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天子的怒火

当看到自己儿子居然是因为吐蕃人到处装13而差点丢了性命,李二陛下恨不得马上就派兵去把鸿胪寺客馆里住着的那些吐蕃人全都拉到东市砍了。

好在他还有一点理智,知道现在不是和吐蕃人计较这些的时候。

平复了一番心情之后,李二陛下对着文武百官问道:“西突厥屈利俟毗意欲和我大唐抢夺东突厥之地,诸卿以为该当如何处置?”

李二陛下话音刚落,侯君集就连忙出列拜道:“启奏陛下,西突厥不过跳梁小丑,居然也敢捋我大唐虎须,臣请领兵十万,跃马草原,踏平金山!”

不久前大唐和吐蕃交战,侯君集因为离战场比较远,还没来得及赶到,战争就结束了。

不仅没有捞到功劳不说,还被李元吉借机摆了一道,恶心的够呛,此刻见到又有仗可打,憋了一肚子火的他哪里还忍得住。

李二陛下目光转向其他人,问道:“诸卿以为侯卿的建议如何?”

言语间颇有几分跃跃欲试的意思。

......

随着对外战争的节节胜利,大唐朝廷上开始出现了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总觉得天下诸国都不过尔尔,只要王师一到,立时成为齑粉。

就如今的天下形势来说,大唐的确是独一档的存在,就好像后世的米帝一样,单独一个国家拉出来,谁也不是它的对手。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可是这世上不止有一个国家,大唐的对手也永远不会只有一个。

《司马法》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

战争在给对手带来破坏的同时,对自身国力也是极大的损耗。

大唐现如今还能一边到处搞事,一边歌舞升平,完全就是因为国家刚刚建立不久,民心士气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可是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百姓从战争中得不到好处,民心士气总有耗尽的那一天。

历史上的太宗后期,天下已然出现动荡之势,百姓对于朝廷连番用兵怨声载道,甚至曾经出现过小规模的叛乱。

高宗、武周两代帝王与民休息,积蓄国力,这才让天下再次稳定下来,否则都不用等到唐玄宗登基,大唐就要走上隋朝的老路,在天下百姓的声讨中轰然倒塌。

......

朝堂上并不是没人看出现在潜伏在大唐盛世表象下的危机,李二陛下的话音刚落,已经晋升为特进的李靖出列拜道:“陛下,臣以为此时我大唐不宜和西突厥展开大战。”

“一来和吐蕃的战争刚刚结束,虽然我大唐胜的轻松,可是大军来回奔波,早已疲惫不堪,此时再行调动,恐有劳师之忧。”

“二来改革已然推行天下,各地方官府的精力大多投入改革之中,此时大军出塞远征,臣恐后方补给难以维持。”

封建社会不同于后世工业社会,一场二三十万人规模的战斗,基本上就要两倍,甚至三倍于军队规模的民夫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

几年前大唐和东突厥的战争,大唐这方面先后有十五万军队投入战斗,为了给这十五万人提供后勤保障,朝廷一次性征调了将近四十万民夫。

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战争,直接使得北方十几个州当年的粮食产量下跌四成,更是将这些地方仓库里积攒多年的粮草消耗一空。

这一次如果和西突厥全面开战,朝廷在后勤补给上的压力会更大,甚至有可能出现因为补给跟不上而让士兵饿肚子的情况,军队远征塞外得不到补给,万一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那就有大麻烦了。

......

李靖作为大唐军神,他的建议没有人敢不重视,等他说完,李二陛下慎重问道:“那依药师之见,我大唐该当如何?”

李靖思虑片刻,拜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我大唐还是该以稳妥为主,只需严令边境守军加强戒备,勿使西突厥侵犯我大唐即可。”

“除此之外,或可再遣一偏师出塞,与东突厥各部会师,以夷制夷,消耗双方力量。只等我大唐改革完成,宇内安宁,彼时王师出塞,自可一鼓而定。”

李靖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可行性也很高,顿时就有不少人出列表示赞同。

李二陛下也知道李靖所说是谋国之言,是最适合如今大唐现状的办法。

可是西突厥在长安刺杀太子,如果不做出一些表示,他这个当皇帝的以后还怎么混?天子的威严神圣还要不要了?

......

稍作考虑之后,李二陛下吩咐道:“侯君集。”

侯君集精神一振,出列拜道:“臣君集在。”

李二陛下冷声说道:“西突厥谋害储君,不尊王道,朕特命尔为甘南道行军总管,领军两万出塞,火焚睢合水!”

侯君集满脸喜色地跪倒:“臣君集,谨奉君命。”

......

游牧民族因为生活方式的原因,一般都有着两个不同的王廷存在,西突厥自然也不例外,在睢合水和簇曷山各自设有一个王帐。

睢合水被称为“南廷”,簇曷山被称为“北廷”。

每当冬季,大部分牧民都会来到南方的睢合水附近过冬,然后在来年春天前往北方丰茂的草原放牧,这是游牧民族的天性,谁也改变不了。

作为西突厥的过冬之地,睢合水附近有着历代西突厥可汗的陵寝。

西突厥人每年冬天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祭奠祖宗神灵。

李二陛下让侯君集火焚睢合水,其意显然就是要挖他们的祖坟,作为对西突厥刺杀太子的报复。

很多人都觉得李二陛下的这个安排有些不妥,可是皇帝出口成宪,话都已经说了,侯君集也领了旨,大家就只能选择接受,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等到众人行礼已毕,李二陛下继续吩咐道:“至于那些刺客,身入蛮荒,甘为夷狄走狗,谋害储君,实在罪大恶极,处以寸磔之刑,死后挫骨扬灰,弃于荒野......”

......

磔刑,是一种将犯人的四肢和身体分离的刑罚,比起砍头和腰斩的等级要高,一般是用牛车或者马车行刑,也就是所谓的“五马分尸”。

可是如果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寸”字,那意思就完全变了。

寸磔,就是将人从脚开始,一寸一寸的斩断,一直斩到头部。

唐代的一寸合后世三厘米左右,将一个大活人,斩成三厘米长的小段,想想就知道其中的恐怖。

后世很多人在菜市场看人用刀剁排骨都心惊胆战,就更别说是斩在大活人身上了。

听到李二陛下居然要用“寸磔”来处置这些刺客,百官一时间都噤若寒蝉,不敢言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