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孙坚北上,郑平布局江东

鱼死网破!

孙坚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

袁术太狠了!

自刎淮陵,将孙坚拒受十二军令宣告天下。

这是要坏孙坚名声啊!

如今局势,两帝同天。

而袁术没有称帝,称不上汉室叛逆。

孙坚是不能以袁术叛汉自立的名义来脱离袁术的。

袁术是刘陔赐封的九江公,而孙坚又是袁术的麾下大将,名义上孙坚是归属于刘陔且受袁术节制的。

孙坚想叛袁术,是不能公然反叛的。

除非孙坚得到刘协和刘陔任何一方的赐封,才能取得道义上的优势。

孙坚原本的想法,是取得江东诸郡之后软禁袁术,然后对外以袁术的名义行事,彻底掌控江东诸郡。

届时。

孙坚就有资格跟刘协和刘陔谈条件,顺理成章的成为江东之主,而不会让名声受损。

然而,孙坚的想法虽然很好,但这局势的变化却不由孙坚做主。

如今的江东诸郡,孙坚只掌控了吴郡和丹阳郡,会稽郡有王朗和严白虎,豫章郡有华歆,庐江郡大半都归附孙坚,但依旧有陆康在皖城顽抗。

只要给孙坚时间,孙坚是可以荡平江东诸郡的势力的。

但偏偏,郑平不想给孙坚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孙坚一旦去淮陵,以陆康的手腕很快就会再次执掌庐江郡全境。

若不去淮陵,袁术就会鱼死网破。

届时。

孙坚的名声不会比吕布强!

袁术虽然屡战屡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袁氏门生故吏,可不会去依附一个对袁术见死不救的孙坚。

十二军令,这是阳谋。

郑平算计的就是孙坚是为了名声而救袁术还是不顾名声执意扼守江东。

为了名声,孙坚在江东的努力就成了泡影。

不顾名声,孙坚即便打下了江东诸郡,也只是一个背恩负义之辈,还得背上一个逼死旧主的恶名,以及袁术子侄亲族门生故吏的憎恨。

没有称帝的袁术,还没到众叛亲离的地步。

孙坚不敢跟袁术赌命!

“黄将军,你误会了。”孙坚堆起笑容,辩解道:“只因皖城即将被攻下,本将一时之间难以取舍,想着可以攻下皖城后再去淮陵。”

黄猗冷哼:“区区一皖城,留一大将在此就可以了。那陆康难道还敢出城吗?”

“孙将军,岳丈只给了十天时间。十天后,孙将军若还不能抵达淮陵,这后果,你承担不起!”

孙坚心中万般恼怒,但此时也不敢过分得罪黄猗,陪笑道:“黄将军放心。本将已经在整肃兵马了,明日就出发去淮陵。”

“你放心,十日内,定然抵达淮陵城下,替袁公击退关羽!”

“策儿,请黄将军去别帐休憩,莫要怠慢了。”

孙策领命,邀请黄猗去别帐。

黄猗也不逗留,转身就走。

砰的一声。

孙坚一拳砸在身前的桌上。

“数月之功,功亏一篑了。”

见孙坚须发皆张、怒气满胸,诸将亦是心中苦闷。

“主公,不如舍了袁术。”祖茂恶狠狠地道:“袁术想死,就让他自己去死。”

程普却是摇头:“主公虽然打下了吴郡和丹阳郡,但两郡的官吏,大部分都是因为袁氏的名望才依附主公的。”

“这个时候舍弃袁术,吴郡和丹阳郡不稳,主公在江东就难以立足了。”

孙坚虽然是吴郡豪族,但比起江东的士族豪强而言,孙坚的出身和名望,不足以让这些豪强士族支持孙坚。

打城池容易,治理城池难。

整个江东,如今除了庐江周氏跟孙坚结善,大部分的世家豪族就没有几个是支持孙坚的。

不仅不支持,还可能因为孙坚攻伐城池,而对孙坚有怨恨。

没有汝南袁氏的名望在,孙坚在这江东,也不过是许贡、严白虎之流。

郑平助刘备定青州,那是拿出了大量的利益跟青州的士族豪强进行交换的。

孙坚,除了能打,还能拿出什么利益来交换?

黄盖道:“主公,我等真的要去淮陵吗?数月之功,毁于一旦。去了淮陵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

“关羽可不是个容易对付的。”

“淮陵城小,关羽围而不攻,却故意放十二道军令来召主公,摆明了是想围点打援。”

“主公若去,岂不是中了关羽奸计?”

韩当也道:“若主公担心吴郡和丹阳郡不稳,可暂时固守吴郡和丹阳郡,结善士族,徐图他郡。”

顿时。

帅帐诸将议论纷纷。

有劝孙坚北上救袁术的,有劝孙坚自立的,也有劝孙坚假装没得到军令的。

正犯难的时候,人报舒县周瑜筹措粮草到来。

孙坚连忙召周瑜入帅帐,询问对策。

“十二军令?”

“谁这么无耻,让袁术用这等恶心人的计策。”

周瑜惊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孙坚蹙眉道:“阿瑜倒是提醒我了,袁术败逃淮陵,身边不应会有智谋之士出谋画策。”

“这等计策,不是袁术能想出来的。”

“十二军令,每一道军令都对应一个听调不听宣的理由,最后第十二道军令,更是让黄猗亲自来传讯。”

“一环扣一环,常人难及。”

周瑜惊讶之后,分析直指核心:“此计是专门针对伯父设计的阳谋,目的是不希望让伯父执掌江东诸郡。”

“伯父若奉令,不仅不能再打皖城,丹阳郡和吴郡的豪强世家,也可能因为袁术的失败而迟疑。”

“一旦伯父出战关羽不利,这些人很可能会落井下石、再起异心。”

“伯父不奉令,袁术会以自身性命,坏伯父名声,届时关羽直接率军南下扬州,仇恨伯父的袁氏门生故吏,多半会迎关羽入江东。”

“届时,伯父在江东,难有立锥之地。”

黄盖有些烦躁:“奉令不奉令,主公都要被牵着鼻子走,如此任人摆布,末将咽不下这口气。”

孙坚凝声道:“阿瑜,你认为,本将应该奉令,还是不奉令?”

周瑜不假思索地道:“自然是要奉令!伯父想立大志,就不能折损名声。”

“江东可以再打,但名声折损了,伯父就很难再补回来了。”

“伯父刚才已经想到了,这十二军令的诡计,并非袁术所想,而是另有其人。”

“小侄大胆猜测,袁术很可能已经被关羽生擒了。”

此言一出。

程普、黄盖等将纷纷吃了一惊。

“阿瑜,你说什么疯话?袁术若是被生擒了,又岂会给主公连发十二道军令?”

“对啊,关羽生擒了袁术,直接南下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

“若袁术被生擒,那我等还去什么淮陵?”

“.”

孙坚挥了挥手,示意诸将安静。

“阿瑜,你为何会如此判断?”孙坚静静问道:“若袁术已被生擒,本将此去淮陵,就等于是自投罗网了。为何你还要劝本将奉令?岂不是自相矛盾?”

周瑜笑道:“小侄猜测,那黄猗肯定没说实话。伯父要打的不是关羽,而是曹操!”

“以此计,不仅让伯父不能顺利的执掌江东,还能借伯父的军力,去消耗曹操的军力。”

“一石二鸟,用计者颇为阴险啊。”

孙坚眼神变得冷冽:“曹操?关羽这是连盟友也要打?曹操可是奉了刘备的命令才出兵攻打袁术。”

周瑜轻笑:“伯父真的认为,曹操会听刘备的命令?因为刘备的出兵,曹操两次想得徐州的计划都被破坏了。”

“曹操又怎么可能甘心听刘备的号令?”

“不过是想要抢生擒袁术的功劳罢了。”

“而刘备同样知道曹操的意图,所以才会在生擒袁术后,故意摆出一副围点打援的模样,给伯父下达十二军令。”

“若小侄没有算错,此时的曹操,应该前往淮陵城了。”

“只要伯父兵马一到淮陵,黄猗一定会寻理由让伯父去打曹操,而不是打关羽。”

“小侄猜测,淮陵城的袁术,肯定跟关羽达成了某种合作,黄猗才会亲自来伯父营中。”

孙坚眼神逐渐明亮,疑惑也随着周瑜的分析而逐渐消失。

程普则是问道:“既然如此,不如主公跟曹操合作先败关羽,然后再跟曹操争锋如何?”

周瑜摇头:“程将军,若伯父真这般行计,只在以虎驱虎,最终还是得被虎吞噬。伯父不仅要助关羽击败曹操,而且还得将曹操打痛。”

程普疑道:“明知被算计,还要助关羽。阿瑜,这又是何故?”

周瑜凝声道:“军争只为利。助曹操还是助关羽,在于谁对伯父更有利。”

“诚然,助曹操击败关羽,会让伯父和诸将出一口恶气。”

“可既然都选择了不救袁术,伯父为何还要北上淮陵,岂不是多此一举?”

程普哑然。

周瑜又道:“伯父此去淮陵,目的是扬名。”

“出兵救旧主,扬伯父的忠义之名。”

“将曹操打痛,扬伯父的勇烈之名。”

“名声若起来了,不论是长安的天子还是涿城的天子,都会拉拢伯父。而江东的士族豪强,也会对伯父有敬畏之心。”

“忍一时之气,而扬一世英名,伯父可有意?”

周瑜的分析,让孙坚豁然开朗。

既然阳谋破不了,那就将计就计,利用郑平的阳谋尽可能的替自己谋得利益。

军争只为利。

若连利都不明白,又如何跟人争天下?

孙坚霍然起身,下定了决心:“诸将听令,三军即刻拔营起寨,去淮陵!”

黄猗见孙坚终于肯出兵,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

“岳丈,小婿终于又立下大功了。”黄猗暗暗欢喜。

郑平为了安袁术黄猗之心,对两人颇为有礼。

尤其是黄猗,郑平不仅给了黄猗大量的钱财,又晓以利弊、给黄猗分析这天下局势,对黄猗是连蒙带吓。

郑平的辩才,白的能说成黑的,黑的能说成白的,而且还引经据典,每个结论都有相关的先贤之言支撑。

黄猗哪里经得住郑平的利诱和蒙吓,出城之后,没有半点儿想独自逃跑的心思。

郑平的劝谏历历在耳“患难见真情!你也不想被你岳丈整天呵斥为无用之辈吧?”

孙坚引兵北上。

皖城的陆康没有松懈,让探子出城仔细打探,直到确认孙坚北上后,这才松了一口气。

而探子也带回来一个弱冠儒士。

“青州别驾府书佐从事、平原华缉,见过陆太守。”

“有令孙家书一封。”

陆康吃了一惊:“阿议的家书?”

快速的扫了一眼家书,陆康又看向华缉,疑惑道:“这只是一封普通的家书,竟然要劳驾华从事亲自来送?”

华缉笑道:“自然不是单为此事。在下奉令来皖城,是来助陆太守平定江东的。”

陆康更是惊讶:“华从事,老夫守个皖城都吃力,又如何有能力平定江东?更何况,老夫只是一个庐江太守,而不是扬州刺史!”

华缉微微敛容:“扬州刺史刘繇,空有虚名,不仅没能平定江东,反而让江东混战多日,令士民百姓受苦。”

“青州刘使君,宽仁爱民,不忍江东士民受苦,于是以假节之权号令江东诸郡太守,结盟共守。”

“豫章太守乃是家兄华歆,会稽太守王朗本是东海郯城人,跟青州功曹相交莫逆。若陆太守有意,在下愿亲往豫章和会稽,令三郡结盟。”

见陆康还在迟疑,华缉又道:“陆太守,袁术已经被生擒了。孙坚北上淮陵,只是显谋兄的调虎离山之计。”

“目的就是为了让我有机会南下,促成江东诸郡结盟,同气连枝,一同抵挡孙坚。”

陆康脸色大变:“袁术被生擒了?这怎么可能?”

华缉笑道:“区区袁术,显谋兄想将其生擒易如反掌。”

“只不过生擒袁术容易,让江东士民安享太平却是很难,又有曹操和孙坚拥兵自重,心怀野心。”

“显谋兄因此才以袁术而饵,引孙坚北上淮陵,给陆太守及江东不愿再添战火的士民,一个能真正安享太平的机会。”

“另外还有一事要告知陆太守,阿议跟阿亮已经结为昆仲,阿亮是刘使君和显谋先生共同培养的门生。”

“陆太守,想必你应该能明白,待刘使君匡定天下后,阿议的仕途,将不可限量。”

又到了月末了,能让我一千月票吗?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