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以工代赈

陈到手中的醉仙酿,还是之前刘奕赠与,他舍不得喝,准备沉淀些年份,却未曾想到,早就被荀彧盯上了。

荀彧哈哈一笑,说道:“那你到底想不想知道,王爷给予我的是何锦囊妙计?”

陈到脸色一沉,坚定道:“这可是我强忍住没喝攒下的一坛醉仙酿,我都舍不得喝。最多半坛,你我一人一半,否则免谈。”

“说定了。”

荀彧笑着说道,然后举起右手。

陈到同时伸出右手,与荀彧击掌为誓。

荀彧不再犹豫,当即开口道:“王爷给我留下的锦囊妙计乃四字,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

这个新鲜的完全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词语,当即让闻所未闻的陈到愣住了。

荀彧解释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的时候,也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王爷解释之后我才明白,心中对王爷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以工代赈,便是雇用那些被强制迁到辽东城,失去家园又不能参战的百姓,让他们劳作,而他们则会得到相应的食物。”

“做得多,得到的就多,当然,这个多是有上限的,不是无限给予,如果不做或者偷懒,便会相应的减少给予的粮食,甚至一点都得不到。”

“这样一来,无论是参战的青壮年,还是老人小孩,都有事可做,有食物可吃,不会被那些奸商和士绅压迫,造成大规模的骚乱,还能够稳定物价和粮食,保持我们治下的稳定。”

听完荀彧的解释,陈到整个人都傻了。

如果是现代,以工代赈很多人都能够理解,可在公元二世纪,在这个王权至上的时代,百姓只有服从命令的份儿。

别说是工作还给你吃的,就是让你白干活,他们也要听话,否则便是抄家灭门的大罪。

可刘奕竟然提出这种以工代赈,损害自己的利益,让百姓得好处。

荀彧解释的非常清楚,陈到也能理解,可对于刘奕的做法,他依旧有些发蒙。

“这……真的是王爷提出的?”陈到不可置信道。

要知道,这个做法如果真的推行下去,那么必然会损害士大夫的利益,毕竟他们治下的百姓完全是他们私人物品,在他们心中,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如今有了幽王开先河,竟然损害自身利益,给予百姓利益,势必会有不少百姓投奔幽王。

自身治下的百姓少了,那些诸侯必然视王爷为眼中钉。

幽刘奕是白痴吗?

他难道不懂得这样做,会得罪不少诸侯吗?

他当然不是白痴,也懂得这样做,会承受怎样的压力,可他还是将心中的想法无私的说与荀彧听。

荀彧到现在还在猜测,王爷心中到底有怎样的宏愿,为了百姓,竟然甘愿陷自己于众矢之的。

“是。”

对于陈到的问题,荀彧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王爷品德之高洁,胸怀磅礴,某不如也。”陈到感慨道。

荀彧笑骂道:“陈叔至,你这可是不要脸的变相在夸赞自己,你何德何能,能够与王爷对比。”

陈到闻言也哈哈大笑,旋即走出厅堂,过了一会,拿了一坛醉仙酿回来。

“今天这酒,被你讹的舒坦,王爷如此贤明,当得浮生一大白。”

就在荀彧与陈到商议之时,幽王刘奕,已经带着赵云岳飞等人,秘密行军,巧妙的躲开了丘力居张举等人的探马,来到了蓟县。

不过,原本因为丘力居张举大举进攻辽东,需要与对方抢时间的他,却在蓟县停滞不前,这让赵云岳飞等武将,完全摸不到头脑。

要知道,这个时候需要兵贵神速,如果行军过慢,让辽东城破,即便他们抵达乌桓大帐,也是一种失败。

“报。”

就在众人的好奇心有些忍不住的时候,帐外有卒来报,说王爷要找的人,已经找到并且带回来了。

听到这话刘奕脸上当即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竟起身主动向外走去。

众多武将包括郭嘉在内,此时都猜到王爷留在蓟县不前,便是要寻找此人。

他们现在非常好奇,此人到底有何大才,竟然让王爷如此重视。

来到帐外,众人便看到一名年纪大约十八九岁,身材匀称的年轻人。

此时,这人满脸黑灰污血,眼中充斥着仇恨的光芒。

“田畴,这便是我们的幽王殿下。”有卒对田畴说道。

田畴原本居住在右北平的无终县,因丘力居张举等人攻陷了右北平,家中有至亲在乱兵杀害。

他自幼喜爱读书,善于击剑,虽然杀死了害死亲人的几个乌桓骑兵,但毕竟年纪较轻,被乌桓骑兵小队发现,一路逃亡过来。

原本他想投效幽王,想要有机会杀死更多的乌桓人。

只是他没想到,幽王刘奕竟然知道他这个默默无名之人,而且派遣了被称作锦衣卫的人,前来寻找自己。

见到刘奕的一瞬间,田畴先是一愣,因为他完全没想到,刘奕竟然如此年轻,却有着如此威势。

随后,他连忙跪倒道:“草民见过王爷。”

“子泰快快请起。”

见状,刘奕连忙上前,将田畴扶起。

田畴听到幽王叫出自己的字,心中更加惊讶。

要知道,这个时代一般称他人表字,大多是熟悉的亲人朋友或者是同事。

可幽王从未见过自己,自己的家族跟幽王也八杆子打不到,幽王怎么会直呼自己的表字?

“王爷折煞草民了。”田畴起身,连忙说道。

“哈哈哈哈。”

刘奕大笑道:“有何折煞,田畴田子泰,你可知道,一个国家可以稳定发展,需要哪些方面?”

不管是田子泰还是旁人,都对幽王这忽然的提问愣住了。

田畴知晓,这是幽王在考验自己,沉思了片刻,说道:“明君贤臣。”

“奉孝,你怎么看?”

刘奕微微一笑,并没有给予评价,反而再问。

郭嘉沉吟片刻,说道:“除了明君贤臣之外,还需要社会稳定,但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千年来即便最开明的盛世,也有恸哭之地。”

“不知我的这个补充如何?”

刘奕笑着道:“对,也不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