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后装线膛炮

城阳兵工城主要分为东南西北四大块,东城占地面积最小,主要是各种研究所,而西城占地面积最大,主要是各种武器装备制造。

南城则是住宿生活区,其中有商业街、学校、医疗所,也是防御军队重点驻扎之地。

北城占地面积也不小,不过都被水渠隔离成了一块块正方形,因为北城主要是武器仓库、化工厂与钢铁厂的所在地。

因此很容易发生爆炸,修建四通八达的水渠,就是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后危险局势进一步蔓延。

原料入城走西门,而人员出入必须走南门。

王新走出八号研究所,带着四处闲逛的纪大刚,直接朝着隔壁的十号研究所杀了过去。

十号研究所,就是神威大将军的研究设计之地,王新与纪大刚今天会过来城阳兵工城,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新设计的神威大将军炮。

就在昨天,上一版的神威大将军设计被推翻了,王新这次过来就是为了确定新的设计方案。

邓世明就是十号研究所的领衔者,也是跟王新多年的老人了,但十号研究所的大部分研究员,都是从振华学堂新毕业的,思想的活跃跳脱性可是比老人厉害多了。

听说最近还从别的实验室调来了几个新的研究员,一来就对设计图指手画脚。

原本上一版的神威大将军设计都已经敲定了,就等确定制造工艺后,进入批量生产的流程。

可谁知道就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设计图竟然被推翻了,新来的那几个研究员,根本就看不上没有多大变化的神威大将军。

进入十号研究所后,王新就看到了满脸哀怨的邓世明,严重的黑眼圈,把王新都吓了一跳。

“少爷,那些新来的家伙太能折腾了,给我换个地方行不?和年轻人在一起工作压力太大。”

王新哈哈笑道,“老邓,你四十多岁正值壮年,难道还压不过一群刚从学堂里走出来的小伙子?”

邓世明满脸苦涩的回答道,“一个晚上,五六款设计图,我这眼睛都看花了,都没能确定,还是少爷你亲自去敲定吧!”

休息室内,王新看着桌前的六张设计图,陷入了沉思之中。

此时此刻的王新,内心是有些小小的震惊与激动的,就在这六张设计图中,竟然有两张设计图,采用的是后膛式装药。

他们直接摒弃了前装滑膛炮的设计原理,大胆的采用了新的后膛装药,后膛激发的先进理念。

看设计图的原理,应该是采用了狗锁火枪的涟撞击点火方式,仍然没有逃出燧石击发的原理,但王新对此已经很满意了。

在后世那个自动炮闩普及的年代里,这种设计真的十分粗糙和落后,甚至不值一提,但跨越几百年在十七世纪,这就是火炮革命中的巨大里程碑,最先进的设计理念。

王新拿出那两张后膛火炮的设计图,看着邓世明问道,“这两张设计图是谁设计的?”

这些设计图都是邓世明递给王新的,对此他自然熟悉无比,王新单独抽出那两张设计图的一刹那,他便明白王新说的是什么。

邓世明也没有凑上去仔细看,便直接开口说道,“那两张设计图分别是廖伯年和沈列设计的。”

廖伯年、沈列,王新对这两个名字还是非常熟悉的,他们也算是王新学生中的老学员了,如果没记错,廖伯年应该是马晓平研究小组的,而沈列则是丁从小组的。

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然脱离了原来的研究小组,现在竟然跑到十号实验室来搅风搅雨。

“把那两货都叫过来吧!我亲自和他们谈谈。”

没过多长时间,休息室外便走进来了两人,两人都是一头的利落短发,身形并不算健壮,但身上却透露着年轻人的英姿勃勃。

进门的廖伯年和沈列,异口同声的喊道,“老师!”

王新招了招手,笑着道,“别客气,都过来坐。”

王新把其余四张设计图拿开,将两张后膛炮设计图摊在桌上,看着两人问道,“这是你们设计的。”

……

廖伯年和沈列相视一眼,纷纷点头道,“是的!老师。”

“说说你们的设计初衷。”

廖伯年:“老师我先说吧!在一场海战中,炮击速度往往决定着战争天平,前装滑膛炮在战舰里并不好装弹,若是采用后装滑膛炮,我们的装弹速度就会得到提升。

后装滑膛炮除了装填上的优势外,还有加工、清理、维护保养方面的的便捷性。”

对于廖伯年的话,王新是认可的,但并不是全部认同,因为早期后膛炮相对于前膛炮来说,在装填速度上并无太大优势,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优势。

因为最早的后膛炮是采用连续螺纹式炮闩,想象一下你是怎么拧螺丝的,再想象一下,你抱着一个四五十斤的螺冒屁股在那里拧,是怎么一种感觉?

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具体的还要看设计原理。

有王新在这里,设计的后装滑膛炮,自然会跨过最初的拧螺丝阶段,在王新的脑海中,阿姆斯特朗式后膛炮的设计原理渐渐成型。

阿姆斯特朗式后膛炮是19世纪的产物,放到现在来用,肯定会产生水土不服,第一个水土不服就是精加工制造的达不到要求。

它采用的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原型式开发的设计,阿姆斯特朗式后膛炮从头到尾都在进行着大转变。

炮身由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制退器组成,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及飞行方向,并使弹丸旋转。

当然,此时采用的都是滑膛炮的弹丸,一般不会旋转的,炮尾用来盛装炮闩。炮闩用来闭锁炮膛与击炮弹和抽出射后的药筒,是半自动炮闩。

炮口制退器用来减少炮身后坐能量,射时,装在炮闩内的击针撞击炮弹底火,点燃射药。

兴许以前撞针还是个关键的问题,不过莱州发现钨矿后,制造撞针的材料就得到了解决,钨钢的坚硬程度,完全可以胜任。

牵一发而动全身,后膛炮不仅设计原理需要改变,就连炮弹这块也要进行大改造,甚至连辽东造船厂设计的齐鲁级战列舰,也需要在某些地方进行船体改造。

王新在思考中,邓世明、廖伯年、沈列等人,都在一旁静静等候着,铁公鸡纪大刚也是如此。

纪大刚虽然听不懂什么,后膛炮的设计原理和理论,但他身为后勤部部长,与城阳兵工厂接触非常多,他知道这些东西都至关重要。

一次次的以少胜多战役中,告诉了他武器装备的重要性,他不明白原理不重要,他明白这些研究后勤部需要大力支持就够了。

沉思后的王新,又看向了一旁的沈列,示意他说说自己的初衷。

“老师,后膛炮在清理炮膛、加工膛线、击发炮弹、抽出烟气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优势。

除此之外,设计上带来的延伸性和潜力非常大,后装炮可以依靠需求灵活设计,口径、倍径的改变或者是装药量的变更,结构的便利性也使得炮弹的种类多样化。”

听完沈列的话,王新不由得多看了他几眼,自己这学生在后膛炮上的造诣不差啊!

竟然都想到了以后,后膛炮的延伸性,廖伯年的设计是后装滑膛炮,而沈列的却是后装线膛炮,虽然闭锁原理一致,但在某些细节方面还是各有不同的。

此时此刻的王新有些纠结,阿姆斯特朗式后膛炮因为精加要求工达不到,现在制造不了,但弱化版的后膛线膛炮还是可以制造的。

只不过严重的问题在于,这家伙现在只能小规模的制造,并不能直接拖上兵工厂,就开始进行流水线大规模生产。

因为后装线膛炮的自身加工技艺太高,而且传统的开花炮弹也要进行改变。

必须把圆形的弹体改变为锥形弹体,引爆方式也要改变,引线式引燃,必须改成弹头式触发引爆。

王新一咬牙,决定无论花费多少精力和时间,都必须要造十几门后装线膛炮出来。

虽然不能进行海军战舰全面普及,但用来当压轴武器,还是非常吃香的,竟然是后膛装弹,不妨把火炮造得笨重一些,用来装在战舰底层中部压船也是非常好的。

也为日后技术成熟时,先打打基础,培养一批优秀匠人。

最终王新选择了沈列的后装线膛炮设计图,不过这张设计图并不是很完善,必须要进行完善后,才可以进行开发与制造研究。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王新对几项技术的关键点拨下,沈列、邓世明带着几个研究员,开始对这张后装线膛炮设计图进行完善设计。

后装线膛炮的攻坚任务交给了沈列,王新带着廖伯年则是离开了十号实验室。

光有炮没有炮弹,那火炮造得再优秀,也只是一根大点的破铁管罢了,王新要交给廖伯年的任务也很重要,那就是进行触发式锥形弹头与击发母统的研发制造。

王新带着廖伯年、纪大刚调头朝着北方走去,因为二十二号实验室就在那边,二十二号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对后装线膛炮来说非常重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