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问道于盲

凉王的军队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得到了沿路百姓们的一致拥戴,这一方面是陈谓然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底层那些士卒出人意料的自觉。

陈谓然也同样给这些士卒发了安家银子,士卒的家人可以住在原籍,不管他愿不愿意过来,但士卒本人必须从此在凉郡落地生根。

这条政令发出来的时候,王府底下的官员们都在议论可能出事,毕竟那群丘八最看重的也是落叶归根,现在你让人家不准回去,只能在凉郡安家,这不是逆了人伦天理了么。

但当安家银子和土地文书拿到手的时候,没有谁是心里不迷糊的。

一般来说,当个小兵其实也是条不错的出路,但那是对于穷苦人而言,奴籍的人从军,可以直接废除奴籍身份,而且军伍中至少管你吃饭,而且每年还给每人做几套衣服,更不用说还有军饷拿。

出身稍微好一些的人家就看不上这点待遇了,他们宁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些世家里面,给公子小姐们当侍从,要是运气好的话,能跟他们打好关系,以后捞个官做做也不是不行的。

再往上一些,就是世家了,他们对于军队的唯一印象,就是那里能捞到不少油水,每年在军中假冒一些名头,就能吃空饷,捞回扣,胆子大的甚至是克扣军粮,转手卖出去。

楚国律令在这方面管的虽然严,但各个衙门里坐着的全是各个世家的人,彼此沾亲带故再正常不过,稍微派个熟悉的嬷嬷上门说笑几句,犯了律令的世家子弟就又放出来了,你说可气不可气?

而且这只是楚国的情况,列国存在了多少年,列国的那些世家就也存在了多少年,彼此都已经像是老树底下弯弯曲曲深深扎进泥土里的根茎,彼此已经形如一体,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往下说是根本不畏惧律令,往上说,甚至能直接架空一国之君。

所以说,与他们对比起来,那些平民和奴籍人的生活就显得像是另一个极端。

王府里的那些人还有不少是当地凉郡的世家子弟,陈谓然为了他们的支持,还是同意这些世家的子弟在王府和凉郡各级官衙任职。

世家子弟确实比平民出身的官吏有更多优势,或许平民出身的官吏们更懂百姓在想什么,制定出的政策也更符合现实,但世家们拥有的,则是知识、人脉、还有从小就培养的意识和能力,这都是平民出身官吏很难企及的东西。

但当然了,他们是不了解百姓的,因为自己懂得比别人多了一点,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所以反而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

丘八们拿到安家银子和地契的时候,大家都很安静,等官吏们走了以后,各个营房里才爆发出欢呼声和讨论声。

没有人愿意离开这里了,大家忙活了半辈子,不就是为了成家立业嘛,现在家业都有了,就要知道感激给他们这一切的人。

凉王的风评越好,担心的人就越多,每次大臣们去早朝的时候,都能看见皇帝一脸乐呵呵的,一时间大家都有些迷糊,心想到底是谁在坐这皇位啊,我们现在累死累活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据说皇帝在深宫中又纳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妃子,整天在后宫里夜夜笙歌。

要是在平生,世家们是巴不得皇帝终日沉浸在温柔乡里,别再鼓弄什么大是大非,你把这辈子快快活活的过去不行吗,大家都是这样,你为什么非要装清白呢?

可先在不同了,世家们是需要有人在他们头上顶着的。

现在皇帝跳的越厉害,他们就越安全,假如事后兵败了,楚帝又回来京城了,世家们也好把自己的责任撇出去,您看那位跳的那么厉害,我们能怎么办呢。

如果成功了,那就更好,他们还可以凭借“从龙之功”来要挟皇帝把以往楚帝吃进去的那些好处慢慢吐出来。

但这种以无招胜有招的方式,他们是真的一拳打在棉花上什么劲都试不出来。

世家们是真的急了。

今日边疆烽火连城,一道道加急军情发往各处,汇集到世家们和皇帝的手上。

楚帝大军压境,沿路攻城拔寨,由于现在是本土征战,路途各处都熟悉,再加上那些城池里的守军本就不多,就算有世家,那也是墙头草一般,看见大军在城外铺开时,就赶紧派人想要投降了。

楚帝倒是来者不拒,也不对那些世家作出什么惩罚,只是削了他们的权力,同时派兵驻扎,把世家的人都集中软禁起来。

看见他没第一时间开动屠刀,京城里的世家们误以为楚帝不想让楚国经受动荡,准备糊弄了事,某些世家立刻又起了心思。

“王将军,你在魏国吃过什么好吃的没有?孤跟你讲,魏国尚方郡的小吃不错,唉,王将军,你这一句话也不说,你想跟本王谈的事情,本王也很难办啊。”

楚帝麾下十二将军之一的王风虎第一次露出了给老娘办丧事的表情,他没想到这个凉王爷能这么碎嘴子,成天唠唠叨叨活像个邻居家的婆子,他甚至还真的问要不要给自己介绍两个婆娘。

他本就是不爱说话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楚帝这次把他派出来当使者。

宋青丘那个死老六竟然还笑话他,说他肯定会把圣上交代的事情办砸了。

呵呵,你以后就当一辈子的老六吧。

十二将军都是按照兄弟辈分排的,按照排名来讲,他是老四,鱼成双是老五,他们两人关系很好。

所以他倒是对凉王有些好奇,毕竟老五的本事还是知根知底的,他手下可还有数千骑兵,就算是数千头猪,抓也要抓一会,谁知道老五这次到底是怎么打仗的。

陈谓然看着王风虎露出一丝勉强的笑容,他笑的反而更开心了。

王风虎带来了楚帝的一封信,信上的内容很简单。

楚帝是这么写的:

凉郡,苗地,魏东,全部给你,朕只要楚国,事成之后,奉还汝王府的侍卫和侍女。

语气里还是带着那种傲然,这是陈谓然极其厌恶的地方。

楚帝知道自己背了个黑锅,但他不在乎,更不可能在信里专门给陈谓然解释什么。

你既然认为朕能做出这样的事情,那朕就承认了,不服?来打朕啊!

陈谓然把信在手里攥紧,然后对着王风虎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

你不在乎?你以为我就在乎?

王府的侍卫和侍女,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王将军,快是午饭时候了,咱们去看看厨子弄什么吃的了。”

王风虎闻言,倒是有些心动。

楚军军中不缺粮草,但也就是能每天填饱每个人的肚子,想再吃点好的,那就得看今天运气好不好,能不能打到什么野味了。

凉王这儿的条件可就比那儿好多了。

想起昨天晚上吃的排骨汤泡面饼,王风虎的肚子就不自觉的咕噜咕噜起来。

城门打开,一骑纵马冲入城内,在青石板铺成的路上一路疾驰而去。

马蹄踏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报!”

“千里加急!千里加急!”

一封来自边城的急报,再次被传递进午门,然后一路送传,最后摆到了皇帝的案几上。

皇帝脸上还是那副无所谓的表情,他看了一眼底下的大臣们,缓缓念道:“边疆告急,伪帝大军已经入境,如今正一路攻城拔寨,锋头直指京城,诸位爱卿,可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啊?”

胡丞相冷冷的看了皇帝一眼,他沉思片刻,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对旁边的兵部尚书使了个眼色。

后者会意,立刻站上前来,大声说道:“臣以为,当立刻遣兵派将,选用能征善战之大臣以作元帅,统领三军,与伪帝对垒明郡,伪帝粮草难继,必然不战而溃。”

“此言可笑。”皇帝立刻摇头:“朕的那位叔叔先攻魏东,而后平岑、井两国,纵然是只从当地粮仓取用,也足够支撑大军数月,更何况朕听说,他的大军所到之处,处处尽成废墟,大军肆意劫掠,那粮草肯定短时间是不缺的。

现在又是早春,很快就是春耕时节,诸位把各地青壮都抽出去征战,楚国秋季又还能收到多少粮食?”

兵部尚书不语,脸色发赤,在楚帝的呵斥声中赶紧退回去。

“臣有一言,”大将军走出来,拱手上奏道:“何不与伪帝暂时议和,就划分明郡北边疆土为界,承诺将以那里为界,与伪帝划土而治又有何不可?”

“一者,可以止兵戈之乱,避免祸起萧墙,二者,伪帝毕竟是陛下您的叔叔,若是开战,恐怕民间和列国都会对您有非议啊......”

胡丞相看向皇帝,只见皇帝沉默片刻,然后哑然失笑起来:“这么说,朕的大将军是在劝朕不战而降,连一仗都没打,就要把祖宗传下的土地奉送出去一部分?”

“荒谬!”

皇帝怒喝道,他重重一拍案几,全然没有了刚才嬉笑的样子:“若战便战,朕纵然是死于乱兵之中,亦不能将江山社稷与人半寸,来人,上笔墨!”

片刻后,太监匆匆趋入殿内,把御笔奉上。

只见皇帝文不加点,片刻即掷下一张写了几行字的纸,怒声道:“要战便战,此乃战书!”

胡丞相上前一步,把那张纸捡起来,随意看了一眼,上面写道:

朕闻人各有命,然汝已如冢中枯骨,却仍无法无天,憾人间不如意事常有八九,汝欲战,朕便战。

他人多为异世魂。

这几行让人看了半懂半不懂的纸,胡丞相看的是直皱眉,但他并没有拿这张纸说事,而是直截了当的问道:“陛下这是欲开战么?”

“你欲阻拦朕?”

皇帝眯起眼睛,冷冷的看向胡丞相。

胡丞相无意中与他对视一眼,然后猛然瞪大眼睛,愣了片刻,赶紧低下头去。

竟然,这么像.......他和他那个叔叔的眼神,在刹那间竟然是如此的相像。

胡丞相开始觉得事情已经走向失控的边缘了,但他还是镇定的说道:“如今国库极其空虚,恐怕难以支撑较大规模的出征,臣以为,当......”

“你以为你是谁?”

皇帝忽然骂道。

胡丞相顿时被噎住,脸上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看着他吃了shi一般的表情,皇帝心里一阵暗爽。

老匹夫,把老子扶上龙椅,还天天在我跟前跳来跳去,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

简单的嘴臭,极致的享受。

“国库没有,那就从你们这些世家身上拿!”

皇帝看着那些大臣的神色从惊愕逐渐变成阴沉,他就更开心了。

“范爱卿,朕记得,你去年担任户部员外郎的时候,在七月时候,忽然去刘尚书家吃了一顿饭,随行的还有一架马车,车里有三个装满了金砖的箱子,”

“在那晚之后,你那杀了一家三口的亲儿子,就被从万年狱里放了出来,可有此事?”

皇帝喊到的两个人都一脸惊慌的看着彼此,刘尚书更是差点骂出来。

那一晚的事情,肯定是姓范的王八蛋说出来的。

“圣上,您......”

“王恩!”

皇帝又喝了一声,他看着面如死灰的前军中郎将,冷冷说道:“上一年缺少的那部分军饷,最后是被你拿去养小妾了吧?现在朕让你拿出来,你愿不愿意啊?”

“臣......”

“胡安宁!”

“安比臣!”

皇帝声音不大,但大殿里越来越宁静,就连胡丞相也一脸震惊的看着地面,再也不敢跳出来说半句话。

皇帝说出的一字一句,全都是那些世家大臣的罪证,而且有很多都精确到了人、事、地点和时间。

他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早朝草草的散了,满腹疑窦的大臣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块,没有立刻回家,而是聚起来准备商议事情。

很可能,我们中出了叛徒!

“幸亏楚国还有你们能看到这些东西,”皇帝回到后宫中,两名锦衣侍卫从帷幕后缓缓走出,对着皇帝躬身施礼,皇帝赶紧上前一步,把他们搀扶起来:

“汝等是大楚功臣,不必多礼。”

“若不是秘阁日夜四处侦缉,这些贪赃枉法的世家的罪证还真是难找,呵,拿这些人当臣子,岂不是问道于盲么?”

锦衣侍卫是楚帝设立的贴身亲卫,掌管楚帝的谍报机构:秘阁,据说,每一个锦衣侍卫,都是天下一流的高手。

“陛下,圣上有家书传来。”

“信在哪?”

“是口谕。”锦衣侍卫站起身来,恭敬的说道:“大势已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