手的积案中,就有一些案子发生在平安县。

其中一桩、在平安县境内的一处山谷之中。

去岁十月初二。

被害人:韩立行,男,时年25岁,身高体健,放羊为生。

初二那日,韩立行照常赶着羊群,去那处山谷中放牧。

突然就死了。

牧羊犬察觉主人情况不对,回去家中报信。待其家人跟犬寻至山谷中时,羊儿们还在悠悠然地吃草,韩立行已毫无生机。

家人遂报官。

平安县仵作经过验尸,确定韩立行死于被杀。

被重物击打头顶而死。死于午时。

然:关于凶手的线索,却毫无发现。

山谷内一切正常、也没有凶手留下的任何痕迹,就连嗅觉灵敏、机警的两条牧羊犬,都没有任何追凶的征兆。

此案就被平安县令张柬,定为悬案,呈交到了刑部。

刑部亦查无线索,遂递交给了大理寺。

落到了狄映的手里。

看完卷宗的狄映就不信这个邪。

他始终相信:做过、就一定会留有痕迹在。

能不能发现:一看本领;二看手段;三就是,要看看执律人愿意花费多少心思了。

只是才出西城门几里地,狄映一行人就遇到了宋文。

看宋文的样子,貌似就是故意等在这里的、还等了挺久的样子。

狄映就问向他:“你新官上任,从一个从四品的官儿、一下蹦成个从二品下的大官儿,你就这么跑出来,咋想的?”

宋文的状态,让狄映非常有理由相信:这货就是想跟着自己去破案的。

之所以提前等在这儿,就只是为了避人耳目。

“有啥想的啊?”

宋文拨转马头,与狄映并肩前行。

一边说着:“我以前是个‘老好人’,跟谁的关系都不错,这一升官儿了,个个儿地都等着我请客,哪儿有什么正事?

一个月了,整日里都是频繁的应酬,累得半死还防心机、戒心眼儿的,烦不胜烦。

倒不如跟着你去四处查案、验尸,那才让人觉得轻松和痛快呢。”

狄映:“……你不会是对验尸感兴趣了吧?”

“对啊对啊,”

宋文使劲儿点头,“不愧是狄映狄大人,一猜就中!你可得好好教教我,我一定会比考科举时、更加用功努力地学习。”

末了,再补了句:“我会拼命学的,你信我。”

狄映:“……你先教彭凉他们那队侍卫画肖像图。得把那些孩子的模样儿画出来,有助于找到孩子们的家人。”

“路路通”车马行里的老兵们,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战友,也就哪哪儿都有。

若是真心疼爱孩子的家长,在孩子意外丢失之后,会找人给孩子画像,再贴满大街小巷。

而有了孩子们的画像,再通过车马行送到各地的战友手中,两两对比,就能尽快为孩子们找到回家的路。

现在那些孩子们,因为受到虐待和刺激,心理上和精神上都有了或多或少的问题。

狄映就让一些残疾的老兵们、去山洞里照看孩子。

可以带孩子们锻炼身体、可以教孩子们嬉戏玩耍、也可以让孩子们读书识字。

等孩子们的状态好转了,再把他们送回家后,才能拥有平安和幸福。

不管是对孩子们本身的、还是对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家的。都才能。

“行,这事儿简单,交给我。”

宋文再次用力点头,顺便再次追着狄映:“两不耽误,你不能藏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