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土地

刘家两兄弟在被王新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后,终于抱着脑袋灰溜溜的跑掉了。

王新刚转身离开,墙角就又探出了两个鬼鬼祟祟的脑袋,“大哥我们还要跟去吗?”

刘大锤没好气的说道,“我俩要是还去那就是找抽,你也不看看少爷去的是哪,走吧,我们还是回书房外面站着去。”

王新在窗外瞟了一眼,发现屋内只有颜秀英一人后,就轻手轻脚的从大门绕了进去。

趁颜秀英收拾东西没有注意到自己,王新冲上去手疾眼快的就把颜秀英抱了起来。

“啊!”

发现抱住自己的是王新后,颜秀英满脸绯红没好气的笑骂道,“快放我下来,你这个坏蛋,这大白天的你别胡来?”

感受着怀中颜秀英的挣扎,王新的欲火就像火山喷发似的,一发不可收拾。

王新嗅着颜秀英身上传来的清香,温情款款的说道,“秀英,想我没?”

扑面而来的阳刚之气,让颜秀英思绪有些迷糊,他害羞的点头说道,“想……”

看到颜秀英的郁郁含羞的美丽俏脸,王新觉得自己是一刻都不能等了,他只感觉自己快被心中欲火憋死了。

王新放下颜秀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跑到房门前,砰的一声就把房门关上了。

刚落地的颜秀英还没从迷糊中清醒过来,就被王新一把又抱了起来,转身就朝着床榻走去。

急行中的风声,刮着红扑扑的小脸有些冰凉,颜秀英立刻就明白了王新想要干什么?

双颊正在急速升温,她只感觉背后传来一阵柔软,余光一扫自己已经被王新丢到了床上。

刚要起身的她,立刻就被扑面而来的王新压在了身下,“坏蛋,快放开……”

巧儿抬着一盆热水来到房前,发现屋门紧闭,就打算上前推开,轻轻一推却纹丝不动,正想用力推门的她,隐隐约约听到了屋内传来的怪异声。

巧儿放下手中的木盆,俯耳在门上仔细倾听了起来,顿时一股不可言喻的声音就飘了过来,听到的一刹那巧儿脸的上也冒出了红晕。

她怒气冲冲的骂道,“哼!这该死的少爷,大白天居然也来欺负小姐。”

冷哼一声,她就扭头离开了,任由两人在屋内胡乱折腾。

刚出院门的她,就发现了迎面而来的刘大锤,刘大锤站在院门前低声说道,“巧儿姑娘,少爷是不是在里面?”

“不在,”巧儿斩钉截铁的说道。

刘大锤挠着脑袋,不确定的说道,“不对呀!据我的猜测少爷应该就是朝这里来的。”

巧儿堵在院门中央,生怕刘大锤会硬闯。

经过一番仔细分析,刘大锤还是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对着巧儿说道,“巧儿姑娘,我确定少爷就在里面,不信你进去找找。”

巧儿哪管这么多,“说不在就是不在,”一副就是否认的样子。

看了一眼眼前的地方,刘大锤只好败下阵来,对着巧儿说道,“一会儿你看到少爷,就和他说温录为过来找少爷有事相谈。”

看到刘大锤离开的样子,巧儿抬着木盆又折了回去,坐在屋檐之下静静的等了起来。

听道屋内传来的巫山云雨,她的脑袋就像着了火似的,脸颊通红一片,她用双手堵着耳朵,开始咒骂起了王新。

客厅中温录为悠闲的品着丫鬟泡好的茶水,一副悠然神之态看得旁边的刘大锤都乍舌不已,这刚才还火急火燎的,怎么一下子突然就平息了?

刘大锤朝着温录为抱拳行礼说道,“温先生,少爷现在不能过来见你,您还是先回去吧!”

温录为笑着说道,“我们都是出自贫苦人家,何须如此多礼,以后叫我温兄便好,今天若是见不到少爷,我是不会走的,刘兄还是自己去忙去吧!我在这里等着便可。”

见温录为执意如此,刘大锤也不再多说。

时间一晃便是两个时辰,听着屋内恢复了平静,巧儿还是有些不确定,决定再等半个时辰。

见屋内真的没那动静,巧儿才对着屋内喊道,“小姐,你们忙完了没?有人找少爷。”

听到巧儿的话,颜秀英潮红的脸顿时就变得更加通红了,躺在王新怀中的她,拉过被褥就把自己的脸盖了起来。

王新还能听到被子中传来的细微蚊音之声,“啊!羞死人了,巧儿那丫头都听到了。”

王新拉开被子,在颜秀英通红的小脸上亲了一下,毫不在意的说道,“听到就听到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颜秀英起身,顿时完美的身材就展露在了王新面前,看着身后一副痴猪相王新,颜秀英小脸通红,没好气的说道,“快起来,我帮你穿衣服,外面有人找你呢?”

王新走进客厅,就看到了悠闲品茶的温录为,温录为急忙起身行礼,“老师,您来了。”

看着温录为杯中的茶水,王新笑骂道,“可以嘛?把我的珍藏都翻出来了。”

温录为没有回答王新的话,只是一个劲的傻笑。

王新走到主位上坐下,“说吧!过来找我有什么事。”

温录为收起了之前的态度,神情凝重的说道,“老师,我这次过来是为了土地改革的事。”

听到土地二字,王新的眉头也不由得皱了起来,对于这个土里刨食的民族来说,王新非常清楚土地代表什么。

土地不仅是老百姓生活的唯一来源,也是这个时代王朝的重中之根本。

任何一次王朝更迭的深层原因几乎都和土地有关,历朝历代为何开国时能兴盛,而后到后期却突然又不行了呢?

那是因为开国往往伴随了长期的战争,使得人口锐减,土地资源开始释放,不存在紧缺问题,但随着后期人口暴增,土地的问题又开始紧张了起来。

在加上大量的财富流向少部分人,土地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土地集中在了地主和士伸手中,没有土地的普通人,只能依附在他们身边,围绕着这些手握土地的人生活。

加上这个时代的土地利用率,粮食的产量都是很低的,种田完全是靠老天吃饭,所以一旦出现了大的灾情,往往是赤地千里。

特别还遇上了这个时期,小冰河加上战乱,流民的数量可是在急剧增加。

随着冬季的到来,大量食不果腹的流民又开始流窜了起来,就在这段短短的时间内,胶州城外就差不多就聚集了一千多的流民,王新也让人在城外安排了粥棚。

若是不施粥救治,这些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就成了滋生动乱的祸根。

半岛处于梁国后方平时不受战乱袭扰,所以人口十分庞大,但偏偏土地资源七八成都集中在世家豪族手中,所以“土地改革”成为了摆在王新面前的一块最大绊脚石。

若是这个问题不妥善解决,那这个还没有雏形的政权就将会走向分崩离析,这是王新不愿意看到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