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5:迦乐季(1)

OR8A-EP5:迦乐季(1)

【希腊正在重生,希腊将成就伟业,希腊将永世长存。】——尼古拉斯·斯塔弗罗斯就焚书运动的指示。

……

阿里·汗惊讶地发现1984年快要过去了,这好像是他一生之中迄今为止最忙碌的一年。战争的爆发为媒体从业人士提供了数不清的机会,也为他们——尤其是那些勇敢又鲁莽的人——埋下了不少隐患。自鸣得意地把不知从什么渠道打听来的机密或是干脆自己虚构出来的消息当做重磅炸弹扔出去的家伙很快遭到了报应:遍布世界各地的德国国家安全总署密探及其合作者很愿意用这些人的名誉乃至性命来充实业绩。幸运地逃过了这一切的阿里·汗每当回忆起自己之前的胆大妄为时就不由得直冒冷汗,他到现在还能自由自在地四处奔走甚至是正常工作简直就是最大的奇迹。

然而,他的小心谨慎在不久前因盲目的自信而被极大程度地削弱了。成功地逃过了一劫的阿里·汗仍然跃跃欲试,他希望能够把更多有价值的消息呈现在世人眼前、让大家看到一个更真实的世界。巴基斯坦人固然谎话连篇,德国人却也并非善类。多次冒险争取了前往东孟加拉采访的机会后,他得到了许多寻常同行难以获取的重要消息,并借助这些重要新闻一步步地接近他梦寐以求的一切。自然,他还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对这些普通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场面的追逐源自他的兴趣。

“这么说,上个月发生在达卡的那个意外……”他把思绪从回忆中抽离,并说服自己先适应眼前的环境。这又不是在战场上,保持着紧绷的神经没什么意义。“……其实是巴基斯坦人的内部冲突而不是孟加拉游击队的袭击?难怪没有任何组织去认领。”

“一般来说,武装组织会争先恐后地认领袭击事件以壮大自己的声势,但他们会明智地同那些会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还是来自于他们的恩人——的事件保持距离。”坐在阿里·汗对面的那个衣冠楚楚的商人咧开嘴笑了,“当然,您很清楚,他们的理智很不稳定,无来由地犯蠢更符合他们的风格。”

“哈,那倒是没错。”阿里·汗端起杯子,又接过了对方递来的新证据。为了避免被其他过分紧张的同行或是什么类似的不速之客盯上,他每次来这里交换情报之前会做些伪装,如今所有人都会相信阿里·汗正在四处雇佣密探来调查疑似出轨的妻子,“弄来这么多重要情报,真是难为你了。”

“情报也要交到正确的人手里才行。”围着头巾的商人乐呵呵地对着自己的合作伙伴说着,“我看你就挺合适,能遇上你也是我的幸运。碰上那种想把你我送进监狱的或是被机遇迷住了双眼的,这些东西无异于死神的催命符啊。”

印度记者点了点头,他内心很赞同对方的这些话。什么能被公之于众、什么又该被深埋,全都归掌管这片土地的人说了算。一旦印度本地的媒体稍微越界,后果就不堪设想,虽然有时候聪明的印度人会抢在他们的德国人盟友动手之前先用看上去严厉的处罚措施避免自己的同胞受害。有些时候类似的迷惑做法会奏效,有些时候则根本骗不过只想找人出气的德国人。

回想起自己在东孟加拉的冒险,年轻的印度记者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印度追赶上时代的必要性。眼下他还有机会坐在城市里的咖啡馆中同自己的合作伙伴讨论生意或哲学,而更多的人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他知道,在他的祖国有许多地方并不比几乎变成人间地狱的东孟加拉更好些,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新德里或加尔各答的光彩只会让黑暗中的污浊愈发地不堪入目。

玻璃墙外面有嘈杂的人群经过,那些印度人正为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坐立不安。哪怕是最轻微的风吹草动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水电费和公交车的车票钱对于很多人来说算得上一笔不小的开支。元首的宏图伟业之下,许多对前程满怀憧憬的印度人尝试着从他们的柴米油盐之中找到超脱眼前的苟且的希望,但那种只需要一张A4纸就能消灭的幻觉在现实面前实在是太脆弱了。

阿里·汗庆幸自己不是其中之一,或者说他已经不是其中之一了。那些从最上层吹来的风可以影响他的生活,还不至于要了他的命。

“这场战争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有些人可能已经无法忍受下去了。”他的合作伙伴颇为担忧地望着窗外的人群,那些人只要再受到些什么刺激就会不约而同地挥舞着棍棒把周围的一切破坏得一干二净,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他们两人的体面,“不止一个人和我说,用更强硬的手段解决问题反而在经济上更划算一些。”

“你相信那些话吗?”阿里·汗几乎立即反问了一句。

“相信与否,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另一个印度商人感慨着,“不和真正决定了这些事的人打交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像是自娱自乐。”

“这样说倒也没错。”年轻的印度人记者叹了一口气,他的视线锁定了从外面经过的那些人,仅从衣着上他就可以看出那都是些穷苦的市民,“要怪就得怪巴基斯坦人,如果不是他们引发了这一连串的危机,我们……唉。”

对这场近在咫尺的战争,许多印度人抱着复杂的心态。危机蔓延下去,势必会殃及印度自身,因此结束危机同样是大部分印度人的需求;然而,印军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去支持孟加拉人无疑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这份压力从方方面面转嫁到了印度人身上,仅仅是几亿分之一就足以让每日不得不灰头土脸地谋生的人们不堪重负了。

自然,没有人会说不该去干预近在咫尺的这场危机,大部分印度人(至少是那些有条件接受媒体采访和调查的人)都认为他们必须早些结束孟加拉危机。为新德里方面的决策担忧的同时,不少人选择通过将矛头对准引发危机的巴基斯坦军队来麻痹自己。

要不是某些一天不杀人就浑身难受的家伙非要开始对孟加拉人的新一輪大规模镇压,事情本不会发展到如今的模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里·汗今天应邀前来同这位新近和他密切合作的伙伴商讨合作事宜也是因为对方抛出了相当具有诱惑力的诱饵。在东孟加拉的战场内外,关于战争真相的新闻已经称得上是机密消息,上次孟加拉人屠杀比哈尔人的新闻无疑在国际上掀起了风暴;但是,那些并不满足于此的人们则试图寻求更重要的机密,例如孟加拉危机爆发且持续到现在的真实原因。

没有什么能阻挡媒体人士的好奇心——SPD和国防军联手铲除NSDAP的历史真相也是他们热衷于调查的秘密之一。

“他们真可怜。”等人群过去之后,阿里·汗不由得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看似平衡的生活随时会因为外界的变化——甚至不是多么剧烈的那种——而被粉碎。”

“还是先可怜可怜我们自己吧。”裹着头巾的商人冷淡地说着,“我知道你有几个德国人朋友,但是这一次的情况和上次又有所不同。简而言之,德国人会很愿意看到你们报道一些对巴基斯坦人不利的消息,直到他们发现这里面对他们的不利因素几乎占有同等比重为止。所以,我建议你先把和达卡袭击事件相关的内容公布出来。”

“这样一来他们就别想再得到外界的支援了。”阿里·汗对自己的结论并不是十分有信心,他连祖国的事情都说不清,更别提去猜测合众国的举动了,“我理解你的担忧,那些重要的证据可以等到你认为合适的时候再交给我。不过,嗯……嘿,没别的意思,你能把实际情况简要地说一说吗?”

“情况很复杂。”热情又可靠的合作伙伴犹豫了一阵子,“孟加拉危机演变成如今这样没法轻易收场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巴基斯坦方面对孟加拉人持续多年的镇压。可以这么讲,直接原因也同这个维持了几十年的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好像懂了。”印度人记者笑着示意对方不必继续说下去,“有机会的话,我们再仔细聊聊这件事。要是能找些孟加拉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说着,踌躇满志的大记者起身,同自己的新朋友握了握手。望着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远去的背影,裹着头巾的商人侧过身,面对着空空如也的杯子沉思了一段时间。过了十几分钟,他拎起自己的公文包,以一种怪异的步调离开了这座大概不会被刚才路过这里的愤怒的市民们光顾的咖啡馆。

加尔各答还保持着几个月前的模样,冬季的来临似乎对它并没有什么影响。街道上的人们来来去去,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不一样的忧虑。他们当然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不必和只有咫尺之遥的孟加拉人一样陷入真正的人间地狱;他们又是不幸的,暂时摆脱了地狱的他们会很快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难以忍受。

面对着接踵而至的一系列问题,继承了国父的雄心壮志的元首不会容忍自己的同胞像过去那样通过苦修和乞讨来逃避。来自德国的资金和技术一次次挽救印度于危难之中,然而那些富有远见卓识的印度人却在盟友的善意背后看到了令人不安的阴影。波兰和奥地利已经彻底成为历史名词,而其他屈服德意志的力量之下的【被解放者】至今仍然忐忑不安地关注着来自柏林的一切消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