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撬动地球的木棒

得到李承乾授意,卢照辞理了理衣冠,出列拜道:“臣太子家令卢照辞谨拜陛下。臣闻: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凡人主治世,皆以生民为要。今有大匠张季者,以百工之技作新式农具,其力倍于今日之用。”

“臣谨将之献与天子,以为皇帝贺!为百姓贺!为天下贺!”

生在中国,任何一个合格的统治者都很清楚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一听说有人发明了新式农具,可以将生产力提高一倍,李二陛下顿时来了兴趣:“不知这农具现在何处?”

卢照辞躬身应道:“回禀陛下,正在殿外。”

“速速将之呈上来。”李二陛下看上去有些迫不及待。

“唯。”

卢照辞应了一声,对站在殿门口的两个东宫内侍使了个眼色。

很快,一件用红布盖着的半人高器具就被人抬了上来。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卢照辞走上前,伸手揭开红布,一具崭新的曲辕犁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看着那依稀有些熟悉的外观,新上任的司农寺卿严九龄有些不确定地说道:“这是......犁?”

卢照辞朝他拱了拱手:“严司农所言不差,这正是犁。”

李二陛下好奇地打量了一番之后问道:“卢卿,你这犁具与如今所用的犁具相比有何优异之处?”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卢照辞解释道:“回禀陛下,这新式犁具与如今所用之长犁、短犁相比,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了曲辕、短辕,在辕头安装了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如今的长辕犁,需三人二牛,日耕百亩,短辕犁虽只需一人一牛,却只能耕作不到五十亩。若是换了这新式犁具,仅需一人一牛,便可日耕百亩!”

卢照辞的话引来众人一阵惊叹,严九龄的眼里更是射出无限惊喜的光芒。

没人比他这个司农寺卿更清楚卢照辞的话意味着什么。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国的农民就已经明白气候对于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

种田成了一项和时间赛跑的工作。

很多时候仅仅只是一两天的差距,就会在秋天收获完全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会认为“多子多福”?

就因为只有拥有足够多的劳动力,才能赶在最合适的时间里完成各项工作,从而在秋天收获更多的粮食。

......

严九龄已经可以想见,随着新式犁具的推广,节省出来的劳动力不管是去完成其他工作,还是去开垦新的田地,都能让天下的粮食产量在未来的几年里有一个大的跨越。

想到这里,兴奋不已的严九龄就出列拜道:“陛下,臣以为这新式犁具确实有利百姓耕作,还望陛下允准,推行天下。”

李二陛下也很开心,不过他还是保持了一定的冷静:“严卿稍待,等卢卿说完。”

说着,李二陛下对卢照辞问道:“这新式犁具是否还有别的妙处?”

卢照辞指着犁身上竖起的一根木头说道:“陛下,此物名为‘犁评’,将之放下,可使犁头深入土地数尺,将深处的土壤翻出来。原本地力耗尽的土地可以借此继续耕种,无需休耕。”

此言一出,许多原本不以为然的人都露出了惊讶之色。

要知道大唐不比后世,没有那么多的化肥可用。

虽然中国的农民很早就开始使用农家肥,可是一来没有那么多的原材料,二来农家肥的肥力有限,很多土地在耕作几年之后就不得不休耕一两年,用来恢复地力。

如果这新犁具真的像卢照辞说的那样,能够让原本需要休耕的土地继续耕作,那大唐每年的粮食产量至少也能增长百分之一。

不要小看这百分之一,那也是足足几十万石粮食,折合后世标准好几万吨,足够十多万人吃一年了。

想到这里,不用严九龄再说什么,李二陛下就已经下令:“严卿,这新式犁具就由你们司农寺负责,从今年开始推行天下,务必要让天下百姓都用上这......”

李二陛下说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卡壳,看着卢照辞问道:“卢卿,这新式犁具叫什么名字?”

卢照辞躬身一拜,乖巧道:“此等神器,唯人主可用,臣等不敢僭越,伏请陛下赐名。”

这个马屁毫无疑问挠到了李二陛下的痒处,这位天下至尊开心了好一阵,才思索着说道:“既然这新式犁具与现有犁具最大的不同便是将犁辕化直为曲,依寡人看,不如就将之称为‘曲辕犁’。”

百官齐齐拜倒:“陛下圣明。”

李二陛下微微颔首,神情严肃地对严九龄吩咐道:“严卿,卿与司农寺诸官多费些心思,争取早日让天下百姓都用上这曲辕犁。”

严九龄与几个参加元日大朝的司农寺官员起身拜道:“臣等谨遵陛下之制。”

李二陛下“嗯”了一声,看向卢照辞:“卢卿献宝,有大功于国,你既为东宫属官......太子,你替朕好好赏赐卢卿。”

李承乾连忙站起来:“臣遵旨。”

卢照辞也同时拜道:“臣谢陛下。”

等到卢照辞退下之后,李二陛下对坐在百官前列的温彦博说道:“大匠张季,作曲辕犁有功,中书省拟诏,封其为梧阳县子,食邑三百户。”

温彦博出列拜道:“臣中书令彦博遵旨。”

虽说大唐开国至今还没有工匠封爵的先例,不过是个人都能看出这曲辕犁的厉害之处,因此也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提出异议,大家都在考虑怎么做才能提前把这曲辕犁弄到手,好让自家的土地早日产出更多的粮食。

百官各有各的算计,就连那些马屁精一时间也忘了继续拍马。

好在时间本就已经不早,李二陛下干脆直接下旨撤了酒宴。

酒宴被撤下去之后,元日大朝仪也就到了结束的时候,百官整理了一下衣冠,老老实实的按品制列队,恭送李二陛下起驾还宫。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