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新仓会盟

五月十一,朝廷答复传至燕京。

赵官家命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事王安中,全权负责张觉封王、推动三州建渤海国一事。

要求王安中尽快与张觉谈判,确保将来渤海国作为大宋藩属,应该负有哪些义务和责任。

王安中又把此事全权委托赵朴。

此举也是蔡京暗中传信授意。

宣抚司参谋官兼任机要文字王麟、宣抚司书记使贾评跟在赵朴身边,负责记录双方磋商细节,整理成册,报王安中审阅。

五月二十七,历经多轮谈判,双方终于敲定细节。

大宋方面,敕封张觉为勃海王,世袭罔替,以三州之地建立渤海国。

大宋将在玉田县开放互市,允许两国商贾在此自由贸易。

张觉方面,承认大宋为宗主,每年节庆派遣使者前往东京朝贺,接受大宋朝廷定期派遣的察访使。

双方约定,大宋不在渤海国范围内驻军,渤海国有守卫与大宋边界的职责,不得使他国军队在未经大宋同意下越界。

每年定期遣人到燕京,向当地最高军政长官汇报辖地近况。

渤海国仿照大宋置三省六部,改称三台五司,宰相、执政改称国相、参政,枢密院改称枢密司,其余衙署名称依次降级......

今后,凡涉及国相、参政的人事变动,必须报宋朝廷知晓。

渤海国每年岁贡三万贯,珍珠二斛,熊皮虎皮各五张,各色药材共计百斤......

这些都是写成条文、明面上的条款细则。

实则,双方还有另外一套秘不示人的外交协议。

渤海国的岁贡,大宋都会按照市价,以赏赐的名目返还,而且只多不少。

大宋虽不在渤海国驻军,但每年的察访使团队里,会有几名军事观察员,负责暗中察访金国与渤海国边界上的军事动向。

若遇金军侵略,大宋可直接向渤海国内派遣军队,渤海国与大宋无偿组成联军,最高统帅由大宋方面任免。

这些暗中签署的国书条款,确保在危急时刻,大宋对渤海国军事的全方面接管。

赵朴提出这些补充细则时,王安中迟疑许久,扭扭捏捏不肯点头,说是要报朝廷批复。

毕竟这些条款颇为苛刻,自中原王朝君临四夷起,就不曾对藩属国如此严苛过。

有违泱泱大国体面。

赵朴也不与他争辩,带上宣抚使印鉴,直接赶赴新仓小镇,与张觉会面谈判后直接签署用印。

后世《大宋新史》称其为“新仓会盟”。

~~~

小镇东边官道旁,一片柏木林边,有一处简陋茶棚。

赵朴一行与张觉一行,在此会面。

众目之下,当张觉签署完最后一份文书时,不禁慨叹一声:

“签订这份国书,所谓渤海国,不过是大宋暗中掌控下的傀儡政权,仪王当真打得一手好算盘。”

赵朴微笑道:“形势比人强,如今是张留守和三州军民有求于大宋,难道不该做出一些让步?”

站在张觉身后的张济有些愤愤不平:

“所谓让步,不过是践踏我张氏和三州军民尊严!”

张觉默不作声,身后张仓、李安弼、高党一众幕僚部将,皆是面带愠怒。

在他们看来,这些苛责条款,让所谓渤海国完全没有自主权利。

赵朴当即反问道:“尊严重要?还是命更重要?”

张觉一方,众人皆是一愣,又是愤怒又是不甘地怒视赵朴。

赵朴扬了扬手中墨迹未干的国书:

“这部分秘密条款,泄露任何一条,都会使得宋金关系立即破裂。

大宋冒着违背宋金盟约的风险,与诸位签下这份条约,难道不应该掌握主动权?”

张觉沉着脸,身后众人低下头,目光有些闪烁。

赵朴语气泛冷:“诸位可别忘了,金国尚未同意此事。

以金国新君对三州之地的看重,到时候,又会对张氏提出怎样苛责的条件?

金国想要的是三州彻底归附,张氏从此烟消云散。

与我大宋相比,究竟谁更仁慈,请诸位心里掂量清楚!”

赵朴语气咄咄逼人,张济忍不住怒道:“我张氏也不是只有投降或者附属一条路可以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