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仙粮满仓,招贤纳士!

汉中城。

林川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在城东一处空地为自己兴建了一所府邸。

因为林川并没有采用此时的传统木质建筑方式。

利用声望值,林川从系统中抽到了红砖的烧制方法,还有一些现代的建筑图纸。

建筑图纸包括了别墅与堡垒。

没有现代技术和电力暖气的支持,林川并未选择为自己修建别墅。

林川结合当下的建筑风格,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为自己修建了一所外表庄严,内部安全的府邸。

府邸修建之时,林川又在汉中引起了关注。

“这水泥和红砖如此神奇,以前我等从未听闻!”

“这是林仙师的仙法,你能听说就奇怪了!”

“哈哈哈,没错,林仙师的玄妙仙法岂是我等能随意理解的。”

前来为林川修建府邸的工匠们对水泥和红砖的出现大为惊奇。

就连正在指挥军队配合百姓秋收的司马懿听闻之后,都专门提醒林川:

“林先生,这水泥和红砖,用来建造房屋坚固无比,建造城墙堡垒更是坚不可摧,一定注意配方不要外泄啊!”

“仲达不必担忧,水泥和红砖的烧制均由曹节安排军中可靠人手完成。”

“并且水泥和红砖的配方我已命人秘密送往许昌丞相手中!”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听到林川的回答,司马懿这才放下心来,同时惊讶于林川做事的谨慎周密。

唯一让司马懿感到不满的就是林川竟然瞒着他把一切事情都干完了,他才知道。

林川其实也是将司马懿敷衍一番了事,现在的司马懿可是曹老板的心结之一。

所以林川绝不会让司马懿有机会接触到他的各项出自系统的技术详情。

现在的司马懿只是为林川做好汉中的治理工作的一名工具人罢了。

许昌,丞相府。

刚刚收到林川提供的水泥和红砖制作方法的曹操心中大喜!

作为一名出色军事家的曹操太明白水泥和红砖对于修建城池和堡垒的作用了。

因为正在亲自监督秋收,没办法从许昌亲自去向林川道谢的曹操,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林川。

信中曹操狠狠夸赞了一番林川,并暗示等益州收复之后也交给林川治理。

接着曹操再次投入到了监督秋收和练兵的政务之中。

在军队的协助之下,今年的秋收进行的十分顺利。

无数小麦、玉米和土豆被运往各处粮仓,很快便将一座座粮仓填满。

后续的粮食太多,让曹操不得不开心的继续新建粮仓!

并且曹操还减免了一部分农业赋税,为招贤纳士先行造势。

头一次手中有如此多余粮的百姓们更是激动万分!

大家农忙过后稍有闲暇,聚在一起谈论的都是林仙师神仙在世,曹丞相福泽四方。

曹操的威望在治下之地瞬间升至顶点!

林川同时也收获了大量的声望奖励!

半月之后,秋收彻底结束。

曹操为招贤纳士所作的准备也已经完成。

大汉建安十三年十月,曹操正式下达招贤令!

招贤令的内容短时间便传遍天下。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

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此招贤令一出,加之曹操如今粮草充沛、兵强马壮,天下间心怀抱负的士子心中激动万分!

曹操在历史上曾三次下达招贤令,在中国历史上对人才的选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今曹操所颁布的招贤令简单翻译过来就是:

我现在手下非常缺人,兄弟你哪怕以前杀人放火,只要有本事就可以跟着我干!

大家身边有本事的人也多多推荐给我,肯定能在我手下混出个名堂!

在之前以德行作为选用人才标准的汉朝,有谁能同曹操一样唯才是举?!

招贤令颁布之后,曹操治下自认有一技之长之人纷纷启程前往许昌,打算在曹操麾下尽展一身所学。

汉中城,汉中侯府。

早已知道曹操发布招贤令的林川,提前给了曹操一份名单。

名单上都是三国末期的著名谋士和将领。

林川还对曹操直言,此名单上之人能收归麾下自是最好,如果实在无法招揽,也绝不能让他们投靠刘备和孙权!

曹操对林川的建议自是痛快采纳,对于林川提出把仍是少年的姜维和邓艾放在他手下磨砺一番也是欣然应允。

许昌,丞相府。

本次招贤工作由出身弘农杨氏的杨修负责,曹操用他的目的也是打算吸引更多士族子弟前来投奔。

曹操手下的谋士武将见曹操问鼎中原只是时间问题,也纷纷将族内年轻弟子筛选一番,准备推荐到曹操麾下。

出身颍川荀氏的荀彧和荀攸叔侄对杨修主持招贤工作心怀不满,毕竟杨修他们眼中是一个恃才傲物之辈。

不过荀彧和荀攸也清楚,曹操这是用杨修作为招贤令的榜样:

如杨修一般存在性格缺陷但身负大才的人我曹操都能给予重任,你们前来为我做事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因此荀彧和荀攸叔侄明面上并未表露分毫不豫之色。

因为曹操的所有重大决策都会听取荀彧的建议。

所以深得曹操倚重的荀彧,现在只希望杨修不要因为他的性格问题而影响到曹操的招贤纳士。

被委以重任的杨修,此时正在和曹植分析这招贤纳士工作具体如何开展。

和荀彧同样出身名门弘农杨氏的杨修杨德祖,被后世罗贯中评价为: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为曹植幕僚和知己的杨修,和曹植商议的便是如何为曹植招揽贤能:

“德祖,这招贤之事,就请多多费心了。”

“请临淄侯放心,修定会为丞相和临淄侯广纳天下贤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