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又见神童

对于朝堂众人的诚惶诚恐,李承乾心里清楚的很,不过他却并不打算在这件事上做什么表态。

在亲自礼送两位表弟就藩之后,皇帝陛下就开始为另外一件事做准备了。

这一次的事情,说起来倒是一件喜事。

皇后苏薇的老娘苏崔氏,给李承乾的老丈人,现任国子监司业苏亶老大人新添了一个麟儿。

话说当苏薇把这个消息告诉李承乾的时候,天子很不客气的直接把茶水从鼻子里喷了出去,心里不断感叹自己这个老泰山的牛13。

要知道苏亶今年都已经五十多了,苏夫人也快四十了,两个人居然还能生出孩子,这在眼下的大唐来说简直和铁树开花一样少见。

为此,李承乾甚至不惜放下身为天子的脸面,打算亲自上门看一看这“人间奇景”。

......

皇后回娘家本来就是一件大事,更何况皇帝也要一起驾临,前期的准备自然会更加繁琐。

为了皇帝皇后的这次省亲,苏家和宗正寺、太仆寺等个个衙门一直筹划了小半个月,才算是将大大小小的事情打理清楚。

这天早上,散朝之后,李承乾的御辇和苏薇的凤车就在禁军的护卫下驶出了太极宫,朝着位于修仁坊的苏府行去。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难得出宫一趟,李承乾不仅带上了李彻和李钰两兄弟,还把其他子嗣和先帝几个还没有到出宫年纪的皇子公主也一起带上了。

......

因为皇帝要来的缘故,今日的苏家格外热闹,朝中许多官员都亲自登门拜访,很多人甚至把自己的子侄后背也一起带上了。

这些人说是来给苏家贺喜的,不过身为主角的苏亶根本就没能得到太多关注。

大家只是随意恭贺了几句之后就将他扔到一边,围着皇帝各种溜须拍马,好像生儿子的是李承乾一样。

对于这些人的行为,李承乾实在是苦笑不得。

敷衍了众人几句之后,不胜其烦的皇帝陛下干脆躲进了苏府的花园,来个眼不见为净。

......

当李承乾走进花园的时候,恰巧看到一群半大小子聚在一座亭子里,似模似样地搞着一个文会。

李承乾并没有让人通报,只是带着黄安站在一个不怎么引人注意的角落,听着众人的对话。

亭子里大多都是一些十岁左右的半大小子,基本上连四书五经都还没有看全,他们搞出来的文会又能有什么深度,多数是些小孩子想当然的臆测而已。

不过李承乾听了片刻,倒还真是让他发现了几个不错的苗子。

最先引起他关注的便是皇长子李彻。

李彻在华阴书苑这两年真不是白过的,虽然受限于年龄,很多想法都不成熟,但是他的见识和风度,要远比一般养在深宫的皇室子弟出色许多。

看着儿子侃侃而谈的模样,李承乾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将目光转向了其他人。

......

除了李彻之外,场中还有两个人比较引人注目。

一个是李彻的伴读狄仁杰,另一个是一位穿着月白儒衫,看上去大约十二三岁年纪的少年士子。

文会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来回陈述辩驳,可是说着说着,就变成了二人表演的舞台。

对于这两人讨论的话题,其他人根本就插不上嘴。

就连李彻,也只有在一边旁听的份。

一旁看到这一幕的李承乾心里不免有些惊讶。

狄仁杰的本事他是知道的,且不说历史上如何,就是这一世,能在十岁不到的年纪接触《尚书》,已经可以被认定为神童了。

虽然白衣少年看上去要比狄仁杰大上几岁,不过就看他和狄仁杰辩论得有来有回的模样,这份才情也很难得了。

着重培养一下,未来至少也是个一方牧守的苗子。

......

静下心仔细听了一番之后,李承乾越发满意了几分。

那个少年虽然做儒生打扮,可是听他字里行间透出出来的信息,却有几分法家的味道。

说句实话,李承乾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人。

在李承乾看来,过于儒家,会变得迂腐而不知变通,过于法家,则有刑罚过甚,国家动荡的危机。

真正的治国正道,乃是“兼吞儒法,合并孔墨”,“以霸王道杂治之”。

历史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只不过最后被不肖子孙和某些阴谋家带偏了而已。

......

听了片刻之后,李承乾对身边的黄安小声吩咐道:“去打听一下,那个白衣少年是哪家的子嗣。”

“唯。”

黄安躬身而退,很快就回来禀告道:“回禀陛下,那人名为崔明,是苏夫人的族侄,其父是礼部尚书崔浩真的长兄。”

“崔浩真?”李承乾的眉头微微蹙起。

崔浩真这个名字他当然不会陌生,当年他战胜东突厥,得胜还朝,在御前和他争论该如何处置颉利可汗的人里就有他一个。

不过二人的关系并没有因此而疏远,反而在日后的相处中越走越近。

在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除了孙伏伽之外,张放和崔浩真是为数不多旗帜鲜明站在他这边的人。

李二陛下临终前甚至把崔浩真运作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上,作为李承乾这个新君的班底。

......

“朕记得崔卿好像是纯粹的儒门子弟吧?”李承乾有些疑惑的说道。

其实不仅是崔浩真,山东齐鲁出身的官员,大部分都是纯粹的儒家门徒。

这个崔明作为崔浩真的侄子,怎么会动不动就把法家的言论挂在嘴上?

“陛下,需不需要让缇骑卫去查一查?”黄安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承乾摇了摇头:“算了,由他去吧,左右也不是什么大事。”

不过是一个士子文化取向的问题,如果连这都需要缇骑卫出动,那缇骑卫也太不值钱了。

更何况李承乾现在巴不得有人学习百家之说,这个崔明如果真的能在法家这条路上走下去,将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