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2章 挣钱的门路

一番研究之后,周夏严大概搞清楚了这个金手指的特性,那就是其具有超乎想象的强大计算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迅速实现精密的建模。而且,这个系统似乎将他上一世的记忆给强化了。

具体的就是,只要他上一世看过,哪怕只是随便地瞟上一眼的东西,都可以被清晰地给调阅出来。

这就很逆天了。

要知道周夏严上一世可是个技术和收集控,看过的资料浩如烟海。如今,这些东西都成了他的宝贝。可以说,周夏严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博学的人。

可惜,这种强化似乎只局限于他自己的记忆。至于这具身体前主人的记忆,无论是以前的还是后来的,该模糊的还是那样模糊,一点儿变化也没有。

而且,这个系统似乎也不存在智能助手这种东西,无论他怎么呼叫,整个空间里面都没有任何回应。

总之,这个系统就跟一台普通的电脑一样,需要周夏严用思维操作,只不过功能更强大。

调查完金手指,周夏严将注意力转回了赚钱方面,因为他在今天大队部的报纸上,竟然还真发现了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这是晋州地区广播电台发布的一则简短通讯,内容是为了向哈市广播电台学习,晋州地区广播电台将引入立体声调频广播,为晋州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广播节目。rexue.org 西红柿小说网

看到这里,周夏严瞬间就嗅到了浓浓的金钱味道。

三转一响,又名四大件,是华夏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个名词,一直持续到了新世纪。直白点说,这四件东西就是男方在结婚前准备的最顶级聘礼,一出手就能让姑娘倾心的那种王炸。

当然,根据时代和物质条件的不同,这四大件也随着时间而不停变化着。

60至70年代,四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80至90年代,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和录音机;进入了新世纪以后,四大件则成了手机、电脑、汽车和房子。

如今是1979年底,显然,收音机就是如今的四大件,可见其重要性和广阔市场。

特别今年是华夏立体声调频广播的元年,收音机就变得更重要了。

无线电广播最开始的是调幅广播,分别为长波、中波和短波,所以那会儿的收音机也被称为三波段收音机。

后来上世纪三十年代,调频广播被发明了出来,然后便在世界飞速发展。

与调幅广播相比,调频广播拥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带宽,也因此,可以播放堪与cd音质的高保真立体声广播,带给人们无与伦比的听觉享受。甚至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竟然有专业人士将fm立体声广播误认为是在播放立体声音响,可见其的音质之好。

华夏的调频广播发展要比发达国家落后很多,1959年元旦,首都开始试播fm广播,频段是64.5~73mhz;1979年,哈市第一个实现立体声调频广播,从此,华夏正式进入立体声调频广播时代。

当然,调频广播的技术肯定要比调幅广播高不少,特别是收听立体声调频广播更不容易,所以哪怕立体声调频广播今年开始在华夏大规模推广,但市面上可以收听调频立体声广播的收音机却还很少,除了牡丹、熊猫等大品牌,几乎全是进口产品的天下。

现在的收音机,还是以单喇叭的三波段收音机为主。

但周夏严却知道,依靠着优美的音质,未来的收音机市场将是四波段立体声收音机的天下,特别是那些即将结婚的年轻人,更愿意购买可以收听优质歌曲的四波段立体声收音机。

而如今晋州广播电台将开播立体声调频广播,就是他巨大的机会。

随着思绪翻动,他的脑海中瞬间出现了许多张收音机的电路图纸。

他前世算是一个电子发烧友,不但买了很多电子技术书籍,还经常逛专业的电子论坛下载各种图纸。这些图纸无一不是后世经过大量检验的优秀设计,被各路大神贴在论坛里面共享的好东西。

当然,大部分图纸都需要使用贴片原件和集成电路,但本身的原理并不算深奥。如今周夏严有了系统,计算能力超群,轻易地就把这些集成元件的功能给分解了,换成了可以在70年代华夏找到的元器件。

看着处理好的电路图,周夏严嘴角勾起笑容。依靠着这些图纸,他有信心打爆市面上所有的收音机并赚一笔快钱。

只是很快,他的脸又恢复了平静,眉头微皱了起来。

这图纸有了,但制造收音机所需要的电子元件和工具还没有着落。

与后世可以随便网购不一样,如今万用表和电烙铁这些电子工具还是妥妥的高科技,普通人根本就接触不到。要想找,估计最少也要去镇上找电工,弄不好要去县城。

可自己的时间有限,不知道哪里有可以帮助自己的人呢?

想着想着,他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身影。

杨伟,绰号二毛,晋州人,也是桃花沟的下乡知青,两年前就已经回城了。

二毛曾经说过,他有一个同班同学是晋州无线电厂的,关系特别好。因为他同学的父亲是厂领导,所以躲过了下乡,想来,二毛应该能帮上忙。

周夏严立刻从床上坐了起来,开始翻找自己的行李,不一会儿从里面翻出了一堆票子,挑挑拣拣,里面竟然有36块4角5分。

看到这些钱,他还是挺惊讶的。

想当初前身下乡的时候,后妈别别扭扭的只给了10块钱便将他打发走了。但要知道,那会儿周家夫妇两人月收入要近80块!可见,前身很不受父母的待见。

但没想到,前身也是个妙人,下乡三年居然用这10块钱又赚了几十块钱。除了前一阵追马春妮的花费,剩下的全在这里。

虽然说三十多块钱少了点儿,但少有少的办法,只要计划好了,周夏严相信,组装出一台令人满意的立体声收音机还是没问题的。

有了目标,周夏严便放松了下来,沉沉的睡去。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周夏严起身开始做早餐。如今整个知青点就他一个人了,想吃饭就只能自己动手。

吃起早饭来,他突然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今天早上的饭量奇大,怎么吃也没有吃饱的感觉。

思索了一阵,周夏严大概猜出了是怎么一回事情。

这很明显是系统带给他的副作用。

系统的运算能力如此之强,必然需要大量的能量支持,现在看,这个能量就是他身体本身的能量,否则他也不会如此饥饿,一顿饭直接干下了五个人的饭量。

也就是现在知青点没人了,否则他一定会被别人当成怪物。

想到此处,周夏严意识到,自己赚钱要抓紧了。

吃过早饭,周夏严就直接奔大队部,他要请假,前往晋州。

对周夏严的请假,马春泥的老爹,也就是马队长,想都没有想便答应了下来。如今知青已经都回城了,最后的这个周夏严也指不定哪天就会离开,赚不赚工分已经没有了意义,所以只要他不违法乱纪,大队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请了假,周夏严便搭上村里去县里的马车出发,在县里再坐长途车。

晋州距离桃花沟大概100公里出头,等周夏严赶到晋州市的市区的时候,已经是上午9点多。

七十年代末的海城,经过老一辈建设者大力建设后,已经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化城市。

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人到这里定居,即便现在各方面都比不上后世,可仍旧让人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生机勃勃。周夏严发现,这个时代人的精气神都很高,人也非常热情。

可能后世的人会说现在的人贫穷,可周夏严想问,自70年代末完成每个县的化肥厂以及8.8万座中大型水库后,彻底摆脱饥饿威胁的国人,真的就不如后世的人幸福吗?

至少在现在,就没有人敢公开说966是福报,也没有人敢公开嘲讽劳动者。

周夏严放慢脚步,欣赏着周围如同老照片一样的街景,特别是路旁不时见到具有时代特色的标语和宣传画,有一种别样的时空错位感。

二毛是搪瓷厂的子弟,周夏严决定去搪瓷厂的家属区找他。现在不像后世找一个人非常麻烦,因为现在一个工厂就是一个小社会,居住的大多也是单位的公房,所以只要知道他或者父母的工作单位,找人还是很容易的。

到了搪瓷厂家属区,稍微一打听,周夏严便打听到了二毛。这个家伙居然进了搪瓷厂成了正式工。

这可真不容易。

要知道,国家之所以上山下乡,根本原因就是城市里无法提供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国家养不起那么多的闲置人口。

实际上华夏的政策也是跟迈瑞肯学的。

二战前,迈瑞肯经济危机,他们就通过发放农业券的方式让年轻人下乡劳动。

这也算是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吧。

想一想,后世的大学生村官以及大学生下乡精准扶贫,难道不是另外一种方式的上山下乡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