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独家代理

不少人都是手眼通天之辈,所以这个行业竞争是格外的激烈,没有几分特殊手段,真的很难在行业里立足。

而今天喝过了李洪昌带来的这几款特殊得果酒之后,索菲亚就动上了心思,他们家的公关公司,最近几年面临的同行业竞争是格外的激烈,而想要在这些竞争中脱颖而出,那就必须要拿出自己的独到之处来吸引客户。

那么他们家的公关公司有什么独到之处?

索菲亚想了想,之前肯定是没有的,但是今天认识李洪昌之后,她觉得好像有了希望,但前提是,她必须征得李洪昌的同意。

“所以,所以你是想买了我酒庄的酒,拿到米国去卖?”

李洪昌是大致听明白了索菲亚的想法,而索菲亚则是翻了白眼:

“不是买你的酒,而是拿下这些酒在米国的独家代理权,然后我们帮你包装炒作,给你拿到米国的各种高端宴会上去卖!

你要知道,米国的上流社会,基本都很喜欢果酒,一般的高端宴会都少不了香槟,红酒这样的米酒。

可现在这些酒在宴会上已经基本烂大街了,但你这些果酒就不一样了,我今天品尝过了,真的是口味独特,那种口感真的难以描述,我喝过一次,就感觉已经上瘾了,相信其他米国人肯定也会喜欢。

到时候我拿下独家代理权,把这酒引荐给米国的上流社会,你要知道一旦哪种酒水,在米国的上流社会流行开来,很快就会在中下层社会普及开来,到时候你的酒,在米国就算打开市场了。”

索菲亚说的口若悬河,李洪昌则听得很认真,索菲亚的话,其中一部分没有问题,另一部分他则不太相信。

比如索菲亚说,她把这些酒引荐给米国上流社会,其实她分明是想拿李洪昌的酒,去吸引更多的顾客。

李洪昌对这异界的米酒是格外的自信,这酒有这么独特的口感和味道,一旦量产,在这个世界肯定会成功。

而索菲亚如果能拿下米国的独家代理,到时候和米国人说,你看这酒就只有我这里有,米国的上流社会举办高端宴会的时候,如果没有这几款酒,岂不是很没面子?

所以举办宴会肯定会找她母亲的公关公司,她是要利用李洪昌提供的异界米酒来竖她们家的招牌,建立她们家独一无二的形象。

但是她另外一句话说得又很对,任何好东西,其实都是从上层社会蔓延辐射到下层社会的。

就比如你这一款新酒,如果拿到米国去推广,不管你做多少广告,普通米国人可能都不太会接受,你这款出自华国的果酒。

但是如果米国的上流社会说,哇,这几款来至华国的特色果酒实在是太好喝了,不但好喝,而且还对人体健康有益,你看到时候米国的普通老百姓会是什么德行?

别说是米国,这种情况,放眼全世界都一样,就算在华国也是一样。

而这却恰恰是这几款新的果酒打开市场的最快办法,而且考虑到国人大部分都有盲目跟风的特性,尤其是比较迷信外国产品的特性。

就比如那电子马桶盖,国内早就有售卖,但是老百姓就认为卖得贵,品质也不好,非得到东瀛用过东瀛的马桶盖,就说东瀛的好,然后在东瀛疯狂的往回买,结果回家后才发现,还真的是华国制造生产的。

这果酒也一样,如果自己在国内推广,可能会投入很大,但还不一定能被国人接受,但如果要是外国人先说好喝,那么再拿回到国内市场,也许就好卖的多了,最关键是还能卖的上价!

虽然李洪昌不太满意国人这样的消费习惯,但没办法,商界的现实就是这样,多年的外国文化入侵,加上各种外国公司在国内打广告时候,带来的洗脑宣传,让很多国人在潜意识里,就觉得国外的产品就是比国内的好,可靠,多年积累下来的消费习惯养成的惯性还是很大的。

就比如一些外国公司到国内之后,打开市场的时候,总是会铺天盖地的做广告,而广告里大多数都会请外国人作为广告片的男女猪脚,营造一种高大上的感觉,然后把产品定价特别高,但很多国内消费者却趋之若鹜。

哪怕国内的很多国产品牌的产品,哪怕质量上和外国货差距不大,价格更低,但也不被国人所接受。

还有一部分国内的品牌也喜欢助纣为虐,卖个内衣,非得请俩外国人来做广告,显得他的内衣有多高大上似得,而且不是一家两家,很多国内服装品牌都这么干。

从某宝上那清一水的外国模特就能看得出来,甚至还有一些国内的服装品牌,明明是国货,非得弄个洋名字,要不就是到欧洲某国注册个品牌,来冒充洋货,然后卖个高价,正是这样不健康的广告宣传,给了国人一种国货就低人一等的概念,导致国内很多消费者的消费观都很畸形。

还好最近几年随着国力的增强,以及一些国产品牌的崛起,再加上一些洋品牌猪队友辱华的助攻,让国内这种畸形的消费观改变了不少。

李洪昌之前想要卖酒的时候,主要想的是在国内推广的,但是今天索菲亚和他这么一说,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既然外国的洋货,可以在国内大捞特捞,为啥自己不能把酒卖给洋鬼子,到洋人的地界上去大捞特捞呢?

凭啥就只能让洋鬼子到咱们国内来大把赚钱,咱们去他们地界上赚钱,他们就给你找各种麻烦?

凭啥,我们华国想树立起一个高端品牌的形象,你们洋鬼子就要百般阻挠?非得把我们华国的产品,界定为低端货,廉价货?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不管是任何产品,一旦要是被贴上高端的标签,那立刻就身价倍增,君不见国外那些的化妆品企业,哪个不是在国内赚的盘满钵满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