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建安帝定登基之日,大臣惨遭打脸

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第一卷三国伐魏第35章建安帝定登基之日,大臣惨遭打脸身为太子,把顶尖武学势力的宝库给抄了。

古往今来,赵弘明这怕是头一个,也是有可能是未来惟一的一个。

真真正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传扬出去的话,绝对会让天下人都惊掉下巴。

建安皇帝赵佣煦看着一脸正派的赵弘明,一时怔然竟不知道该如何言语。

一旁的冯大宝低声提醒道:“陛下!”

建安皇帝赵佣煦如梦初醒。

他在龙椅上抬头,盯着赵弘明,眼中渐渐浮现出一丝骄傲和赞赏。

单单一天所得就比得上他十几年国家税赋所得,魏国国力将得到肉眼可见的提升。

说不定,马上就要一跃成为成为六国当中的至强之国。

得到这样的结果,就是他现在立马暴毙,也是有颜面去见魏国的列祖列宗了。

建安皇帝目光炯炯有神,从龙椅上坐起,示意太子上前:“我儿,你真是让朕深感欣慰,本来朕还担心你抗不住正一门的压力,现在看来是朕多虑了。你上前,让朕再好好瞧瞧。”

“是。”

赵弘明站起来,上前了两步。

建安皇帝从龙座台上走了下来,走到赵弘明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上下打量着说道:“好好好。”

“冯公公。”rexue.org 西红柿小说网

“老奴在。”冯大宝跟在建安皇帝身后,低头应道。

“今年的新年是不是黄道吉日?”

冯大宝有点不太确定道:“陛下,此事奴才还需去找太史令确认一番。”

“你让太史令算一算,若今年新年是黄道吉日,那便准备太子殿下的登基大典吧。朕准备让位了。”

此言一出,冯大宝和赵弘明都吃惊不已。

魏国皇位的传承主要以世袭为主,一般都是旧皇驾崩后,新皇才会继任。

像这种老魏皇没死,新皇就登基的情况还从来没有出现过。

就算在其他五国当中,也有只有楚国老皇因为年龄或健康原因而不得不选择让位的情形。

建安皇帝赵佣煦明明才五十几岁,身体健康,这种做法非常之少见。

赵弘明追问道:“父皇……您这是?”

建安皇帝赵佣煦笑道:“如果说谁有可能一统天下的话,朕怕是不行了,但是太子你可以。大魏的皇位向来是有能者居之。朕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大魏统一诸国的那一刻。”

赵弘明没有想到建安皇帝竟有如此的豪情。

他轻呼一口气,郑重地说道:“儿臣一定尽我所能,不让父皇失望。”

“如此甚好。”

“儿臣已无事,先行告退处理其他事宜了。”

“嗯。”建安皇帝赵佣煦轻声嗯了一下。

望着赵弘明离开的背影,冯大宝走进建安帝身后,低声说道:“陛下,现在太子殿下对正一门动手,会不会引起其他武学势力的连锁反应,对大魏不利?”

赵佣煦瞥了冯大宝一眼说道:“就算有反应又如何?太子定然会将他们尽数镇压,一个不留。朕相信,朕的儿子有这个实力。”

冯大宝表情一变,当即不再有任何言语。

从养心殿中走出之后,赵弘明不知为何总觉得内心变得炽热起来,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眼下是十月份,距离春节也只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终于要走到那一步。

这个纷争不断的诸国,是该变一变了。

赵弘明大步朝前迈出。

守在养心殿外的高延士急忙跟上。

赵弘明一边走一边问道:“让你做的事都做好了吗?”

高延士点头说道:“回禀殿下,都已经好了。从正一门宝库中所得,三分之一已经缴入国库,剩下的三分之二奴才如殿下的安排,放在殿下的内库中了。”

“这件事,不要传扬出去。让皇城司都给本宫盯着点,谁要是走漏消息,本宫唯你是问。”赵弘明语气严厉道。

高延士立刻脸色一正道:“奴才一定盯着,不会让殿下失望。”

“嗯。”赵弘明颔首,不再多言。

按照祖宗律法,魏国皇帝不能随意用国库的钱。

他们的钱都是从自己的小金库来的。

这部分钱完全属于皇帝个人,随便怎么花,也没有人管得到。

据他所知,一开始铸造神魔兵刃的时候,所耗费都是从魏国皇室的内库中支出,直到建安帝一朝的时候,才有所改变。

国库会承担一些。

所以魏国前几任皇帝都内库紧张,过得都是了紧衣缩食的日子。

有的时候他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甚至都会增加一些特别的税收,并且将这部分钱全部归入他们的小金库当中,以维持生计。

赵弘明身在皇家中多年,对这里面的道道门清。

此次正一门之战,他所获颇丰,功劳全在于他,而身为太子也有为国献力的义务。

但这也不代表着他会傻乎乎的把所有的缴获尽数缴给国库。

修炼一途,财侣法地,财为第一。

没有充足资源支持,他也好,魏武卒也好,在武学实力上的精进都要受到约束。

更别说,以后他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国库的愿石、财物,进去容易,想要再拿出来可就难了。

赵弘明觉得,还是留个心眼为妙。

关于攻破正一门的消息,被赵弘明有意封锁着,知道的人并不多。

不过,对于萧伯龄、洪道文、于和正等一干建安朝老臣来说,他们一直紧盯着赵弘明攻击正一门一事,打听到一些风声并不难。

当他们知道,赵弘明连杀三位长老,控制住了正一门后,无不骇然。

其中洪道文更是如热锅上的蚂蚁,急躁不安。

“这下殿下捅了马蜂窝,整个魏国的武学势力怕是都要不安分了。接下来的魏国可要如何是好?”

在他眼里,正一门就是武学圣地一样的存在。

分布在外的武夫,不知凡几。

这些武夫知道师门遭遇危难,怎么会善罢甘休?

一个个都将会是潜在的隐患。

两百多年下来,正一门的这些武夫在天下各地扎根,有不少都在当地发展的堪称一霸。

更别说,还有其他那些大大小小的武学势力以及虎视眈眈的五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