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局势大好,你愁啥呀

京师,皇宫内。

崇祯皇帝兴冲冲地跑进御书房。

现在,这个书房他已经让给朱元璋了。

没办法,祖宗的天然优势压在那里,而且自从朱元璋到来之后,摇摇欲坠的大明忽然开始好起来了。又是山海关大捷,又是辫子皇帝亲王接连暴毙的,不服不行啊!

“祖宗,祖宗!”

朱由检脸都快笑烂了,还没冲进门就开始喊:

“军报来了!李自成真的身死襄城外的落凤谷,而且咱们还直接俘虏了数万大军!”

坐在书桌旁边的朱元璋瞥了他一眼。

这也太沉不住气了。

跟他孙儿比起来,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嗯,咱早就知道了。”

朱元璋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随后问道:

“现下,襄城那边的情形如何了?”

这段时日以来,估计朱雄英忙得很,都没空回来看看他聊几句。

于是,他也就无从得知襄城情况。

不过既然自己孙子在忙正事,又已经打完了仗,朱元璋没有再多担心什么。至少,这性命安全已经无忧了嘛!

朱由检碰了个软钉子,悻悻然把手里的军报递了过去。

“嗯……襄城内的流民已然全部安置?”

朱元璋翻开那份由孙传庭亲自写下的详细奏报,越看越惊讶。

他叫朱雄英去安抚流民,也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毕竟孙子年纪小,今年虚岁才九岁,从小体弱也没有时常去上课。

除开天资聪颖之外,其余事情都需要慢慢培养。

可如今一看——

短短一个来月,朱雄英便有条不紊地把流民、俘虏和官兵这几个人群,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规矩立得正,赏罚分明。

懂得利用人心贪念,舍得将手中的财物放给军士和百姓。

这做事方法,属实是很朱元璋!

而且,流民居然从一开始就没有暴动!

还成立了个专门的军医队,似乎跟普通军医有所不同,用的工具与治疗手法皆是闻所未闻。

朱元璋倒吸了一口冷气。

吾孙,不仅仅是天资聪颖,简直是天赋异禀啊!

这样的孩子若不拐去当皇帝,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就在他目露精光,面带赞赏之际。

御书房内出现了那扇大门。

朱雄英笑呵呵从里面走出来,朝自己皇爷爷拱了拱手:

“孙儿幸不辱命,襄城一事已经顺利解决了。”

来得正是时候!

朱元璋脸上褶子都开花了,站起身来大步朝他走去。

而后,重重拍了拍孙子的肩膀!

“这差事,办得漂亮!”

朱雄英却并没有多自豪于自己的成绩,有些挠头。

看出他似乎有些犹豫,朱元璋问道:

“怎么,还有什么事儿没解决?”

朱雄英叹了口气,指指穿越大门:

“咱们还是回去再说吧。”

………………

洪武十五年。

东宫。

从穿越门里出来,朱雄英就一屁墩儿坐到了床上。

“英儿,你咋了?”

朱元璋见他一脸无奈,心里更是疑惑了。

明末那边分明就局势一片大好,孙子这是在愁啥啊?

可是,朱雄英根本没回答他。

只是一挥手,两人耳朵里便都听到了系统的机械音。

【恭喜宿主,明末副本完成进度已达到70/100,奖励随后便会发放。】

有奖励?

朱元璋当即就更懵了,系统给奖励了,怎么还这样愁眉苦脸的?

但他很快反应了过来。

“这进度,怎么才七十呢……”

很不对劲啊!

崇祯那边,一开始的确危机四伏。

朝中众臣都纷纷摆烂不干活,且贪官污吏众多,再加上外有辫子进犯,内有闯贼大规模造反,天灾人祸不断,已经烂到了根子里。

可是现在,辫子那边忙着内讧争权,龙脉已断,没了东山再起的可能;李自成已死,麾下流民被朱雄英安排得十分妥当。至于朝中,有朱元璋镇着,更是没人敢再贪财摸鱼。

眼看着崇祯一朝蒸蒸日上,危机解除了。

居然还只有七成进度?!

朱元璋难以置信道:

“难不成,咱得将大明恢复到最鼎盛时期,这任务才算完成?那也太耗时间了吧!”

他终于明白,朱雄英为什么发愁了。

都已经把事给做到了这份上,明末危机还是存在,剩余的三成进度就完全无从下手了!

爷孙二人面面相觑。

沉默半晌之后。

朱雄英挠了挠头。

“皇爷爷,依孙儿看,这问题估计不在朝廷,也不在内忧外患。”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问题,绝对是出在崇祯皇帝身上!”

“我估摸着,只要他在位一天,这进度条就一日不会增长。”

“不论咱们把朝中整顿得如何清明……”

“朱由检迟早会再次把这个摊子给搞砸的!”

………………

PS:书评区一直被吞,我昨天刚发的置顶又不见了,真的很心累。

评论不见了的话,真不是我干的!

好像只有很少人在看这本书,小作者心态真的有点蚌埠住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