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失传的手艺——榫卯

身为狗,卡卡真的很狗!

江南看着卡卡,抿嘴一笑,回归正题,道:

“炒指最重要的就是炒。”

“不仅要用黄土炒,火还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关键是火候的掌握,更不能用碳或者煤烧,要用干柴烧火,干柴烧有一种柴香味。”

说话间,这锅炒指已经做好。

江南取出其中一个,放在嘴里。

一口下去,口感脆硬,香脆可口。

“吱吱吱!”

貂爷已经迫不及待的跑到江南的肩膀上。

江南也不小气,直接抓了两大把,分给了貂爷等小动物。

咔咔!

顷刻间,牙齿咬碎炒指的声音接连响起。

刚刚出过的炒指还是很烫的,有些小动物的嘴巴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温度。

可在咬破的瞬间,一股香味立刻充斥整个口腔。

这让它们根本顾不上滚烫,急不可耐的继续咀嚼,试图让香味更加浓郁。

从未吃过炒指的它们,感觉炒指就像植物的种子,可却比种子还要美味。

初次品尝,脸上除了好奇,更多的是幸福。

“啊啊啊!我好想吃啊!”

“岛主,我是大学生,快让我吃!”

“小时候,爹娘每年基本上都会做“炒指”,以满足姊妹几个对零食的渴望。”

“我拿着担着箩筐,跟着老爹,一起去铲过土呢,而妈妈就留在家里制作炒指。”

“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村里的孩子吃个“炒指”已经是非常高的待遇了!”

“谁说不是呢,满满的都是回忆!”

“我大学宿舍有个西省的朋友,有次由于没有吃晚饭,我快饿死了,他就掏出了这个给我吃。

当时一直以为外面裹着面粉之类的东西,后来才知道真的是土。

吃起来土香土香的,能感受到土地的芬芳,关键还顶饿,吃两三个就吃不下了,就是总想喝水。

刚开始就觉得有土味,后来越吃越好吃。”

“我有个西省的朋友说,这不是土,而是接地气的仙丹。”

“我第一次出远门的时候,由于水土不服,胃酸过多,吃了几口炒指就好了。”

“其实这玩意跟糖炒栗子是一个原理,土都是导热的介质。”

“几年前去超市,看到货架上的它,好奇买了一包,从此开始了我的吃土之路。”

当看到江南炒出来的成品后,以前品尝过的观众们说起了自己与炒指的故事。

对于当地人来说,炒指最熟悉不过。

可对于外地人来说,他们有的只吃过成品,根本没有见过制作过程,自然在刚才的时候,没能分辨出来。

而有的观众已经按耐不住的想要自己制作。

毕竟制作材料很是简单,只要有土和面就成。

此时,江南已经将铁锅取了下来。

至于锅里的土也没有浪费,直接倒在了一旁。

等到温度降下来后,还可以倒上水,和好泥,填补木屋中的一些缝隙,防止漏水。

最后,江南将所有炒指倒在了一个大大的铁盆里,一手拿着盆,一手津津有味的品尝着。

炒指由于带有香味,根本不需要再做菜来混着吃。

关键跟馒头一样,还十分顶饿。

对于每天都是高强度体力活的江南来说,这是最需要的。

其实完全可以将炒指理解为旺仔小馒头。

只是旺仔小馒头是烘烤出来的,而炒指则是炒出来的。

吃着吃着,江南还觉得不过瘾,直接朝着嘴里塞了七八个,再进行咀嚼。

就像有些人在吃瓜子的时候,并不喜欢嗑一个吃一个,而是全部嗑完,最后一口气全部吃掉,这样才爽才过瘾。

江南边吃着炒指,边回答道:

“制作炒指,也是有技巧的。”

“首先,要像我一样,在制作过程中要先用铁锅把黄土炒熟,再将面疙瘩倒入锅内搅拌。”

“全程不需要接触铁锅,而是在高温的黄土里均匀受热。”

“出锅后,再筛掉浮土。”

“简单来说,就是土的比热容更小,把面团切开和上好的黄土在铁锅中翻炒,即可得到最贴近大自然的味觉体验。”

“其次,由于材料有限,我刚才只是在面团里打入了鸡蛋。”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在里面加入碾碎的小茴香、花椒叶、芝麻、盐或白糖等,这样更加美味好吃。”

“最后,便是重中之重的土。”

“炒的好不好,关键要看土。”

“地下的土不行,选用的黄土是从离地表一米左右的土崖上挖取的无污染观音土,这种土长时间受阳光暴晒,口感更细腻。”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选用西省的土。”

“因为黄土高原上的土本身就几乎无杂质,还含有很高的钙量。”

“而西省南部太行山上的更是土中极品,绝对属于全球最好吃的土之一。”

“只要采回来仔细研磨,除了颜色不一样,基本跟白面差不多。”

说到最后,江南想起了一条很有意思的新闻,补充道:

“在西省当地,有个人几乎每年都会制作炒指。”

“几十年下来,现如今已经挖空了半座山,真正做到了“靠土吃土”。”

“因此,曾有人调侃他正在吃我国的国土面积。”

和观众们又闲聊了会儿后,江南就下播了。

在下播之前,他已经将所有木头全部烟熏好,并放置在了搭建的那片区域。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明天来搭建木屋。

虽然过程量有点大,但对于江南来说,一天时间足够他将木屋搭建成功。

一夜无梦,江南自然醒来。

人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还真的不会做梦。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

简单的洗脸刷牙后,江南打开直播,便开始了搭建木屋。

奇怪的是江南并没有使用钉子,全程都是用斧头劈劈砍砍。

直播间的观众们刚睡醒,一开始都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小细节。

可是当江南渐渐的将两面墙壁搭建起来的时候,他们这才回过神来,并意识到了不对劲。

“还挺坚固的!”

将两面墙壁搭建起来后,江南使出浑身力气推了推,结果并没有将其推倒。

两面墙壁是交错着的,呈现九十度角。

由于有支撑,确实很难将其推倒。

可是直播间的观众们却眉头紧皱。

“等等!钉子呢?”

“岛主好像从一开始就没有使用钉子!”

“没有钉子,竟然可以把墙壁搭建起来?”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这也太不科学了吧!”

由于刚开播,再加上是早上,直播间的热度普遍都不是很高,江南也是如此。

可此时此刻,已然沸腾。

在人们的认知中,搭建木屋必须要用到钉子。

这样才会牢固,也不会倒塌。

这是常识。

可是江南现在却没有使用钉子,就已经将两面墙壁搭建了起来,他是怎么做到的?

“难不成,岛主使用的是……榫卯连接?”

终于,有的观众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猜想。

“榫卯?什么玩意?”

“哪位大佬可以讲解一下,什么是榫卯?”

“榫卯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听说现在已经濒临失传了。”

“榫卯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由此得名榫卯!”

“榫卯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而是利用凹凸,便可以加固物件,不仅结实耐用,关键从外表看上去还像是一体的结构!”

“我懂了,其实就是卡槽呗!”

“千万可别小看榫卯,这可是老祖宗几千年来锤炼出来的手艺!”

“看看现在的桥梁、房屋、高楼等建筑,只要出现极端天气,一定会崩塌。

就算没有极端天气,每隔一段时间,也都会塌掉。

尤其是那些路面,一年到头总是修修修。

可古代的那些建筑,哪怕是遇到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都可以屹立不倒,很少有崩塌的。”

“那是自然!在古代如果这些建筑塌陷了,皇帝会生气,动不动就是杀头!”

“强烈建议国家也修订类似的法律。”

“支持!看看那些烂尾楼,一个接着一个,关键房子烂尾以后,开发商跑了,啥事没有,我们还要继续还钱。”

“最可怕的是房子盖好了,但全都是偷工减料,住不了几年房子就报废了!”

“我们万荣的飞云楼就是榫卯技术建造的,还被成为中华第一木楼。”

“前几年听说要修建,结果一年过去了,专家根本不知道该怎么修,只能搁置在那里。”

“恕我孤陋寡闻,活了将近三十年,第一次听到这种技术!”

“开心!一大早就在岛主直播间学到了新知识!”

“看直播真的可以学到新知识,以后我看谁还敢说看直播是不务正业!”

“真是没想到岛主竟然还懂得榫卯,真是深藏不露!”

“岛主:我的才华就像女人的身材,只有不断地开发,才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直播间的观众们要多震惊有多震惊。

谁也没有想到有生之年可以看到濒临失传的榫卯手艺。

而江南为了节省体力,并没有开口多说什么,继续闷头搭建着木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