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粮食

第三十章 粮食

撇开那些闹心事不谈,李世民亲身试用起了曲辕犁,此举倒是让现场,围观的佃户们改变了印象。

果然,说不如做!口头上的说得在好听,百姓也只是保持观望的态度。

唯有身体力行做事,百姓见之才能感恩。

“你这把…曲辕犁,可是使得百姓耕种不必过度依赖耕牛。”

李政微微颔首,仿佛只见语出惊人的不是自己,仍旧嬉皮笑脸的说道。

“嗯,臣也是见庄子上的佃户辛苦,担忧耕牛忙不过来,耽误了春耕影响了秋后的收成,所以才兴起了改进直犁的想法。”

“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曲辕犁的成功意味着,今年臣这庄子上的佃户可以将更多的土地利用起来,这也可就等于变相的增加产量。”

李世民无语的笑了笑,其他大臣立功都会说点高大上的借口,最少一定会扯到为国为民几句。

朕的皇帝画风新奇,每每发明一样东西,想到最多的居然是他自己。

不过如此赤子之心也难得了。

最终,二人就奖赏问题,讨论来讨论去的,李政敲诈了附近几座山的归属权。

李世民大方的给了,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是他为人的原则之一。

“萧卿觉得曲辕犁该如何推广?”

“户部和工部联合推广之,不过这得等工部吃透了曲辕犁的技术才能行,不然没有技术人员下方到小县,村落里指点,就怕下层百姓不会用。”

“若要普及大唐,萧卿觉得需要多长时间?”

“嗯最多三年,曲辕犁将能普及大唐,至此百姓对耕牛的依赖将大大降低,我国的粮食产量可以增加好几倍。”

稍微停顿了一下,萧瑀最终还是提醒道。

“百姓尚未从天灾中回复过来,目前我大唐不是家家户户的百姓都有闲钱置换得起新耕犁的。”

“甚至很多偏远的地区,一个村子全村人功用一架耕犁也是有的,所以我们得在推广的同时,率先考虑百姓能否承担得起。”

李世民认真的考虑可行性。

没办法,所在的位置不同,思考问题要顾忌的要一样。

萧瑀点出的问题很重要,是他不重视的问题。

“何不旧耕犁换新?”

李政插嘴说道,实际上他并不看中曲辕犁所带来的利润。

在连年灾害惨重的现在,他选择的是粮食,家里,国库存粮越多月安全。

这才是他果断上交曲辕犁的重要原因,也是他积极开口给建议的原因。

“以旧换新?”

李世民和萧瑀异口同声的问道。“你这想法不妥,朝廷太亏了。”

李孝恭不认同的摇了摇头。

李政淡淡一笑。

“按照耕犁损耗程度折算钱财,再补贴少许钱财换取曲辕犁。”

“采购会朝廷的直犁,稍微改进一下,可以免费赠送给缺乏耕犁的村落。”

李世民愣了下,直接抓住了重点。

“你这是直接剑指秋收,目标是粮食?”

“对!”

“朕会认真考虑的。”

经过曲辕犁的插曲,一行人恢复原有行程直奔砖厂而去。

“咦,这里的房子似乎和村里的不一样。”

李世民看到的是一排集体宿舍。

不待李政介绍,径自往其中一间房子走去。

砖厂的工人谁都认识李政,看到他的第一时间也都在行礼问安。

其他人他们不认识,但不妨碍他们统一称呼为大人。

李世民进了一件房间参观,李政错身半步介绍了起来。

“这儿是提供给砖厂雇工的集体宿舍,在这儿工作的多是无牵挂的流民。”

“每一个房间里住八到十个人,屋内都是一张大炕床。”

“当然了来这儿工作的人都签了契约的,活契!”

即便是简陋集体宿舍,魏征却比庄子上的住房更令他震惊。

“此地虽然简陋,可却也比长安城内大多数房子好好多了啊。”

“这样的集体宿舍,十分适合各个州的府兵所,设计合理取暖到位,唯一可惜的是目前国库不丰,兵部申请不来这笔修物费用。”

李孝恭看了看集体宿舍,又一次长吁短叹。

李世民面皮抽搐。

呵呵,国库不丰,朕知道啊,就不能不提这茬吗朕不要面子的啊!“走,我们去看青砖去!”

恼羞成怒的李世民,生硬的岔开可话题。

其他人对此看破不说破。

李政抬手指了一个方向。

“砖窑在那边,附近几座荒山都是原材料,靠着这些青砖臣也不怕养活不了了之自己。”

“朕没记错,这几座山是刚才朕许给你的那些?”

李世民迟疑地开口问着。

“荒山虽然不值钱,但能不花钱臣何必要自掏腰包,陛下我穷,真穷!”

李政摆着一张无辜的脸来哭穷。

“咳咳,这些人在搅拌什么?”

李世民随手一指,再度转移话题,不想和即将暴富的人谈论钱的问题。

李政偏头一看,看到了几个雇工在拌砂浆,然后乐呵呵的说道。

“他们在搅拌石灰和沙子呢,这是粘合青砖的东西,而生石灰可以刷墙,臣记得之前解说过来。”

说完,他立马用贵人多忘事的眼神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索性不在搭理李政,直接带人往砖窑的方向走去。

沿途遇到了砖场的雇工在干活,有专门做砖胚,有专程搬着那些砖胚去晒,有专门用手推车将成品青砖运输出来。

一小堆如小山一样的成品青砖,直到亲眼目睹才知其是如何壮观!李世民在砖厂里边走边看,倒是被雇工们井然有序的工作态度给震惊到了。

不耻下问,也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魏征察觉到这儿的工具很省力,雇工们的工作效率似乎也有某种规律。

李政都很耐心的一一回答了魏征的问题。

甚至于就这节省人力这个问题,李政提出了流水线生产和零件标准化的方案来。

引来萧瑀参与其中,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李世民一心二用的听着他们的讨论,心里却在盘算这自己要采购多少青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