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江南的真相

如果这个时候崔亮还不明白李承乾的意思,那真的可以找根绳子吊死算了。

看到一线生机的崔亮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深施一礼,说道:“嗣道定当效仿姑老爷,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承乾示意杨林把他扶回椅子上,说道:“如此,孤便直说了。现在孤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

“殿下但有差遣,嗣道万死不辞。”

李承乾摆了摆手:“孤也不要你千死万死的。只要你老老实实把这次江南案的前前后后都给孤交代清楚,不可有一丝遗漏,你可清楚?”

“诺。”崔亮答应了一声。

随着崔亮的叙述,李承乾这才第一次知道了江南案的具体情况。

根据崔亮的交代,早在江南案发生前半个多月的时候,他就已经收到了消息。

那是清明之后没几天的一个早上,崔亮正在刺史府处理公务,门下的小吏呈上了一封请柬,请客的人就是王盛。

王盛将崔亮约到了一条花船上,同桌的还有其他几个世家的族长和老人。

席间王盛向他说起最近扬州可能会有变故,希望他这个扬州刺史帮帮忙,网开一面,缓个几天再处理。

崔亮本有心拒绝,可是王盛几次三番的请求,让他有些抹不开面子,再加上王盛保证这件事对各大世家绝对是有益无害。

看在同是世家的面子上,被灌得有些迷糊的崔亮就这么应承了下来。

就在两人见面后不久,扬州司仓上报有百姓抗税,希望刺史大人赶快拿个主意。

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崔亮就明白这一定是王盛所说的扬州城的变故。

一来崔亮身为世家子弟,本来自己就不怎么支持这个新的税法;二来他前面也答应了王盛,君子重诺,虽说觉得王家这种做法不妥,可为了自己的面子,崔亮决定暂且搁置这件事。

在他想来,王家闹几天也没什么问题,闹过之后,散了胸中的闷气,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崔亮本来认为抗税这件事估计要不了几天就会不了了之,因此也就没放在心上,可谁知过了没两天就传来了百姓被害的消息,这下崔亮可是慌了手脚了。

不管什么时候,治下发生人命大案,作为父母官的肯定逃脱不了责罚,更何况现在刚发生抗税的事,死的那几个又都是抗税的百姓。

这要是传出去,别说官位,这条小命能不能保住还在两说。

万分心急之下,这才说出了不用管百姓死活那番话,因为他知道,那些“枉死”的百姓都是王家事先安排的,手尾肯定都已经收拾干净了,就算查也查不出什么门道。

这边压制着百姓的情绪,那边,崔亮连夜赶到了金陵,想好好问问王盛,他到底想做什么。

在金陵被支来支去了好几天,崔亮终于是见到了王盛,可是他没想到王盛居然矢口否认了所有的一切,推说扬州发生的事和自己无关。

论城府崔亮哪里会是王盛的对手,万般无奈之下,崔亮只得先赶回扬州。

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离开的这几天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

抗税百姓的无故横死,在有心人的挑拨下,矛头全都对准了官府。

偏偏这个时候崔亮被拖在了金陵,淮南道节度使也巡查在外,扬州城里连个主事的人都没有。

没有了主事的,下面那些小吏就算有心,也是无力。

就在崔亮回到扬州的时候,不少地痞流氓都走上街头,给本来就不平静的扬州局势添了一把火。

民乱,终于还是发生了。

民乱一旦开始,那就不是靠地方官府就能解决的了。

随着民乱范围越来越大,巡查在外的淮南节度使包熙同也收到了消息,赶回了扬州。

二人一番商议之后,一边上表奏报朝廷,一边请扬州都督何全调兵平息民乱。

有了军队的加入,江南的民乱很快平息。

在那之后,众人还没来得及松口气,李承乾的龙舟就已经进了江南地界。

之后的事,李承乾知道的比他还清楚,也就不用再说了。

听了崔亮的描述,李承乾不得不佩服王盛的心机和狠毒。

在王盛这盘棋里,江南一地,上至节度衙门,下至黎民百姓,都成了他的棋子。

为的就是下这盘搅乱江南,甚至祸延山东的大棋,为的就是向朝廷示威,让李二陛下看看他们这些世家的实力。

他成功了,江南一地被闹的民生不安,百业凋敝。

如此心计,如果能用在正途,未尝不是国家之幸,可是王盛却把这种手段用在和朝廷对抗。

为了维护自己一家的利益,不惜让江南数百万人跟着遭殃,这种行为着实可恨。

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江南的百姓,对这种人,李承乾下定决心一定要除之而后快!

......

在崔亮的描述中,他成了一个忠心任事,被坏人蒙骗的善良小郎君,好像江南发生如此沧桑巨变,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

他刚才和李承乾交代的这一番话,有不少的疑点,很多地方都解释不通,估计连他自己都难以自圆其说,于是就干脆含混带过。

不过不管他说的有多少真话,又有多少是胡编乱造的,李承乾都不打算追究了。

江南案发展到今天,要是说他这个扬州刺史在当中没有上下其手,鬼都不信。

不过既然他说自己是受了王盛的蒙骗,李承乾就当他真的是受了蒙骗。

反正李承乾要的就是崔亮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王盛的身上,只有这样,王家才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自己这次的目标才算是达成了。

如果仅仅是为了灭掉哪个世家,那么李承乾只要带上几万精兵,就算是天下第一的世家,眨眼之间也会灰飞烟灭。

可是这样又如何?灭了一个王家,明天还会有赵家、钱家、孙家崛起。

不管在什么时代,特权阶级一定会存在的。

你可以有特权,但是你的特权不能影响这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否则,你就只能被毁灭。

当权者为什么不能容忍世家的存在?就是因为千百年来,随着世家的发展,朝廷的统治不止一次的受到了威胁。

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有多少是世家子弟?

南北朝时期,有多少国家是靠着世家的力量崛起,又有多少是被世家毁灭。

等到隋朝建立,两代帝王皆致力于削弱世家,文帝几乎成功了,炀帝则倒在了和世家争权的路上。

现在,轮到大唐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