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李渊驾崩

盐铁官营的消息传回长安,百姓们自然是欢欣鼓舞,朝堂却很平静,甚至隐隐有些沉重的味道。

就在前两天,太上皇李渊意外病倒,而且病势来的极快,不过才两天的功夫,就已经下不了床了。

根据太医的诊断,太上皇是年老体弱,加上酒色无度,引发了风疾,估计是没多少日子可活了。

风疾在中医里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很多病都能被称为风疾,不过在李承乾看来,李渊的状态很像是后世的中风。

当年李承乾曾经见过一个中风的病人,知道得了这种病基本上是没救了,一边派人将这个消息通知李二陛下,一边搬进大安宫亲自服侍李渊。

......

大安宫,玉液池

临水的一座凉亭中,李渊躺在一张摇椅上,李承乾坐在旁边,小心翼翼地将太医熬好的药给他喂下去。

也不知是药起了作用,还是湖面的清风激起了李渊的精神,从早上开始就一直迷迷糊糊的李渊突然蠕动了两下嘴唇,吐出一句微弱的话:“是承乾啊。”

“回皇祖父的话,是孙儿。”

李承乾一边答应着,一边连忙放下手里的药碗,替李渊顺了顺气,又将他背后的靠枕挪了挪,让李渊能够靠得更舒服一些。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李渊苍老的身躯在摇椅里扭了扭,有些不舒服地皱了皱眉:“这里太暗了,把朕挪到太阳底下去吧,朕似乎已经好久没有晒过太阳了。”

虽然如今暑气还没有退去,不过既然是太上皇的吩咐,李承乾也不敢不听,连忙招呼几个内侍过来把李渊抬到了亭子外边临水的一株柳树下面。

微风吹过,柳树的纸条随风摆动,点点的阳光从枝条的缝隙间落下,如同金色的小虫一般在身上不停地游走。

或许是对李承乾的这个安排很满意,李渊的嘴角露出一抹闲适的笑容,两只眼睛微眯着看向不远处的湖面。

沉默了半晌后,李渊忽然有些恍惚地看着李承乾问道:“承乾今年要及冠了吧?”

这里的及冠当然不是说的行冠礼,李承乾的冠礼早在两年前就已经行过了,李渊这么说只是问李承乾是不是要二十岁了。

李承乾点点头,恭敬道:“皇祖父圣明,再过几个月孙儿就要满二十了。”

李渊点了点头,目光重新看向湖面,又是一段长久的沉默。

就在李承乾被清凉的微风吹得有些昏昏欲睡的时候,半眯着眼睛的李渊又冒出一句:“承乾,爷爷要谢谢你。”

李承乾精神一阵,说道:“皇祖父说的这是哪里话,孙儿愧不敢当。”

李渊吃力地摆了摆手:“你不用谦虚,朕知道,如果不是你,你大伯,你四叔他们活不下来,承道、承安、承宗......他们都活不下来。”

李承乾默然,他不知该怎么接李渊的话。

好在李渊本也没打算让他接话,自顾自的说道:“承乾......承乾......真是个好名字啊。孤当初给你取这个名字,只是为了安你父皇的心,却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如今的你真有了几分承天应命的气象了。”

李承乾心里一惊,连忙转头四处看了看,生怕李渊这句话被人听了去。

在确定身遭十丈以内空无一人之后,李承乾才压低声音说道:“皇祖父谬赞了,父皇如今春秋鼎盛,孙儿岂敢造次。”

李渊浑浊的目光在李承乾身上停留了片刻,嘴角扯起一个弧度,虚弱地笑道:“你小子,小小年纪就如此谨小慎微,须知万事万物过犹不及,很多事做的太过面面俱到,反而不如露些破绽的好。”

李承乾有些听不懂李渊话里的意思,不过还是老老实实的躬身一拜:“孙儿谨记皇祖父教诲。”

李渊笑得越发开心:“你小子啊......也罢,人总要自己学着成长的,不吃几次亏,你永远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说到最后,李渊忽然开始剧烈咳嗽,看那架势,连肺都快咳出来了。

李承乾神色一变,连忙上前替他顺气,语气有些焦急地询问道:“皇祖父,孙儿马上叫太医过来......”

说着便抬头准备招呼远处站着的黄安。

李渊抓住李承乾的手,阻止了他叫人的动作:“别叫太医了,朕虽然不是什么气盖天下的豪杰,却也不想在这时候还受药石之苦。”

咳嗽了一阵之后,李渊的气色居然反常的好了起来,甚至脸上还出现了异样的潮红,一句话也是说的中气十足。

看到他这个样子,再想想他话里的意思,李承乾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渊重新躺回摇椅里,目光灼灼地看着李承乾说道:“承乾啊,爷爷有件事希望你替朕去办。”

李承乾点了点头:“皇祖父尽管吩咐,孙儿无所不从。”

李渊“嗯”了一声,目光转向眼前开阔的水面:“你大伯他们是因为朕的缘故才落到现在这步田地,朕心中实在有愧。如果你哪天登上皇位,朕希望你能像今天你父皇分封诸子一样,给老大、老四他们的子嗣一块封地,让他们有个宗祀传承。”

对于李渊的这个要求,李承乾心里早有成算,因此很干脆的点了点头:“皇祖父放心,承乾一定会给诸位兄弟一块大大的封地,让他们开国家、建社稷,启一世代之新,做一世袭之祖!”

李渊终于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从袖子里掏出一卷帛书递给李承乾:“这是朕亲手写下的遗诏,等你父皇回京的时候交给他。”

李承乾恭敬接过帛书揣进怀里。

李渊点点头,说道:“朕累了,承乾给朕读一段《庄子》吧。”

李承乾应了一声,吩咐黄安去取来了一本《庄子》,轻声念诵了起来。

在李承乾缓慢的念诵声中,李渊的身体渐渐松弛下去,呼吸也变得越来越微弱,最终完全消失......

......

《唐书·高祖本纪》:“贞观九年六月癸亥(三十),高祖崩于大安宫玉液池畔,年七十。群臣上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十月庚寅(二十三),葬于献陵。......赞曰:高皇创图,势若摧枯。国运神武,家难圣谟。言生床笫,祸切肌肤。”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