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帝制终结,没有皇帝的华夏,难道又陷入了纷争?

光幕上出现的,是一幅幅的战争画面。

有列队,有交战,更有连天的炮火,残破的尸体。

而之前的声音,也变得更加唏嘘。

“清王朝的覆灭,宣告着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和封建王朝,彻底尘封到了历史当中。”

“然而华夏民族的劫难,却并未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就此结束。”

“好在华夏民族向来是不屈的,是顽强的,是勇敢的,是不怕流血牺牲的……”

“在无数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中,华夏民族,最终还是迎来了新的曙光。”

“洪宪帝制最终以一场闹剧的形势,正式宣告了帝制在华夏大地,已然没有存活的空间。”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开展,将民族变革之心,重新带动起来。”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国父孙逸仙先生,因肝癌死于帝都协和医院。”

“但他的精神,依旧被后人传承,两党之中,依旧有秉承着他精神的人,在为祖国发光发热!”

……

大秦。

“帝制没了?难不成后世已经没有皇帝了?那这天下,岂不是乱了?”

嬴政双目圆睁,比之刚刚,似乎更加激动。

他是华夏的第一位皇帝,是大秦的开创之君。

哪怕已经确定,大秦终将灭亡,又或者是被改换了名字。

可他依旧不敢相信,一国之主的皇帝会消失。

他实在想不到,那该是怎样的论据。

见到嬴政如此大的反应,众人实在不知该怎么应对。

……

大唐。

李世民双目圆睁,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长孙无忌率先开口,打破沉寂。

“陛下,看来您的大愿,终究是会实现!”

侯君集也反应过来,带头道贺。

“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李世民勉强扯出一个笑容,但神情中带着一丝复杂。

“能和秦皇、汉武并列,能开创一个盛世,看来,朕也不算辜负了这个帝位。”

李世民说话的同时,脸上闪过一丝落寞,心中不免有些唏嘘。

“可这上面说,帝制会终结,那岂不是说,后世子孙,连复国都没可能?”

李世民的心中,有莫大的野心。

特别是看到,即便是大唐覆灭,依旧有人以大唐的国号活跃时,他更觉得,后世子孙,定然有人在努力复国。

众人闻言,哪里敢回话,只能是垂着头,装作什么都没听到。

李世民叹了口气,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

他朝着身边的程咬金吩咐:“知节,倭国的遣唐使,是不是到了?”

“你带人去把他们的馆驿围了,没朕的吩咐,不许任何人见他们,也不许他们离开馆驿半步!”

到底是被称作天可汗的人,虽然光幕中,还没出现侵华战争等场景。

可凭着甲午战争,他依旧敏锐的察觉到了倭国的野心。

作为皇帝,他自然知道,自己绝不能养虎为患。

不止自己,今后的皇帝,也绝不可能再给倭国半点助力。

之前自己是可怜倭国,可对方若仗着可怜,便任意妄为,那就是另一件事了。

程咬金虽说不解,但仍旧当即领命,出去调兵了。

……

大清。

雍正看到这里,忍不住发出一声长叹。

“没想到,朕废了这么多心思,好不容易填补了父皇的亏空,给子孙留下了些许财力。”

“可最终,这群不成器的,不但让大清亡了国,还让大清成了最后一个王朝,连帝制都给弄没了!”

雍正这一辈子,似乎就是为了给大清续命而存在。

早在还是皇子时,他就已经看出大清的危机。

所以继位以后,可谓殚精竭虑,挖空心思的搞经济。

可如今,他如此辛劳,大清的存续,也才不过是百余年。

特别是想到,那句大清亡于乾隆,以及乾隆朝是毁灭的前夜、悲剧的开端。

雍正忍不住朝着身边,正在学习政务的弘历瞪了一眼。

骤然被雍正用这种目光注视,弘历忍不住打了个哆嗦,下意识地便要下跪。

偏偏就在此时,外面传来一道有些焦急的声音。

“皇上,法兰西、大不列颠的使臣已经在外面候命。”

听到这两个名字,雍正心中怒火更甚。

从刚刚光幕上的情况看,这两个国家,在不久后的将来,将会是导致大清覆灭的根源之一。

想到两国正在和大清磋商的几件事,雍正的眸子,冷得好似寒冬腊月。

很明显,其实从如今开始,两国就已经在打大清的主意。

“让他们再外面,给朕慢慢等吧!朕手里的事还多着呢!现在可没空见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