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练剑

距离此处一百外,只见山峰间瀑布奔泻而下,冲入溪流,湍急异常,慕容复心想着必然就是杨过练剑的地方了。

小心的踏入水中,刚一入水,山洪便冲得他左摇右晃,难于站稳,当即屏气凝息,奋力与激流相抗。到达小溪中心的时候,水已及胸。在溪底找到一块巨石,运起内力站住脚跟。时刻稍久,渐渐悟到了凝气用力的法门,身子如中流砥柱般在水中屹立不动。

站定之后,慕容复拔出君子剑,在水中反复练习劈刺、点撩、崩截、抹穿、挑提、绞扫。受水力影响,剑身如同不受力一般,这些简简单单的剑招使出去就变形,每一次挥剑都必须凝神聚力,才能保持剑身不动摇。直练到筋疲力尽,这才跃回岸上。见夜色已深。便回山洞中休息。

第二日醒来,来到公孙牧所在的山洞查看,对方确实没有逃走,此时还在呼呼大睡。慕容复在洞口削了两根树枝,进洞将其踹醒,将削好的树枝丢给他。

公孙牧自知难以逃脱,自是不敢逃跑。此时见慕容复丢来两根树枝,知是让自己陪练剑,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说道:“段公子那日与我相斗时所使的‘中冲剑’倒是颇为厉害的招数,只因你应敌经验不足,才处处受制于我。不知段公子今日想练习剑法,还是用六脉神剑与我拆招?”

慕容复道:“哦?有何区别?”

公孙牧回道:“在下观段公子对剑法尚未入门,若只是练习剑法,用这树枝代替长剑也无不可,左右不过一些基础剑招。但若是段公子用六脉神剑与在下拆招,还需段公子借我君子淑女剑一用,否则段公子的剑气就将树枝斩断,却是没法再继续拆招了。”

慕容复沉思片刻,决定还是将君子淑女剑借他。首先目前最需要提升的便是实战能力,参合指已经大成,但自己没法将其威力发挥出来,等于守着宝藏,每次只能取出一个铜板来用。

其次,自己对剑法一窍不通,短时间内难有大的提升,况且知道杨过练剑的地方,只要时间合适,自己也可以如同杨过那样在山洪中练剑,不必急于一时。

最关键的一点,即便利器在手,此时的公孙牧也难逃自己的追杀。

想通此节,慕容复直接将箭囊丢给公孙牧,自己转身走出山洞。两人找了一处宽敞的地方,互道一声开始,便交战起来。

此时再战,慕容复已经感觉自己游刃有余的多,不论是出手的速度还是威力,还有对出手时机的把握,都远胜于当日在绝情谷之时。公孙牧也不愧是一名奇才,即便不用内力,精妙的左刀右剑也经常逼的慕容复险象环生。

通过交战,慕容复也渐渐摸索到一边使用凌波微步,一边发出参合指的技巧。战斗从一开始慕容复只能靠凌波微步左支右躲,到能与公孙牧对攻几招。到了午时,习惯了公孙牧攻击路数,已经可以和他打个有来有回,但在不爆发强劲内力的情况下,想要伤他还有些困难。

此时两人都有些疲倦了,便收招休息。公孙牧惊叹于慕容复的适应能力,对战时不是没有想过将其斩杀,但慕容复步法诡异,难以近身。到后来发现对方已经可以和自己打的有来有回,公孙牧就熄了这些不该有的心思,专心喂招,深怕被慕容复看出不对,立时将自己斩杀。

慕容复休息了片刻,取了君子剑便去捕猎了,让公孙牧回山洞生火等着。今日不仅杀了几条普斯曲蛇,还抓来一只野兔。回来后交给公孙牧处理,自己一旁练了一会儿北冥神功,又回想了交手的细节。

此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参合指需要多少内力才能保证出手速度和威力。蓄力时间长,参合指的威力固然大,但不仅对方能轻易躲开,还可以顺势拉近距离,将自己打伤;蓄力时间短,参合指威力不足,打在对方身上难以破防,还极容易被人顶着指劲以伤换伤。

饭后两人继续对拆,打到天色渐暗才收手。慕容复固然是没有赢,公孙牧却暗自叫苦。随着慕容复对战斗节奏的熟悉,他已经很难占到便宜,并且一不小心还可能受伤,必须提起十二分精力才能保持不胜不败。

此刻他内力大都被慕容复吸走,持续作战能力直线下滑。所幸蛇肉对身体有滋补作用,他才能靠着体力勉强支撑下来。

慕容复也没再难为他,晚饭过后,等他休息够了,慕容复让他教授了几个基础剑招,便自己回到山洪瀑布处,入水练习起来。

如此便过了三四日。这一日清晨起身,满天乌云,大雨倾盆而下。慕容复心中一动,带着君子剑便往瀑布处赶去,还未靠近便听到水声震耳欲聋。走到平日练剑的地方,只见山峰间瀑布似一条大白龙奔泻而下,奔腾雷鸣,水中挟着树枝石块,转眼便流得不知去向。

这时雨下得更大了,慕容复衣履尽湿,四顾水气濛濛,蔚为奇观,但见那山洪势道太猛,心中微有惧意。

此时慕容复才恍然大悟,杨过必然是每遇大雨,便到这山洪中练剑,自己前些日子却是做无用功了。

当下不再犹豫,跃入水中,双足立于平日里练剑的巨石之上。水已没顶,一大股水冲进了口中。若是运气将大口水逼出,那么内息上升,足底必虚,当下凝气守中,双足稳稳站定,不再呼吸,过了一会,双足一撑,跃起半空,口中一条水箭激射而出,随即又沉下溪心,让山洪从头顶轰隆轰隆的冲过,气沉下盘,牢牢站住。

溪流中带下树枝山石,不断打在他的身上。慕容复心想:是了,便是要此时练剑,将这些山石树枝劈开!于是拔出君子剑,欲将上流冲下来的岩石树枝劈开。但君子剑在水中不受力,挥剑斩在岩石上如何能砍动!试了几次无果后,跃上岸边思索对策。

想来玄铁重剑重量远胜君子剑,即便在水中也能使出劲来,此时若要借山洪练剑,怕是走不了杨过的老路子了。片刻后,又跳入水中,稳稳站在巨石上,运起斗转星移附于剑身,将上流冲下来的一块岩石打了回去,待那岩石再次顺水冲下,又是挥剑击回,如是击了五六次,那岩石始终流不过他身边。

待精疲力竭时,跃上岸边休息片刻。力气恢复又跃入溪中练剑。第二次跃上岸时,眼见雨势渐小,心想山洪倏来倏去,明日再来,水力必弱,乘着此时并不觉得如何疲累,不如多练一会,当下又跃入溪心。

一直练到深夜,山洪渐渐小了才作罢。来到公孙牧的山洞,发现对方还在等自己,饭也不曾吃,想来自己当日的威胁之语,他不曾忘记。随便外出摘了些野果匆匆应付,便回自己的山洞休息。

当晚他竟不安睡,在水中悟得了许多借力、卸力的技巧,横削、倒劈的剑理,到这时方始大悟,以斗转星移附于剑身,竟如强大!

第二日再与公孙牧拆招时,以树枝为剑,十招之内便将对方双剑击落。自此之后,便不再用斗转星移和参合指,只以剑招与公孙牧对拆。如此过了十余日,每日捕蛇取胆自不必说,白天与公孙牧拆解剑招,夜间依旧沉入小溪里演练剑招。每逢大雨来临,便自行至山洪中练剑。自此内力运转更加娴熟,斗转星移使用也越发得心应手。

到了九月二十,便带着公孙牧往燕子坞赶。本想放其回去,但前世看神雕侠侣对公孙止印象极差,自己放他回去,他必然处心积虑报复,料想此人亦是如此,便不让其离开,先关在燕子坞一段时间再说。如果公孙牧知道自己竟是因为这个未出世的后代才不得自由,不知道他心里会作何感想。

如果只有慕容复一人,自然还是如来时一样,直接用凌波微步赶路,虽然有些费鞋,但好歹也算是练功了,但带着公孙牧,只能选择骑马了。两人用了六天时间才终于赶到姑苏城。

一进城便感受到一股风雨欲来的气息,慕容复没有贸然去太湖边找阿碧,先找了一处休息的地方,不顾公孙牧的反抗的眼神点了他的穴道,便往城南的城隍庙找当日那个小厮。

到了城隍庙,里面竟无一人。心中微觉可惜,几人虽然年龄不大,但机灵能干。对一个卧病在床在妹妹不离不弃,至少良知还是有的。本想今后找机会将几人收下,如今看来却是错过了。正打算回休息的地方,易容之后到太湖打听消息,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