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士别三日

李治带着萧慎二人走在大街上,往来行人根据各自目的地不同,自觉地沿道路两边分开,右边是往城内走的人群,左边则是往城外去的。

主从三人混在人群中,一边观察,一边品头论足,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出老远。

考虑到剩下的人入城后可能找不到自己,三人便准备调头往回走。

却不料他们刚刚转身,前方不远处,一个坐在高脚椅上,身穿灰衣,戴着蹼头的公门小吏就嚷嚷开了:

“哎哎哎!那边那三个,莫要随意走动,若要回头,先往前走二百步,去街角那里回头!”

“哎......!说的就是你们,穿白衣那个,莫要动了,你们怎的还往回走?!快回来!”

随着小吏不断叫喊,李治惊奇地发现,周围人都在用一种看煞13的目光看着自己。

晋王殿下转身看向小吏,指着自己的鼻子冲对方扔去一个询问的眼神。

见李治等人终于停下,小吏松了口气,摆摆手,示意三人到他身边去。

李治也很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带着萧慎二人朝小吏走去。

......

等三人到了近处,小吏低头上上下下打量了李治几眼,肯定道:“尔等是从外地来的吧?”

李治拱手一礼,应道:“上差慧眼,不才与家人是从并州来的。”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小吏不置可否地点点头,伸手道:“将身份文牒并通关路引拿来看看。”

李治对萧慎使了个眼色,后者从随身包袱里取出三人的身份文书交给小吏。

趁着小吏看文书的工夫,李治在一旁问道:“敢问上差,不才三人的同伴还在城门处,我等正要回去与他们汇合,何以不能调头回转?”

小吏一边查验文书,一边解释道:“盖牟城有百姓十余万,若人人都像尔等这样想转弯便转弯,想回头便回头,岂不是要乱套?”

“在这城中,何时前行,何时转弯,何时调头,概要遵从‘路标’指示,不可违背,否则便要依法治罪......”

说着话,小吏头也不抬,随手拿起挂在椅子边的一根细长竹竿,往路旁人家墙上一块画有箭头的木牌指去。

类似的木牌李治三人先前已见了不少,一直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如今看来,应该就是小吏口中用来指路的“路标”了。

正在李治三人好奇打量的时候,小吏已经看完他们的身份证明。

将文书还给萧慎,小吏从屁股地下摸出一本小册子扔给三人,说道:“念在尔等初来乍到的份上,此番就不治罪了。”

“这本《盖牟士民行事守则》尔等拿着好好看看,莫要再违反禁令,否则休怪王法无情......”

李治接过所谓的《盖牟士民行事守则》,随便翻了翻,朝小吏拱手一礼:“多谢上差宽宥。”

小吏赶苍蝇似的摆摆手:“行了行了,尔等快走吧,不要在这里阻塞道路。”

堂堂一个亲王,被一个巡街小吏如此呼喝,李治实在有些尴尬,带着萧慎二人匆匆离开现场。

......

一座临街的茶楼中,李治兴致勃勃地翻看刚刚得来的《盖牟士民行事守则》。

在这份《守则》中,对百姓的许多行为都做出了规定,比如不许随地吐痰,不许乱扔垃圾,走路要靠右手而行,按照路标行走等等等等,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按照《守则》的要求,一旦违反了规定,那么就要受到处罚。

以李治刚刚的遭遇为例,他所处的位置是“直行道”,只能往前走,想要回头也不是不可以,必须得等到专门用来调头的“转弯道”才行。

如果不遵守规定,被巡街小吏逮到,第一次不是太严重,只会被罚款,并留下不遵守“交规”的案底。

一旦下次再犯,那就要打屁股了,按照《守则》中的规定,一般是五板起步,十板封顶,基本遵循了《唐律》小惩大诫的原则。

但如果你死皮赖脸,连打屁股都治不了你的毛病,那么没办法,为了挽救你堕落的灵魂,只能让你去“劳动改造”了。

是去服徭役,还是去金矿淘金,又或者是随船出海捕鲸,任君挑选,童叟无欺。

一般情况下,经历了这么三轮之后,任凭脸皮再厚的人,也不敢再去违背规定。

盖牟城的社会环境,自然也就能随之变得越来越好。

......

看着《守则》中密密麻麻的小字,李治在心里暗暗钦佩,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制定出如此事无巨细,一环扣一环的规定。

这份工作量,只怕比传说中事必躬亲的诸葛武侯还要大。

【究竟是什么人,能有这般精力和能力?】

正在李治感慨不已的时候,萧慎带着后入城的几人走了进来。

将几人安排到另一张桌子坐下,萧慎来到李治身边小声禀报道:“公子,已经打听清楚了,这本册子,出自前任盖州刺史的手笔。”

李治转头看向萧慎:“前任盖州刺史是何人?”

萧慎低头答道:“回公子的话,前任盖州刺史乃是莱成公杜老大人的长子,现任莱国公杜构杜文建,其已于今岁岁首迁任洛州刺史。”

听说这些事情出自杜构的手笔,李治有些意外。

杜构当年也是东宫的属官,皇帝大兄的潜邸之臣,他有多少能耐,李治是清楚的。

“没想到当年那个唯唯诺诺,只知奉命办事的杜家大郎,如今也有这般本事了......”

李治目光闪烁地做着评价,心里对杜构这几年在辽东的经历好奇不已。

到底是什么样的遭遇,能让只有中人之姿的杜构,短短几年时间里进步这么大。

要知道,这份《守则》里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却关系到每个百姓的生活,足以影响整个城市正常的运转。

想要把这一切理顺,即便是浸淫官场数十年的积年老吏,也不一定敢打包票。

杜构不过官场菜鸟,之前只是在东宫做过几年属官,凭什么让老百姓买他的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